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与中国两个传奇妓女的不同命运选

白癜风可以治好吗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so_5602607.html

一帆

水煮历史

人物深度报道

尘心帆语

这是两个妓女的前尘往事;

一个在日本,一个在旧中国;

在她们15岁时;

一样憧憬前方有一个挚爱的男人在等待;

后来为命运所迫,沦落风尘;

每天接客从3人到30人不等。

不约而同的,试图在成百上千的嫖客之中;

寻找真爱。

她们一样美丽,有大致相似的开始;

此后却开启各自不同的人生、不同的命运选择……

暮年之后,同样孤独、病痛、贫穷,满鬓霜雪。

这是一个选择的故事;

你选择什么样的道路;

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

心海余温

命运,首先是一种选择

命运,首先是一种选择

很多人选择错了

回过头来,抱怨命运

有些人选对了

回头,恍然一场漫长的梦

这冷暖交替、忽晴忽雨的人生路

一个人坚韧地走着

你的笑,碎了一路

你的泪,慢慢干涸

如,一口枯掉的井

你不再有纵情欢笑的青春

你不再有离别泪流的中年

暮年的孤单、伤痛、贫穷,却如影随行

你终于明白:

这山长水远的人世途

终究,还是要自己一个人慢慢地走完

即使步履蹒跚、尘满面、鬓如霜

一个人的孤单,是最长久的团圆

一个人的影子,是最可靠的伴侣

83岁的玛丽,站在夜色里

和冬天的夜色一样寂寥、悲凉……

日本,横滨的一个街角;

83岁的玛丽,站在夜色里;

海滨城市的风,在冬夜带着海水的刺骨冰凉,打在脸上;

她涂着厚厚的白粉,来掩盖满脸的皱纹,眼睛画得很黑,鲜红的口红,涂抹在干枯的嘴唇上。

她穿着白裙,满头银发高高盘起,冒着冬天的寒冷,如少女般穿着短裙、或长裙,踩着高跟鞋。

冬夜的行人,日渐稀少;

有人惊诧地看着她,年龄这么大的流莺,真的稀有;

站立一夜,再没有人光顾;

她的眼睛,和冬天的夜色一样寂寥、悲凉……

偶有警察巡夜,连警察都懒得抓她;

她是一个游荡横滨数十年的卖春女;

被警察抓了22次,每次出狱,继续站立在深夜的街头。

横滨有座桥叫西桥,过了桥,就是横滨著名的贫民窟,是最下层的体力劳动者聚集地,一片灰蒙蒙的建筑,裸露的污水管,天桥底下的隧洞,冬天,有些流浪汉躺在里面缩成一团,身上裹着被人丢弃的破毯子,车子呼啸而过,他们依然可以在尘土飞扬里酣睡。

流浪汉中,有些是破产的有钱人,一无所有后,选择离家出走,永远流浪,带着中年人贫穷后的倔强,告别亲情。

83岁的玛丽;

即使连最下层的体力劳动者,也不再光顾她干枯的肉体。

她在冬天的黎明破晓之前,疲倦地回到一个大厦。

这个大厦的主人,怜悯这个83岁的流莺;

在过道上,永远给她留了一张破椅子;

上面写着:我爱你。

每夜,她睡在这把椅子上;

避免了露宿街头的风雨;

脚隔在唯一的行囊上,避免被人偷走。

这一夜,她决定回家乡;

横滨,这个她用肉体交换了几十年衣食的城市;

在她年老色衰之后;

也就失去立足之地。

这个寒冷的冬天;

那个熟悉的街角,再也不见这个暮年的流莺;

横滨的报纸,专门报道了玛丽的失踪:

83岁娼妓的消失。

她洗去一脸的浓妆

带着唯一的行囊,踏上了归乡的路

她的一生背井离乡;

童年时,父母叫她西冈雪子;

她受过教育,写得一手娟秀工整的好字;

少女时代,到了横滨之后,她还经常给家里的亲朋写信。

信中说:

自己来大城市却一事无成,让家人失望;

总有一天,她出人头地了,会好好回去。

她写了几十年的家信;

写到83岁时,家里的亲人,几乎都逝去了;

她再想写,也不知道写给谁了?

然而,她依然贫穷,一事无成;

她买不起横滨最小的房子,连当妓女也找不到一个客人了。

少女时,梦想出人头地;

60年后,依然是一个梦。

她洗去一脸的浓妆,露出满脸皱纹;

带着唯一的行囊,踏上了归乡的路。

强奸随之而来

成千上万的美军登陆了

她的父亲,是二战时的一个日本兵;

死在战场上;

至于是侵华的战场,还是东南亚战场,已经无从考证。

盟军的飞机轰炸;

让日本遍地焦土,到处是房子的坍塌,断壁残垣、以及烧焦尸体。

战后的日本满目疮痍;

仅有的家产,被唯一的弟弟霸占了;

她被赶出家园;

到处是失业的人、被赶回日本、战争中断了腿的侵略士兵。

成千上万的美军登陆;

强奸,随之而来;

年3月,美军冲绳登陆之后,没有逃跑的女子,被美国兵用小艇拖到海上,进行轮奸。

与祖母一起外出寻找食物的女孩,被美军强奸,不久就生出一个黑人混血的男孩;

回家途中的28岁以及32岁的女性,被两名美军士兵截住,用自动步枪威逼,蹂躏了6个小时,其中28岁的女性被8名美军士兵,32岁的女性被6名美军士兵轮奸,惨不忍睹。

整个日本的女人,陷于惶惶不安;

就如南京大屠杀中;

被强奸的2万多名中国女性。

这个世界,谁也逃不开命运的轮回;

一个人欠你的眼泪;

会有另一个人为你忧伤的哭泣来偿还;

对一个人如此;

对一个国家、民族也是如此;

因果循环。

组织慰安妇

为美国大兵提供性服务

年,投降的日本政府;

马上进行了一个无耻的秘密计划:

组织慰安妇,为美国大兵提供性服务。

在东京皇宫广场;

日本政府的“特殊慰安设施协会”(简称RAA)成立,招募18到25岁的年轻女人参加“特别挺身队”,用高工资、食品以及住处等吸引年轻美女。

日本政界称之为:避免大规模的强奸,保护皇族、城市的女子不受蹂躏,牺牲一批慰安妇。

首相池田勇人总结:

拿出一亿日元,来保护日本民族的纯洁。

美国历史学家约翰认为,这反映了日本的某些民族天性。

为美军提供过性服务的日本女人有数十万人;

被弟弟扫地出门的西冈雪子;

只是其中一个。

美军走时,留下20万混血儿;

弃婴一度很常见;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命运跨出去的第一步

几分是主动的,几分是被迫的?

“涉外俱乐部招聘女性事务员,包吃住服装,高收入,限十八至二十五岁女性。”

年9月20日;

被弟弟赶出门的西冈雪子,看到了这则广告;

就像溺水的人,看到了一根稻草。

当时的日本,失业者、饥饿者遍地;

已经食不果腹的西冈雪子;

不假思索地匆匆上门;

从此,那个叫西冈雪子的少女;

渐渐成为玛丽,一个倚门卖笑的风尘女。

“我爱过笑过哭过,满足过、失落过;

我毫不羞愧,因为我用我自己的方式活着。”

几十年后,玛丽这样回顾自己的一生。

活下去,吃饱、穿暖……

一个孤独无依的少女,在失业的洪流里;

除了青春的肉体,还有什么?

无可选择?

命运跨出去的第一步;

几分是主动的,几分是被迫的?

她是战败后的日本、家国命运中,一片年轻的落叶。

上班第一天

外面,是列队等候的美国大兵

日本民族的特点,就是精细;

比如,日本车,做工就比欧美车精细。

“特殊慰安设施协会”(简称RAA)想到美国兵中还有女护士兵、通讯兵,还有一些同性恋士兵,于是日本人还安排了“慰安夫”。

最初日本女人招募了约5-7万人;

仅在东京一处,驻日美军军营附近;

就兴建了20多处特殊慰安所、娱乐场所。

玛丽,只是其中之一。

上班第一天,她在一个房间内;

外面,是列队等候,嚼着口香糖的美国大兵;

“最高的一天,接客55人。”

比较高端的娱乐场所;

主要供级别比较高的美军享用;

日本女孩穿着和服陪美军跳舞。

RAA性服务的价格是日元一次;

相当于当时日本平均月工资两倍。

由于美国大兵日益泛滥的性病;

年,美军要求日本政府关闭各处慰安所;

但日本政府支持各种酒吧继续给美国兵卖春。

有些情感、有些相遇……

在匆匆一生之中,只有一次相逢

慰安妇们被赶到街上;

她们成了私娼,在美军营附近,穿着暴露衣裙;

玛丽,年轻貌美,会弹琴,说一口流利的英语;

那时,她被美国兵称为“玛丽皇后”;

她只选择自己有眼缘的客人,必是军官,还要颜值好。

后来,她和一位美国军官热恋;

这是风尘之中,遇到的唯一一段恋情;

他们彼此相爱;

玛丽跟着这位美国军官来到横滨;

年,美军撤出横滨,年轻的美国军官回国。

临别之时,他送给她一枚翡翠戒指;

两人在码头拥吻;

邮轮起航的一刻;

玛丽跟着邮轮跑,她站在那里唱英文歌、落泪;

看着邮轮远去、消失;

引来不少人旁观……

从那以后,玛丽就留在横滨;

她没有等到恋人归来,直到老去;

这个年轻的军官,是她一生之中;

唯一一次靠岸的机会;

她失去了岸,从此漂泊一生。

有些情感、有些相遇、有些人……

在匆匆的一生之中,只有一次相逢;

错肩之后,永无重逢之日。

失去爱人,也失去生活来源之后;

她只能再次回到街头,在夜色下买春。

也许只有平静

才能面对渐渐被世界遗弃的命运

她的年龄越来越大;

门庭冷落;

依旧穿着高跟鞋和白裙,带着白手套;

后来她的背开始驼了,还是很努力地挺直身姿。

日本的房价;

在经济腾飞之后,开始飞涨;

这是她一生最大的错误;

在年轻时,当艺妓收入较好的时候,没有买房子;

中年之后,已经买不起横滨的房子了。

后来,渐渐也租不起房;

流落街头;

一个好心的大厦主人,在过道给她准备了一把椅子;

让她在夜晚,可以避免露宿、淋雨。

她给大厦的老板送小礼物,虽然只是一块毛巾。

她还保留着年轻时的习惯;

偶尔,去喝杯咖啡;

但是客人都嫌弃她,不愿用她用过的咖啡;

一家化妆店老板看她孤独,想请玛丽喝杯咖啡;

却被老板娘拦住:

“你和妓女在一起喝咖啡,别人看到了会怎么说?”

好心的咖啡馆店员,没有赶她走;

而是专门给她买了一个杯子;

于是,她可以继续偶尔的奢侈;

在咖啡的香味里,回顾年轻的好时光……

出入的理发店,不再接待玛丽;

因为其他客人对老板威胁:

“玛丽还来理头发,我们就不来了。”

玛丽向老板深深地鞠了一躬;

没有抱怨,平静地转身离开。

对所有侮辱她的人、善待她的人;

她都保持礼貌的平静;

也许只有平静;

才能面对渐渐被世界遗弃的命运。

越来越苍老的玛丽;

终于明白:

这山长水远的人世途;

终究,还是要自己一个人慢慢地走完;

即使步履蹒跚、尘满面、鬓如霜;

即使被当垃圾,也要坚持活下来。

一个人的孤单,是最长久的团圆;

一个人的影子,是最可靠的伴侣。

当孤单与孤单邂逅;

他们也许就不再孤单了

在最落魄的时候;

玛丽和一个身患癌症的歌手元次郎相遇。

元次郎是一个同性恋者,也是歌手、男妓,

他的母亲,也是一个妓女。

在他年少的时候,曾经因为母亲的卖笑侮辱、嫌弃;

在他7岁,妹妹4岁时,父亲突然一个人跑了;

而母亲为了养活两个孩子,只能拼命接客;

年幼无知的他,一次次对母亲恶语、冷言;

母亲却没有怨言。

后来,母亲死了;

心怀愧疚的元次郎;

带着永远无法弥补的追悔;

抚慰萍水相逢的玛丽。

当失意与失意相遇;

当孤单与孤单邂逅;

他们也许就不再孤单了;

两个没有血缘的底层人;

建立了一段恍如母子的亲情。

只有一生记忆的哭墙;

依旧矗立在将死的心中

元次郎于年因癌症去世;

年,玛丽在孤独中死去。

一生无儿无女,没有人为她哭泣……

临终之前;

她多么想再回一次横滨;

重新看一眼,年轻时和恋人告别的码头;

那些老旧的街道,早已不在,推倒重建。

景不复当年的景,人不复当年的人;

没有谁记得:

为了生活,一个83岁风烛残年的老人;

曾经夜夜徘徊在街角,出卖日渐枯萎的肉体。

只有一生记忆的哭墙;

依旧矗立在将死的心中;

成为一块记忆的里程碑。

“我爱过笑过哭过,满足过失落过,我毫不羞愧,因为我用我自己的方式活着。”

年4月15日;

在日本上映纪录片《横滨玛丽》。

纪录片的结尾;

年,在玛丽故乡的敬老院里;

患癌的元次郎,缓慢唱着10年前第一次见到玛丽时,唱的那首《IDiditmyway》。

玛丽平静地坐在台下,卸去一生的浓妆,素颜的脸上,满脸皱纹,不悲不喜,静静地听着这首老歌:

我的路;

现在,终点已经靠近;

我要面对最后的落幕;

我已经度过了充实的一生;

后悔,我也曾有过一些;

我面对一切,并且昂首而立。

我曾经爱过,曾经笑过、哭过;

我曾经心满意足,也承受过失败;

现在,当泪水消逝……

是的,这就是我的路……

旧中国-年代

她是名动京城的一代名妓

在年,美军撤出横滨,年轻的美国军官回国;

玛丽告别恋人的同一年;

年初,在中国;

京剧大师梅兰芳率剧团,去朝鲜慰问赴朝参战的 ,途经沈阳演出;

下榻于当时东北人民政府交际处的招待所。

一个51岁、年过半百的女人去找梅兰芳;

梅兰芳一见此人,大吃一惊;

在旧中国-年代;

她是名动京城的一代名妓;

也曾经去看过梅兰芳的戏,是一个京戏迷。

当年的稀世容颜、说不尽的风韵;

早已随岁月凋谢;

只有眉目之间,还残存着昔日的美丽与风姿

……

(未完待续)

画外音

一个人的铁马冰河一个人的浮世飘萍

这冷暖交替、忽晴忽雨的人生路;

终究要,一个人坚韧地走下去。

你的笑,碎了一路;

你的泪,慢慢干涸;

如,一口枯掉的井。

你不再有纵情欢笑的青春

你不再有离别泪流的中年

你终于明白:

这山长水远的人世途;

终究,还是要自己一个人慢慢地走完。

我们每一个人;

都将用一生去乘坐一艘泰坦尼克;

这艘泰坦尼克,就是岁月之舟;

死亡,是每一个人难逃的宿命。

在这艘必然会沉没的船上,经历——

一个人的铁马冰河、一个人的流年逝水、一个人的浮世飘萍;

直至死亡的潮水,淹没生之残烛。

我们每一个人;

都会怀念一个人生必经的渡口:

也许是一条肮脏的小巷、也许是一个破烂的车站、也许是一个喧嚣的闹市……

你在这初吻一个人的唇;

你在这告别一个人的影;

你在这牵挂一个人的心;

你在这流过一个人的泪;

纵使你的一生走过万水千山;

可难以告别的是生命里逐渐远去的那个渡口;

多少年以后;

那个肮脏的小巷已经拆迁、那个破烂的车站已经重建、那个喧嚣的闹市依旧人来人往。

多少年以后,当你不再年轻的脚步——

重新踏上这个昔日心中的渡口;

景不复当年的景,人不复当年的人。

只有一生记忆的哭墙;

依然矗立在苍老的心中;

成为一个无法告别和遗忘的里程碑;

告诉你曾经炙热过的年少;

曾经沸腾过的青春。

扬一帆(影视编剧、记者、操盘手、作家)

(原报社副主编,原《南方周末》和《南风窗》特约撰稿人,原新华社《国际先驱导报》特约记者,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

原撰写的台海、财经和国际新闻报道,被新浪、搜狐、腾讯、凤凰网、央视网、新华网和《南方都市报》《新京报》《北京青年报》《联合早报》《东方早报》《南京晨报》《华西都市报》《广州日报》《都市快报》等国内外上百余家报纸和网站,在长达10年时间里广泛转载)

(注:本人持有新闻出版总署颁发的记者证、新闻采编人员培训合格证、多次获新闻奖、所采编的监督报道多次获批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xidushibao.com/hxdsbys/1123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