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高校出现了合并潮,几校合一校,搞出了一些超级大学,尤其是一些很好的医科大学被综合性大学“吞并”了。北京医科大学变成了北京大学医学部,上海医科大学变成了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变成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华西医科大学变成了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山东医科大学变成了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湖南医科大学变成了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中山医科大学变成了中山大学医学院,同济医科大学变成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北协和、南湘雅、东齐鲁、西华西、中同济五大医科大学只有北京协和硕果仅存。这么做,到底是福是祸只能由实践作出回答,但既然是合并了,就是一家了,招生也好,管理也罢,特别教学科研,都应该统筹吧,在一个锅里吃饭吧,可事实上却不是,还是各自独立。这种表面上合并,实际上独立,合而不融,非常奇怪。
拿招生来讲,考生都知道,北大与北大医学部、复旦与上海医学院、上交与上交医学院、浙大与浙大医学院都是独立招生,各有自己的招生代码,实际上就是“两校”招生待遇。许多人都弄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不少人提出怀疑,他们到底是一所大学还是两所大学,是合并了还是没有合并?如果合并成了一所大学,难道是要准备再次分家吗?
(1)医大还是原来的那个医大?
想象很丰富,现实却骨感!当初合并时,理由确实是高大上,医科大学可以借助综合大学的综合实力提升办学质量,综合大学可以借助医科大学促进相关向更高水平发展,此外还可以综合利用师资力量以提高效率,总之想象非常好。
在年的院校大合并潮中,北京医科大学跟北京大学合并,成了跟理学部、人文学部、社会科学学部、经济与管理学部、信息与工程科学部并列的北大医学部。
实际上,北医还是北医,下设基础医学院、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护理学院、公共教学部、眼视光学院(共6个学院),还有8家附属学院和13医院,开设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药学、预防医学、护理学、英语(生物医学方向)、医学实验学、医学检验学和口腔医学技术等本科专业,基本保持原有格局。
变了没有?变了,医科大学变成了医学部,录取通知书与毕业证由北京医科大学变成了北京大学,不过在录取通知书中,医学部又与其它学部的学院并列了。
变了没有?没有变,校园还是那个校园,教师还是那个教师,专业还是那个专业,管理还是那个管理,招生还是自己招生,整个管理格局和办学模式完全是独立进行,与合并之前没有差别。如果不是换了招牌,实际上就是两所独立存在的大学。
(2)单独招生保证考生质量?
为何单独招生?有人给出了答案,医学是专业化非常强的学科,学医者必须对医学感兴趣,具有救死扶伤的志向,能够耐得学医时的那种寂寞与枯燥。在有的综合性大学里,医学院和校本部一起招生,结果不少学生被调剂到医学院。这些学生学得非常勉强,不是半路要求转专业,就是毕业之后放弃专业改做其它工作,造成培养资源的浪费。一句话,招收有利于志于从医的考生。
一些人因为认为,只要有爱心、有志向,具备一定的专业能力,学医的考生未必需要特别高的智商、特别高的入学分数。综合性大学统一招生的模式,把一部分成绩不太高、但有志于也有潜能做好医生的考生排除在医学院大门之外,招进来的学生分数虽然不低,有的却不太喜欢医学,不利于保证医学教育效果。
(3)单独招生并非那么容易?
既然好处如此之多,为何川大的华西医学、中南的湘雅医学、华科的同济医学、山大的齐鲁医学、中山的中山医学等大量的综合大学医学院没有单独招生呢?原来,单独招生也有隐情,并非那么容易。
实际上单独招生并不完美。医学不仅包含公众熟悉的临床医学,还有基础医学、预防医学、护理学、医学实验、医学检验等专业或是方向。这些专业录取分数一般较低,接受调剂的学生也比较多,单独招生并不能解决这些问题。
单独招生有利于维护本部的“良好形象”。一些高校把录取分数当成门面,往往炫耀录取分数多么高,一些好事者还以录取最低分排名。从历年情况看,医学院录取分数一般低于校本部,在某种程度上在录取分数方面“拖了后腿”。医学单独招生可以维护本部生源方面的“良好形象”。
既然如此,那么为何多数合并进综合大学的医学没有单独招生呢?又有另外一种隐性。一些人认为,单独招生没有合并的样子。人们各有心态,高校亦是如此,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想法。相对于维护“良好形象”的考虑,有的高校则是出于维护权威性的考虑。有的认为,如果医学分开招生,不是表明没有合并吗,给公众的印象还是两所学校,与其这样,为何还要合并呢?如果先是统一招生,然后再求单独招生,有的人还会想,是不是想要回到过去,一步一步独立出去?
(4)统一招生不能保证医学招生质量吗?
单独招生的主要理由是,一方面调剂到医学的考生编多,一方面有志学医的考生进不来,单独招生既能切断调剂的可能性,还可以降格以求有志学医者。然而,统一招生真的就一定要在所有专业之间进行调剂,就不能在部分专业之间进行调剂吗?其实不是,就看招生人员想不想把事情办好。
武汉大学在年统一招生当中,就将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类调整为单设投档单位招生(不是两个招生代码),既维持了统一招生,又能为国家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及以预防为主的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招收更多更合适的优秀人才。有的大学按大类招生,医学也是大类之一,考生如果不服从大类调剂,则不会调剂到医学类,这也保证了医学招生的质量。
由此可见,同样是合并进综合大学里的医科大学,有的单独招生,有的统一招生,实际上与融合度相关。融合得好的,一般是统一招生;合而未融的,只能是单独招生,有的一开始就是单独招生,有的是后来变成单独招生。现实结果似乎隐隐约约给出了一个答案,合而未融的医学部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比如北大医学部、复旦上海医学院、上交医学院、浙大医学院,一些统一招生的综合大学里的医学,发展不那么如意,比如同济医学、湘雅医学,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就证明了这一点。所以,对被合并的医科大学,一些人大声叫冤,有人甚至痛心疾首。
同样是综合大学,同样是合并了医科大学,为何少数高校医学单独招生,而多数高校医学纳入统一招生呢?欢迎网友们发表高见并留言讨论。
(本文为原创,百家号首发;文中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