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则旧闻:回家过年,父母张罗了一桌好饭,儿女们却没心思吃。他们低头刷手机,上微博、玩游戏、发 临近年关,“回家”成为中国人不变的主题。如今,家在哪里?家在手机的这端,因为用移动终端购票成为不少人的选择,有回家的期盼;家在手机的那端,因为“人在家里,心在手机上”,多了低头自嗨、少了人伦亲情。“机不离手”成为现代人普遍的生活方式,以至于形成了“低头族”“少话族”,而手机在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冷落了情感。
这样的景象在春节团圆之时一码码地上演,家庭聚餐时各自刷机、朋友聚会时人不离机、串门叙旧时随看手机,甚至家人之间的欢乐源自抢红包……不禁令人质疑:过年,过的是团聚的人气还是自娱自乐的“机”气?
又发红包了、有人来 可以低头,但别忘情。不可否认,科技改变生活,尤其智能手机让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更近了,只需一键就能沟通你我。也要看到,移动互联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远了,虚拟对话多于真实交流,信号传递多于眼神沟通,哪怕相隔咫尺的人都选择用 过年了,回家了,请放下手机、抬起头来,还有什么比用心呵护家人亲情更温暖的呢?
10大提问伤孩子心这些话,父母不要随意问
过年回谁家让人头疼,回了家也有不少烦恼。百度搜索数据显示,从今年1月15日到29日,“过年烦恼”搜索频次达到万次,而怕过年的人群集中分布在19岁—33岁年龄层。这些年轻人到底为什么烦恼呢?的搜索数据“春节期间长辈最爱问的10大问题”或许您也会有共鸣。这些问题,几乎全都和婚姻家庭状况有关。没结婚的被逼婚,结了婚的问孩子,生了一胎问二胎,让很多年轻人这年过得有点不踏实。
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健康体育发展中心近日发布的《中国逼婚现状调查报告》也显示,近八成受访者曾被父母逼婚,25至35岁的青年压力最大。实际上,中国各地的父母都是“逼婚达人”。四川的父母喜欢全家齐上阵,发动亲朋围攻战术;上海的父母擅长言语唠叨,就像唐僧念经一样;广西的父母则是实干派,强行做主为子女安排相亲,而江苏的父母呢,逼婚频率平均每年超过10次,全国最执着。
不少未婚80后表示,每次过年回家,各种七大姑八大姨就开始齐齐上演“催婚”的戏码,很多人也在朋友圈调侃自己,“不是正在相亲,就是在去相亲的路上”。
年轻人春节最怕的十大提问:
1有对象了吗?
2结婚了吗?
3要孩子了吗?
4怀二胎了吗?
5买房买车了吗?
6什么时候结婚?
7什么时候生孩子?
8干什么工作,挣多少钱?
9怎么还没对象?
10怀的男孩女孩?
附:年轻人春节必备宝典如何抵挡七姑八姨轮番盘问,一招致胜
有钱没钱都回家过年,但是有件事狠是让人担心哇----面对家里七姑八姨的各种炮轰你可有啥良策?
心有良策,应对不慌,作为一名资深单身、钱少在外拼搏奋斗狗,在这里将个人浓缩的经验奉献给大家。
第一招:见招拆招
问:有对象了么?
答:现在还是以事业为重,然后向他们描绘你的宏伟蓝图~~
或答:太多人追我了,还在挑选着呢!
或反诘:听说你家老二那对象又掰了,是真的不?(这招慎用,伤感情)
问:工作怎样?能赚多少钱??
当听到到敏感问题的时候最好用无招化有招:
答:凑合吧。听说你家我那哥哥混的不错,过完年我去他那看看?在他那住两三个月,没事吧~~~
或答:还行,正准备自己创业,手头还差二三十万,这次回来想找亲戚们凑凑~~
此大招一出,保证大姑大姨再不敢惹你。
第二招:主动出击
在亲戚们开口之前先把他们问倒,用此招前需提前做好调查。放心吧,母亲大人会在你回家当天将憋了一年的鸡毛狗碎通通告诉你的。
不过还是那句话,此招慎用,免得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你走之后,老妈打个麻将都找不到搭档啦!
终极大招:走为上策
对一切不想回答的问题,通通:
上个厕所,接个电话,一走了之。
太复杂?看个简单的……
你到底还想不想要压岁钱了?哈哈~~
(来源:新华网、华西都市报、友饭APP、冷笑话精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