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村最美书记吴仁宝带领全村致富,201

治疗白癜风的著名专家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sfxbdf/

年3月22日,江阴市华西村天空阴沉,还下着蒙蒙细雨,2万名群众从各个地方赶来。他们聚集在华西民族宫门口,含着泪送别村书记吴仁宝最后一程。

直到现在,大家还都很怀念这位“华西村最美书记”,吴仁宝到底有着怎样的经历呢?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

年11月17号,吴仁宝在江阴市华西村呱呱坠地。这村子在江苏南边,自然条件不咋地,村民们世世代代都只能土里刨食,过着紧巴巴的日子。

吴家爷爷瞧着新生的大孙子虎头虎脑,就给取了这个名,盼着孩子以后能招财进宝。

吴仁宝的前半生并不顺利,没能如长辈期望的那样招财进宝。当时,整个华西村有户农民,其中人在解放前给地主家当长工。

他11岁就去给人做长工,挣钱补贴家用,这一情况一直持续到17岁。

吴仁宝有六个兄弟,由于家里穷,有的兄弟还没长大就死了,有的因为养不活被送人了,最后家里就只剩他和一个弟弟。

在生活艰难的年代,他认为当长工没有前途,就去当兵了,后来退伍被分到地方工作,年回到家乡任职。

那时候,吴仁宝面对的是一个烂摊子,周围村子都流传着一句话:“嫁女不嫁华西郎”,由此可见华西村当时有多穷。

吴仁宝是华西村最有见识的人,大家推选他当村支书,那个时候,村民们的愿望很淳朴,就是希望新的村干部能让他们不再过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日子。

谁都没想到,吴仁宝后来会给这个村子带来如此巨大的变化,这个曾经贫困的苏南小村庄竟然摇身一变,成为了中国第一村。

新中国成立后,华西村的人数从原先的一百多人增加到六百六十多人,然而村集体的账上仅有元资产,还欠着1.5万元外债。

村里的耕地有亩,平均每人只有一亩多一点。另外,村里河流很多,这多亩地被分成了多块,这是当地发展农业的最大问题。

那个时候全国农村都在发展农业,吴仁宝却想到一个问题,以村子里的情况,想靠种地富起来几乎是不可能的。

后来他就想到了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先提出了改造农田的计划,让全村的人挖河改道、平整土地,把那些分成了上千块的地尽量连起来,这样就能规模生产了。

吴仁宝的想法很直接,先让村民吃饱饭,能生存下去,再考虑发展。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华西村的亩产达到了多斤,村民们终于摆脱了三天饿九顿的穷苦日子。

在60年代后期,吴仁宝提出了一个很大胆的建议,想通过发展工业、办工厂来彻底脱贫致富。但这种做法在当时被认为是走资本主义道路,如果被发现会很危险。

不过华西村的村民们都很团结,他们也明白村支书是为了大家,所有人对村里偷偷办的小五金厂的事都闭口不谈,不告诉任何人。

五金厂四周筑起高墙,窗户也都被布蒙住,路过的人只能听到机器的响声,却看不到小工厂。这家工厂虽然只有20名工人,但第一年就创收5万元,第三年的产值更是达到了24万元。

华西村多人累死累活,农业总产值才24万元。这次办厂子的经历让吴仁宝更加坚信“无工不富”的发展理念,后来又多次抓住时代机遇,使华西村成为全国闻名的富裕村。

如今想想,吴仁宝让华西村走上了一条与众不同的发展道路,缔造了无法复刻的传奇,但这其中的艰难困苦又有几人知晓呢。

当时要啥没啥,人、技术、资金都缺,还不能声张,村支书就带着全体村民发扬“四个千万”精神:跑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吃尽千辛万苦。

20世纪70年代末,小岗村的包干到户在全国推广开来,之后全国各地的农村都开始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

吴仁宝没有贸然采取包干到户,而是先去了河北、河南等产粮大省考察,结果发现了意外的商机。

吴仁宝注意到,联产承包责任制能很好地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种粮食的人多了,对农具、农药等相关产品的需求也就增加了。

根据村里的实际情况,吴仁宝觉得这多亩地应该归村集体所有,于是从村里找来30名种田能手,让他们承包了60%左右的耕地。

这些种粮大户把大部分耕地承包下来,通过规模化种植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村民们既能靠承包土地获得一份收入,富余的劳动力还能参与到村办企业的发展中。

根据在河南、河北等地的考察经验,吴仁宝又建了工厂,专门生产农药喷雾器。这说明,淘金的人不一定能赚到钱,但卖淘金工具的人肯定能发财。

年华西药械厂开始正式生产,投产第一年就盈利多万元。为了不断提高竞争力,华西村还特意花大价钱从上海请来技术专家,每个周末都给厂里的工人做指导。

年,华西村成为江苏省首个亿元村,之后这一数字持续被刷新。年,华西村创办了20多家大小不一的村办企业,年产值达到5亿元。

即便如此,吴仁宝还是保持着勤俭节约的习惯,村民们经常能看到这位老支书大清早就带着小收音机,准时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了解国家大事。

年,总设计师发表南巡讲话,当其他村子都在专心种地时,吴仁宝却从中看出了更多的发财机会。

凌晨2点,他激动得不行,赶紧把华西村的干部们都叫起来开会。第二天,他们就买了好多生产材料,赶紧加快生产。后来有村民说,老支书这次开会,让华西村多赚了一个亿!

华西村富起来后,吴仁宝并没有满足现状,他心里清楚,只有整个中国的农村都富起来,那才是真的富。

他秉持着先富带动后富的精神,把周围的几个贫困村都并入了华西村,让大家一起发展,共同致富。

后来,华西村又陆续办起了塑料厂、纺织厂、钢铁厂等,涉及不同领域,这个小村子算是彻底走上了工业化的发展道路。

4年华西村人均年收入有12.26万元,而当时全国农民人均年收入才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只有元。

也就是说,华西村的人一年挣的钱,普通农民得花41年才能挣到,城镇居民要花13年。华西村富起来后,吴仁宝没有得意忘形,而是经常走到群众中,听听他们的想法,帮他们解决问题。

老支书注意到,有极少数村民手头有了钱后,就开始染上赌博的恶习,把不良风气带到了村子里,其中有个人还是当初跟着吴仁宝一起创业的大功臣。

他可没念及过去的情分就对那名干部心慈手软,而是直接贴出公告在全村通报批评,还罚了款。

吴仁宝在附近几个村子都贴了公告,鼓励大家举报,要是发现华西村的干部或村民参与赌博,一经核实就奖励举报人元。

这个方法真的很管用,没多久华西村就没人赌博了。

吴仁宝在走访村子时,碰到一位摆摊修鞋的老大爷,他头发花白,吴仁宝见了就让老大爷搬到华西村去。

60年代的时候,华西村第一个五金厂成立了,在吴仁宝的带领下,全体村民奋斗了30多年,华西村也从小村子变成了大华西,村民从百人涨到了3.5万人。现在,所有的村民都住进了欧式小洋楼,家家户户都买了汽车,还装了空调。

吴仁宝是村里的致富引领者,他给自己立了“三不”规矩:工资拿村里最高的,不住全村最好的房子,奖金不拿全村最高的。

由于工作表现优异,上级奖励给他个人1.3亿,吴仁宝把这些钱悉数交给了村集体。随着华西村的声名远扬,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学习者也与日俱增。

那时候,吴仁宝给自己定了三条规矩:不喝酒,不陪客人,不上群众家的饭桌,并且多年来一直坚持这个原则。

没一会儿,他就70多岁了,村里的事务几乎都交给了子女们打理,但吴仁宝没有当甩手掌柜,他还是每天半夜才睡,三四点就起,有时候会睡到5点多。

儿女和老伴儿心疼他太辛苦,没忍心叫醒他。吴仁宝醒来后,总会抱怨自己“睡过头了”,然后匆匆扒拉几口饭,又开始了一天的“走村串场”。

华西村的人都亲切地叫吴伦宝“赤脚书记”,因为村子发展初期,他每次下乡都会和农民坐在田间聊天,还经常脱了鞋在田里走,这个称号他用了30多年。

“有福民先享,有难官先当”,这是吴仁宝的座右铭。年,85岁的吴仁宝因肺癌去世。在弥留之际,他仍然要求村干部和村民学习两会精神。

年3月22日早上,吴仁宝的追悼会在华西民族宫举办。那时天正下着小雨,但这并没有阻挡前来吊唁老书记的群众。据不完全统计,那天有超过2万人参加了这位书记的葬礼。

因为人太多了,一些来得晚的群众只能在外面被雨淋,他们也没啥怨言。

华西村书记吴仁宝,一辈子都在践行“为人民服务”,他心里装着人民,人民也把他高高捧起。

对于这件事,你有啥不一样的想法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xidushibao.com/hxdsbsj/1545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