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风光11月24日周日阳山一叶 http://www.shanyingquana.com/sqyh/6462.html
5月10日,河南嵩山少林寺禅耕农场负责人释延子法师向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发来四段视频爆料称:一群自称是嵩山景区管理委员会执法人员,于当天上午11点左右,“闯”进禅耕农场,对场内设施和农作物进行了“强行拆除损坏”。
5月11日,在接受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记者电话采访时,嵩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一名拒绝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回应称,前往少林寺菜地实施拆除工作的,确系景区管委会执法人员。网上所述情况存在不实。目前管委会已介入调查,具体详情还未报告。
据释延子法师介绍,禅耕农场菜地位于塔林南边,系少林寺合法口粮地。具体分给少林寺的时间系土改时,共计28亩。
“多年以来,少林寺一直坚持农禅并重传统,一日不作,一日不食。”释延子法师说,通过劳作,不仅为寺僧们提供口粮,还助力修行。不过,这种农禅并重“宁静”在5月被打破。
5月10日上午11点左右,在未经许可情况下,一群身着蓝色制服的执法人员,剪断农场铁丝网,“闯进”禅耕农场菜地,对为蔬菜搭建架子的水泥柱子、灌溉滴管等设施,施以破坏。同时,部分农作物还遭到严重踩踏。释延子法师称,损失共计折价达数万元。
从释延子法师提供的视频资料看,视频中没有记录下设施被破坏过程,只记录了僧侣与蓝色制服人员的交涉。交涉中,蓝色制服人员反复强调:景区内不能种地。同时有着制服者还声称:“你给永信打电话吧,你让方丈来”。
少林寺与景区管委会的矛盾由来已久
早在年底,河南嵩山少林寺向郑州市中级法院提起诉讼,状告登封市嵩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下称嵩管委)违约,要求后者支付近万元的门票分成款,以及延迟支付违约金多万元。南都记者昨日获悉,该案原被告双方的证据交换已经结束,尚未确定开庭日期。(9月18日《南方都市报》)
世大皆空的佛门与世俗社会争起了利益,且为著名的佛门圣地同强大的公权力享有者的政府因利益之争闹到了法庭,真是一出好戏。这里面都有哪些门道,让我们来细细品味一番。
中国的许多旅游景区,面临着满足游客游览量与景区文物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平衡问题,千年古刹少林寺,这一问题尤为突出。
少林寺所在的河南省登封市,年实现生产总值.4亿元,同比增长9.7%。而文化旅游产业毫无疑问是其中的支柱性产业。年度增加值完成43.5亿元,同比增长13.3%。全年接待游客首次突破千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72亿元,增长16.1%。
具体细化到少林景区,日游客容量6万人次,瞬时容量2.4万人次,景区停车位个。对少林寺来说,大量的游客涌入,已经让寺庙文物保护受到了影响,于是不得不进行了限制参观。少林寺的商业化之路该如何可持续发展,面临着一道选择题。
以商业化手段阻止被商业化
少林寺与少林寺景区并不是同一个概念。
作为历史文化遗产的少林寺,早在年,寺产使用权、寺庙经营权与管理权就被下放给了少林寺;如今除寺庙外,登封市政府设立了嵩山景区,7年4月,嵩山少林旅游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少林集团”)成立,其初衷是对景区内的旅游资源进行统一整合、统一运作。少林集团的主营业务是索道、动漫电影、酒店及旅游车队等。
但少林寺却注意到,少林寺的品牌被各种非法活动侵蚀,为了保护少林文化的有形、无形资产,少林寺注册了29大类近个商标,并向一些社会企业特许授权使用少林商标。其中还包括授权一家公司开发一款少林传奇的网络游戏。
少林寺成立了少林实业有限公司、少林无形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经营少林寺旅游资源与产品开发,文化,武术交流与传播。
目前少林寺的主要收入来源是门票收入和香火。少林寺的门票管理归当地政府,收入70%归政府所有,30%归寺院。其中70%用于寺院建设,20%用于僧人的生活,10%用来做慈善。以每张门票元计算,全年0万的接待量,意味着不算“香火钱”,每年门票收入,少林寺就有3亿元。
但走了商业化之路的少林寺开发的商业项目包括商业演出、少林功夫等,每年商业演出的纯门票收入有万元,这些少林寺并不想与地方政府收入绑在一起,而是从景点联票中独立出来。此外,少林寺还有多万美元的海外演出收入等。
上市难题
尽管从门票方面,少林寺可以从每人次中分得30元,但少林寺与政府还有些许争执,比如一些“政策性免票”和半价票是否也应该按照面额的30%收取?少林寺坚持认为应该按照人头收取,而嵩山管委会则认为政策性免票不计入在内,半价票按照实际面值的30%收取。
在按照人头收取还是按照面值收取30%的比例的问题上,又牵涉出纳税的问题。这让嵩山管委会大为恼火,一位中层干部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说,“出家人,要这些钱做什么?还这么较真!”
从少林寺的商业运作来看,确实近乎严苛。为了确保自身利益,少林寺在寺庙入口处安装了刷票机,以此来掌握实际踏进少林寺大门的游客数量。在每年统计年度游客人数时,总会产生些出入。
早在10多年前,登封市政府就放出“少林寺将逐渐过渡到公司化运营”“未来不排除上市的可能性”的风声。
9年底,登封市政府召开常务会议,决定与港中旅合资成立“港中旅(登封)嵩山少林文化旅游有限公司”,港中旅占51%股份,登封市占49%。双方合作年限为40年,承诺3年内融资8亿~10亿元,新公司拟定年上市。
登封市政府和港中旅在新婚后宣布少林寺不会上市,但合资公司不排除上市。但这势必产生一个问题,登封市政府的数据显示,少林风景区收入占据整个嵩山景区收入的90%,合资公司要上市的话如何与从中获取30%门票收入的少林寺区别开?届时现金流和利润如何体现在一家公众公司的报表上,又会产生什么样的麻烦?
“政变”风波
登封市政府与少林寺的纠葛远未结束。原嵩管委副主任景水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港中旅表示3年内上市,进行旅游小镇开发事宜,每年必须达到万元的利润。但结果却是港中旅并未投入多少资金,反倒是每年白白从这嵩山风景区门票收益中分出最大一块拿走。这让登封方面心里感觉十分压抑,当时合资公司来了之后,港中旅派出几名高管,但是下边的所有工作人员都是原来嵩管委下属公司的员工。
这让登封方面心里有给港中旅打工,钱却让他白白赚走的压抑心理。年10月,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认定少林景区不符合5A旅游景区标准,下定了整改通知书。对于登封来说,旅游业是全县的支柱性产业,又是登封的一张名片,遭遇摘牌危机无异于一种耻辱。
年6月,港中旅登封合资公司的高管发现无法再下达工作指令给下属,一夜之间这些员工“兵变”,夺取了嵩山风景区的控制权。这让合资公司感到恐慌,但是经过总部协调,据说有电话直通彼时河南省主要领导,在高层的要求下,郑州市连夜召开会议,要求登封市处理好此事。最终,双方面子上言归于好,登封方面将控制权交给港中旅。
正是最早力主少林寺商业化的释永信,对登封市政府和香港投资为少林寺选择的“上市”道路投下强硬反对票。在这四五年间,释永信也总是隔三岔五地被网上传言困扰,虽然他曾求助官方帮助澄清,但被后者拒绝,导致双方更加对立。最近的一个消息是,少林寺方丈室在装修时,发现了数个针孔摄像头。
以普陀山、九华山、五台山为首的宗教名山再陷“上市”风波,有关部门均宣称上市目的是发展多元化旅游经济,上市计划里不包含寺庙资产和景区门票,承诺商业不会侵犯宗教。更早前少林寺和法门寺夭折的“上市”计划里则包含景区门票。峨眉山旅游则于年就已上市,包含景区门票,当时标榜发展多元化旅游经济,但如今最主要收入依然是景区门票。
■少林寺知识产权和无形资产管理中心总经理钱大梁表示,政府的这一决策事关少林寺文化遗产,它应该由公众、专家一起参与到决策当中,而不是领导说了算。
■登封市委宣传部部长崔世英承认了该市与港中旅的这一合作计划的存在。在问到为何没有让少林寺方面参与这一商业计划,崔世英认为,“是因为我们还没有正式对外宣布合作”。
■在有关人士看来,登封市政府背着少林寺擅将门票权并入上市公司,严重伤害了少林僧众和信教公民的宗教感情以及参加宗教活动的合法权益。
时至今日,从一个角度说,我国的财政收入现在已经很可观了,政府的预算已经很充足,每到年底都得使劲地突击花钱就是例证。像景区的管理和改善,理应由政府财政买单,而不是去那里争利。
市场经济下政府当然需要为搞活旅游经济提供公共服务,那也不是要政府在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上做那么多滥砍滥伐、滥搭滥建的事,那样即费钱又破坏资源,已经遭到了人民的一片唾骂。像少林寺这样的文化景区,可以卖点门票,政府或其部门就不要来争那点门票钱了,留给寺庙的和尚们去支配好了。没有政府在那里争利扰心,和尚们或许也能清心寡欲,甘做苦行僧,门票不需要元一张,甚至不需要30元一张,也许10元一张就够了。如此这般,少林和尚状告当地政府之诉不会发生,之前的法门寺和尚推倒院墙之事更不会发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