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动态华西都市报践行绿色发展成都建设

成都发展

位于川西平原上的成都市,河流纵横,沟渠交错,良好的水利和气候条件让这里成为了一个绿意盎然的“天府之国”。岷江、沱江两江环绕,龙门山脉、龙泉山脉两山环抱,构筑起了成都平原最为坚实的生态本底,让成都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传承千年,繁荣至今。

相继召开的市委十二届七次、八次、九次全会释放出一个强烈的城市发展信号:绿色发展是城市转变发展方式的“最优解”。刚刚过去的市委十二届九次全会审议了《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年)(送审稿)》,并编制了“生态建设与生态修复”专项规划,提出了生态修复策略和总体目标。

到年,全市规划实施23条河流综合整治,57个滨水城镇景观改造提升;同时,按照集中化、特色化、多样化的原则推进“增花添彩”,引导支持市域赏花基地建设,提升成都市的生态园林绿化景观,丰富现代成都的城市特色,年重现“花重锦官城”盛景。

成都治水

条河渠污染治理初见成效

共治理下河排水口个

家住武侯区兆景路的曾先生,今年发现小区门前的黄堰河变了样。以往河道中垃圾随处可见,还散发着臭味。但如今河道变得干净,河水缓缓流淌。包括黄堰河在内,成都条河渠污染治理已初见成效。

“成都市水务局牵头会同市级有关部门、有关区(市)县采取‘截污、清淤、配水、景观提升、长效管理’等措施,对全市排查出的条黑臭河渠实施了综合治理。”成都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三年治理任务已完成,共治理下河排水口个,新建污水管道公里,新建污水处理设施座,新增污水处理能力8.68万吨/日,关闭或整治养殖场和排污企业家,清除淤泥、底泥、杂物万立方米。已治理河渠水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全市河渠水环境质量总体上呈稳定好转趋势。

同时,成都全力推进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整治和中心城区下河排水口治理。“城市建成区内53段黑臭水体个排污口整治项目,已基本完成截污措施。”据成都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饮用水源通道徐堰河、柏条河流域下河排水口综合治理工作也在全面展开。都江堰市、郫县对徐堰河、柏条河及其关联河渠下河排水口进行全面排查,共查出个下河排水口排污,日排污量约吨。都江堰市、郫县徐堰河、柏条河流域下河排水口治理项目预计在12月底前能完成治理前期工作,计划年完成治理。

此外,成都农村污水综合治理试点项目全面启动。新都区龙桥镇山水村、军屯镇五灵村、郫县新民场镇金柏村污水综合治理试点项目估算总投资约万元,拟新建污水处理设施座,总处理规模吨/日,关闭或整治企业作坊16家,取缔或整治养殖场15家。目前,新都区、郫县已完成治理准备工作,计划年完成治理。

到年规划实施23条河流综合整治

57个滨水城镇景观改造提升

未来,成都将如何把江河水体整治工作落细落实?今年年初,市政府批复并同意《成都市水生态系统规划》,其中明晰了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水景观提升的建设实施路径。

《成都市水生态系统规划》明确,到年,全市规划实施23条河流综合整治,新建50个湖泊湿地,实施57个滨水城镇景观改造提升、条山洪沟防洪治理,推进全市8个水厂、38个污水处理厂、22个再生水厂的新(改、扩)建及管网配套设施建设项目。   此外,如何让成都中心城区中小河流“四季有活水”,让清清河水常伴市民身边?促进水资源高效循环利用,提高再生水利用率,是破题的关键所在。

根据《成都市水生态系统规划》,中心城区再生水利用率0年达到40%,至年达到50%。同时,至年中心城区污水处理能力达到万吨/日。那么,按照《规划》年再生水利用率提高到50%来计算,届时每天将产生万吨再生水,假设将这些再生水回灌到河流或湖泊用于景观用水,按照锦城湖万立方米的容积来算,一天就可灌满近1个锦城湖。

(节选)









































现在治疗白癜风要多少钱
北京那治疗白癜风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nfhwj.com/hxdsbys/690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