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知名皮炎医院 http://m.39.net/pf/a_8833134.html近年来,很多被长期临床应用证明能治病、治好病的廉价小药快速消失,患医院和药店也买不到急需的救命药。最近,又有一种叫溴吡斯的明的廉价药,闹起了“药慌”,更有人借此将药价炒高数倍。溴吡斯的明是一种用于重症肌无力患者缓解症状的必备药物。这种病的临床特征表现是骨骼肌无力,容易疲劳,睁不开眼皮,咽不下食物,慢慢地呼吸也会变得困难。据专业机构估计,我国的重症肌无力患者人数,在65万以上。虽然目前,这个病还不能完全治愈,但可以通过治疗适当缓解症状。由于溴吡斯的明价格便宜、药效不错,被很多患者亲切地称为“小明”。那么,什么原因导致“小明”短缺?患者求助:“救命药”供应断货
广东深圳市民翟先生最近很焦心。他的岳父今年初被确诊为重症肌无力,由于这种病目前还无法根治,翟先生将岳父送往了河南的老家照料。半年多的时间,一直都是靠溴吡斯的明来缓解症状。
不过,最近翟先生接到老家打来的电话,说这种“救命药”买不到了。医院、药房,又托朋友买药,但一无所获。
无奈之下,翟先生在网上发帖求药。没多久,有药贩子联系翟先生,但价钱却翻了好几倍。由于无法判断药物真假,翟先医院进行住院治疗。
记者:现在打针要花多少钱?
翟先生:打针贵,一个星期要三四千块钱。
翟先生遇到的情况不是个例,在一个网络贴吧上,全国很多病友都在寻找溴吡斯的明。而一家名叫“药房网”的网站上,原价33块左右的溴吡斯的明,三个药店报出到元不等的高价。
市场供应不足,“救命药”去哪儿了?记者随后联系了河南、医院,他们均表示,没有货,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供应。
药店:没有这药。我觉得这两天得有几十个人都来问这药,真没有,有的话我在这儿就能查到。
医院:医院大概40盒,我们本来每月大概在盒左右,然后下一次什么时候能给还不知道。门诊我们暂时是锁住的,首先要保证住院患者。
医院:买不着,没有,一瓶都没有。这周不知道来不来,现在是没有。
如此重要的“救命药”,怎么会突然间玩起“失踪”呢?记者随后联系上了该药在全国的唯一一家生产企业——上海中西三维药业有限公司。该公司党办主任刘澜说,今年5月份,公司召回了一批药物,这是这次药荒的直接原因。
刘澜:公司在例行质量回顾工作时,发现溴吡斯的明溶出度的一个指标发生了波动,虽然不涉及产品的安全,但是秉着对患者高度负责的精神,主动实施部分批次产品的市场召回。因此,造成市场暂时先供应不足。
是否会停产?公司:已恢复生产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上,记者看到,溴吡斯的明片的生产企业有三家,而实质在产的只有上海中西三维制药一家公司。一位经销人员向记者透露了其中的缘由。
业内人士:都是赔钱的,没人生产,没人愿意生产,成本都不够,这是主要原因。
由于此次召回事件发生的太过突然,许多患者没有准备,一时间陷入恐慌。而恐慌只集中在一点:接下来怎么办?这种药是否会就此停产了?
上海中西三维药业有限公司党办主任刘澜说,随着公司相关质检工作完成,目前,公司已经恢复了溴吡斯的明的生产,预计本月中下旬,药品在全国范围内就能全面铺开。
刘澜:到9月底,公司已经完成相关的质检工作,恢复了溴吡斯的明的生产。产品的市场供应也从上海覆盖到全国各个城市,现在正逐步趋于正常。因为从企业到全国各地,还会有一个过程。我们生产的溴吡斯的明片全国正常的需求量是9万瓶一个月,那么我们公司正常产量是18万瓶每个月,应该说是可以满足患者的要求。出于企业的社会责任,我们公司应该是会坚持溴吡斯的明片的生产,来保证市场的供应。
有哪些救命药难觅?鱼精蛋白:主要用于因注射肝素过量引起的出血,是心脏手术时必备药品。据了解,鱼精蛋白全国性缺货,今年并非第一次,5年前也曾经出现过。一只“鱼精蛋白”价格在15元左右,由于生产利润低,厂家已不愿生产。医院有20多个病人因缺药不得不取消手术,医院仅剩10来支存货,留着给急重病人用的,这是生命底线,不能失守,所以不敢动。
赛治、他巴唑(甲巯咪唑片):是甲亢救命药,售价不超过两块钱。由于利润空间低,原料药少,国产他巴唑几乎停产,而我国有几百万的甲亢患者,国产药的停产导致进口的赛治也出现紧缺,许多患者一药难求。
放线菌素D:主要用于治疗儿童常见的恶性实体瘤,如肾母细胞瘤等,价格便宜,1支不到20元,每个疗程用量不会超过12支。但全国仅有一家在生产该药,不少患者四处奔波求药,或者只能换上价格较高的进口药,但是又必须承担进口药副作用大的风险,对患儿打击更大。
溴吡斯的明片:重症肌无力患者的必备药,每瓶60片只卖30元左右。我国重症肌无力患者约有60万至万人,但国内只有一家企业生产。而今年9月初,该药由生产企业召回,直接的后果就是多地患者陷入了无药可用的危险境地。药品一度被黑市炒到多元一瓶。最新传来的消息令人松了一口气,药厂已于10月重新开始生产。
优甲乐:主治甲减,即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是甲状腺疾病患者首选药,也因为它有依赖性,所以需要患者终身服药。但是,一方面厂家货源紧张,另一方面国家对于进口药的注册与审批非常严格,等层层配送最后到货,药店很有可能面临积压过期的可能,所以不敢进太多这种临期药品,造成全国甲减患者都很难找到这种廉价药。
注射用促皮质素(ACTH):主治患婴儿痉挛症,最高限价为7.16元/支。国内生产该药的厂家目前只有上海第一生化药业有限公司,而该公司已经基本不生产此药,即使每年生产几千支,也根本到不了外省,而我国每年需要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在10万支以上。有的患儿由于找不到该药,癫痫频繁发作对大脑造成损伤,认知能力和专注力出现严重倒退。
潘生丁:16.7元一瓶的潘生丁是防止心血管扩张、抗血栓形成的廉价药。潘生丁的原料市场被包销垄断是其紧缺原因。对于一些病人来说,这种药就是一种生活必需品,一旦缺少,只能寻找价格更高的替代药品,可是许多家庭负担不起。
长效青霉素:通用名为“注射用苄星青霉素”,是目前公认的预防链球菌感染、减少风湿热复发及风湿性心瓣膜病等特效药。国内被批准生产注射用苄星青霉素的厂家一共有4家,但目前只有河北的两家药厂仍在生产该药。有的河南患者因为实在找不到药,只能每个月带孩子跑一趟北京,只为“注射十几元的长效青霉素”。
药品断供近年来屡屡发生,而究其原因,几乎所有廉价药品断供的逻辑也都无外乎几点:生产厂家少、产品售价低、市场规模小,盈利能力差。在廉价药生存岌岌可危的环境下,有企业愿意承担起社会责任进行生产已颇为难得。对于这样的“救命药”,国家不妨通过招标,定点生产、议价采购、给予补贴等多种方式,保证这些“孤儿药”不被黑心商家炒作牟利。央广记者:肖源、王利
编辑:周文超、刘曦文
来源:中国之声《新闻纵横》、华西都市报、东方网、中国经济周刊、长江商报、北京青年报、中国吉林网、济南时报、新京报、齐鲁晚报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