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初期症状图片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5813045.html
一夜之间,聊城中院判决的“辱母杀人案”刷遍了整个 特点一:舆情扩散之迅速
3月24日,《南方周末》以《刺杀辱母者》三千字的文章触发,到3月25日上亿条留言,以至于3月26日“两高”、新华社、人民日报发声,回应民意。聂树斌案、气枪老太案等司法裁判不公、弱势受害的案例很多,无不经过长期的媒体报道,这次事件只有两天时间,舆情爆发之快,扩散范围之广,着实出人意料。
特点二:话题意见之集中
我们不会忘记,今年年初爆发“宁波虎”吃人事件、“金正男遇刺”、“婚姻法24条修改”、“制裁乐天抵制韩货”等等事件,事件一开始伴随着争议、杂音,而这次事件,起初就集中到“辱母”、“出警不作为”这刺痛人人的敏感话题,足以引发所有人的愤慨和共鸣,上来即一边倒的排山倒海阵势。
特点三:爆发节点之特殊
3月23日-26日海南博鳌亚洲论坛年年会“货币政策的‘度’”分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表示,货币政策在经过多年的量化宽松之后,目前全球已经到达了这次周期的尾部,这意味着中国货币政策将不再是宽松的政策。这项政策的宣布时间,正好是聊城“辱母杀人案”舆情爆发时间重合。
特点四:舆情推动之力量
众所周知,纸媒体行业近年来已成日渐式微之势,本事件起端于纸媒体《南方周末》、随后澎湃新闻、华西都市报等纸质媒体迅速跟进。纸质媒体发声集中于 以上四个特点均系笔者个人的观察所得。 其实,警察不作为、案件裁判不公的事件民怨由来已久,同期新闻报道的暴力伤人案也有好几起,如广东雷文峰事件、山东省一家三口被砍杀等事件,均未获全体媒体的一直推送。可见,“聊城辱母杀人案”背后仿佛有一强力推手在运作,或是被某一共同体在推动。
昨天晚上,有一则博文在 从目前事态发展来看,大型媒体已经撇开对本次事件事实及法律争议的 本次事件中,中央媒体一致对民众案件评议采取了开放的态度。《人民日报》发表评论文章《辱母杀人案:法律如何回应伦理困局》;光明日报和南方日报下属的《新京报》发表文章《“刀刺辱母者案”评论上亿请珍惜民意对法治的“助推”》;人民网发文《法律需要回应人心经验》;长安网发布了《珍惜司法和舆论的良性互动》的文章。相信这会是中国司法进程中的一件重要大事。
本次事件发展至此,早已经超过了法院审理案件的本身。至于案件本身,留给相应的司法机关处理,已经成为媒体的共识。
感谢您阅读“烟语法萌”,希望文章能够引起您的共鸣。一不违法,二不反动,只说法律事,只讲法律理,发之我声,来自您心。想长期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xidushibao.com/hxdsbjj/114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