你懂个锤子

北京中科医院正规吗 http://wapyyk.39.net/hospital/89ac7_comments.html

杂文

===

办公室主任小张被调离安排到豆芽科室,却把另外一个看上去很平常的副科弄到这个主阵地岗位上。小张就有些郁闷地发了个一句话朋友圈:是谁在走向平庸?

凭我对小张多年来的了解和对他发在朋友圈的这句话去理解,大意是他不理解领导为什么提拔了一位平庸的下级。但是我更无法理解的是,小张竟然会把那种刻板、传统、不会灵活处事的形象自然而然地扣在了领导的身上。其实,这位小张哪里懂得,这关于人事安排中暗藏的奥秘呢。我发觉,这位小张真的是:懂个锤子!

小张当科级主任也好几年了,可他的脑壳却一直不怎么开窍,他哪里明白,这是一个还没过期就已经过时了的世界,整个官场职场都在为没人能正经做事而起立鼓掌,毫无保留地为平庸欢呼喝彩。之所以小张快40岁的人了还在原地踏步,最根本的一个原因还在于他:懂个锤子!

直到后来,小张才慢慢地读懂了在这个世界上早已渐渐消失的正经,也才在一瞬间恍然大悟,也才真正的“懂了个锤子”。

昨天下午在公交车站等公交,身边站了两个年轻人貌似在讨论什么话题。甲对乙说:“我懂得了你说这话的意思。”乙不屑的对甲说:“你懂个锤子懂。

“你懂个锤子”到底是个什么意思呢?估计不是川渝两地的人是很难明白这其中的意思的。

记得前些年,有个感觉错过了读书的最好时代的老人,为了能够出国去旅游避免交流不畅而恶补英语,待他勉强能够懂几句口语之后就大言不惭的在人前装逼,说是英语比汉语要深奥的多。我说你娃哪里知道汉语的博大精深呀,你懂个锤子!这意思就是和“你懂个铲铲”是一样一样的。前几天又见面,这家伙不敢再在我面前装了。待服务员泡好了茶,我劈头便问他,就快过春节了,你们单位发多少年终奖金,他回答说:发个锤子。那么,这就对了,我说,前些年你学了那么多的英语,这两个锤子你懂得是表示了几个不同的意思呢?英语能够这样表达吗?朋友无语,我说,你懂个锤子,还说没发呀,发了个铲铲。

其实,这里的锤子和铲铲都是用来加重语气,表示不屑的,跟普通话里的“你懂什么懂”意义相近,但那语言的味道还真是不一样的,这岂止是英语能够翻译得出来的呢。当然,锤子在不同的语境下意义是大不一样的,再比如,当一个人做了一件大家认为很离谱,没意义的事情时,大家就会说:“你做的是个锤子事情哦”,与普通话里的“你做的这叫一个什么事情”是相同的,但语言的味道更加强烈。

“锤子”一词在很多时候都会成为说话者的开头两个字,比如,“锤子,我之前差点就挤上那辆出事的公交了,唉,捡回一条命,不然就锤子了”,这句话里开头的“锤子”的意思近似于一种感叹,以引出下文,而最后一句中的“锤子”所要表达的意思就非常耐人寻味了,近似于普通话里的“不然就惨了”,但很明显“锤子”用在这里让人想象的空间就要大得多。另外,四川人的“锤子”二字一般来说都表达的是一种比较粗俗的语义,因为“锤子”还有另外一种所有四川人都心照不宣的意思这个说出来不够文明,这里不作表述。

前几年有一篇流传很广的文章,叫《陈忠实和路遥:日他妈的文学和你懂个锤子》,其中提到这两个人的创作状态:

年5月25日,路遥凭借超强的意志力,和病魔赛跑坚持创作完成了《平凡的世界》的最后创作,他写作最后一章时双手痉挛,泡在热水里半天才恢复知觉,为全书画上最后一个标点符号,他站起身来几乎是条件反射不受任何控制的把圆珠笔往窗外一扔,之后嚎啕大哭。

年的农历腊月25,历经六年,《白鹿原》创作完结。陈忠实回忆:在划完最后一个标点符号——省略号的第六个圆点的时候,两只眼睛突然一片黑暗,脑子里一片空白,陷入一种无知觉状态,背靠沙发闭着眼睛,似乎有泪水沁出……。

这样的写作,无疑是一场人生的马拉松,仿佛是榨干了自己。如果没有持久的耐力和发自内心的热爱,是不可能坚持下去的。而一旦坚持下去,就是真正的经典,成为一个民族的财富。这篇文章里提到:

据作家陈忠实的忘年交白志强回忆,有次,一位“吆不到台”(四川话意为“了不得”)的高官居高临下的对陈忠实说,你在《白鹿原》之后咋再不写啦?你要体验生活嘛,要学习精神要深入群众嘛,然后就什么什么的一大套官话。

陈忠实只回复了一句话:你懂个锤子!

其实,对于懂的人,一句话不说都已经懂得。而对于不懂的人,除了一句“你懂个锤子”,再也没有任何多余的话可以说了。

人的一辈子说长很长,似乎可以做很多事情;人的一辈子说短也很短,似乎只要做好一件事就可以了。人们常常羞于谈理想,总觉得奢侈。很多时候也是不敢,因为对文字敬畏。今天,我们写的每一个字,都有可能成为我们的呈堂证供,都有可能成为我们的墓志铭。现在依旧不敢谈理想,只是轻轻地一个字一个字敲下理想,轻到最轻,是为最重。

年轻的时候,笔意挥洒,什么都敢说,也什么都敢写,谁都敢怼,冒天下之大不韪,喜欢“喷射式写作”。写到现在,每次落笔前都要袖手于前,酝酿良久,更希望能够进入“马拉松式写作”的状态,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如果一辈子只做好一件事,那又着什么急呢。慢一点嘛。毕竟这个游戏,不仅拼激情,还拼耐力。

陈忠实面对居高临下的质疑,只回了一句话:“你懂个锤子。”是因为他知道自己因为《白鹿原》早已经掏心掏肺全都掏空了才完成的,而且,这个高度不可能轻易地重新再去做了。

陈忠实去世后,有关陈忠实这句“名言”的报道在网络上引发网友热议,并使得这一句话时不时地在网络上流行起来。哦,不仅仅是网络,在生活中也一样,君不见,如今仍在装逼的,吆不到台的还真是不少,但其实,真正懂的人心里都“刮明白”,只是不愿说出来罢了,如果非要在心里面说出来的话,恐怕在这人世间再也没有一句话更合适,而且也只有这一句最为经典:

你懂个锤子!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xidushibao.com/hxdsbys/1254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