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岂能如意,但求无愧我心。对于一件事,只要我们尽心竭力去做了,就觉得很充实、很满足,而无论其结果如何。
——题记
青春短暂,犹如眩美之烟火,四川省崇州市大划镇石桥村4组,正当年少的王水兵,却在这节骨眼上成了尿毒症患者。他的母亲张秀如,62岁,五年前患上缺铁性贫血、浅表性胃炎、肠炎、胃下垂等,几乎没有断过药;父亲王永清,57岁,二十医院手术,取出13个结石,后来患上腰椎间盘突出,体力下降,平时打些短工维持生计……
不知道其他人遇到这种情况会怎么办。“在我们的思维和习惯中,一般得这种绝症的都很绝望,绝望过后就是自暴自弃,结果这个年轻人呢,很争气,尤其通过最近六七年与他们的交流、沟通,发现他和他的家人超出我意料之外的坚强。这么多年,他们对尿毒症已经非常非常了解了,仍然坚持对儿子不离不弃的治疗、照管,不容易啊!”大划镇石桥村党支部书记罗建这样告诉笔者。
那是怎样的一家人呢?三月下旬的一天,在大划镇石桥村会计李世如的引领下,笔者走进了这个多灾多难的家。
美好憧憬
王水兵,30岁,夫妻俩的独生儿子,更是夫妻俩的希望。如今谈起来,张秀如还是那样的自豪。她说:“儿子小时候,不到6岁就发蒙读书。老师收他的时候就说过,如果学不进去,可以降下来继续读。谁知他成绩一直不错,还获得不少奖励呢。”
小学四年级,医院查出“皮下出血、过敏性紫癜”的病症,因而休学两个月接受治疗。后来反反复复医了好几次,不得已影响了学习;年,王水兵在大划中学初中毕业。和其他许许多多中考落榜的青年人一样,他拜师学艺,跟随一个电工师傅早出晚归。
四五年来,王水兵先后就职于隆兴纸厂、崇州皮革厂,从事三相电机的控制、维护工作,月工资从最初的元涨到元左右。王水兵朝气蓬勃、斗志昂扬,有人给他介绍了女朋友,多年劳累的父母欣慰地从他身上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未来的美好愿景。
灾从天降
年农历二月初二,王水兵和介绍人介绍的女朋友见了面,双方后来通了几次电话。二月初七,王水兵正在厂里忙碌,突然间头晕目眩,他感到一阵阵没来由的心慌气短。于是丢下活路,挣扎着来到大划镇卫生院。得知诊断结果的那一刻,他差一点眩晕过去,血肌酐竟然高达μmol/L,属于尿毒症中后期了。
父母不相信,王水兵不甘心,一家医院、医院,一番折腾下来还是同样的结果。
女朋友来电话,王水兵告诉她:“我患上尿毒症,现在住院治疗。”医院探望,王水兵婉言谢绝;出院后,女朋友要求到家里看看,王水兵再次拒绝,他说:“因为我晓得自己的病,没得必要牵连人家。”
患病初期,医院透析一次,没过多久便改为每周星期二、星期医院接受两次透析治疗,降压药长期服用,一直坚持至今。平时吃东西忌讳得很,必须控制饮水、食盐,一旦哪里不舒服就立即找医生开药。“像今天,肩膀无缘无故的痛起来了。一旦感冒,我要不了两天身体就拖垮了,好像脚都站立不稳一样,睡下就起不了床。”王水兵说。
身体的痛,精神的苦,王水兵尚且咬牙坚持,让他最不能接受的是,自己一个大小伙子,看着积劳成疾的父母劳碌奔波,却帮不上一点忙。“有一次,妈妈骑着电动三轮车不小心栽倒于沟坎下,我去帮着抬一下,腰杆一下子痛起来。农忙,我骑电动三轮车帮着拉粮食,搬下来都喊他们自己来拿。我右上肢纯粹不敢用力,扫地都不敢扫,不能搅冷水,医生说:‘经常用冷水血管容易变脆,一旦脆了,里面出现淤肿、堵塞,根本就用不起了。’6年了,我每天就这样耍了吃,吃了又耍,要么睡觉,白黑连夜的睡。”王水兵恨其不争地向笔者大倒苦水,以及对父母的歉疚。
最美妈妈
王水兵说:“如果评选最美妈妈,我妈妈应该是合格的。”
石桥村党支部书记罗建说:“王水兵的父母是非常踏实、善良
的一对夫妻,特别是她的母亲张秀如,一直任劳任怨,从来就没有放弃过对儿子的治疗,没有放弃过对王水兵外公外婆的照管。”
王水兵的外公外婆没有儿子,女儿外嫁,老两口相依为命苦苦支撑。外公耳朵、眼睛不好,脚杆痛见不得冷水,二十多年前就不敢下田干活了。关节炎、蚕腰丹发作,他路都走不了,到医院看病都是骑自行车载着去的;外婆有晕病,像赶场、外出都不敢大意,一不小心就晕了。好在老人家的责任田参加了合作社,要是往年,张秀如除了忙活自家的,还得帮着春种秋收、翻嗮粮食、打米磨面、买卖经营等;好在王水兵的外婆还能煮饭,他的外公煮不了饭。所以一旦他外婆有病有痛,或者去走亲访友了,张秀如还得去离家2公里外的外公外婆家照管,或者煮好了饭菜端过去,或者请到家里。
对于公公、婆母,张秀如一样的孝心赡养。张秀如的丈夫有个哥哥,当年分家,每家赡养一个老的。张秀如赡养母亲,直到婆母10多年前,寿享86岁去世;婆母死后,公公跟着大哥生活。但是后来,大哥的女儿到西藏了,张秀如担心大哥一个人照管不好公公,又把公公接到家里。年,王水兵突患尿毒症,全家承受着身体、精神的双重打击,大哥才把公公接到家里。年农历二月,王水兵的爷爷患病去世,终年91岁。
人间友爱
王水兵全家的不幸牵动邻居群众,牵动着党和政府。大划镇石桥村党支部、村委会一班人首当其冲,深入现场,全方位了解王水兵和他的家人。了解过后是帮助,是有的放矢地伸出援手解决燃眉之急。
王水兵家住石桥村4组,家里老房子是以前的生产队公房,上百年了,不适合居住,危房重建势在必行。王水兵的外公外婆年老独居,家住石桥村10组。4组和10组之间相距2公里,王水兵的母亲张秀如照顾起来往返奔波,十分不便。重新建房,最理想的地方当然是王水兵的外公外婆家——石桥村10组。然而,按照农村产权制度规定,王水兵一家要到10组修房子,一是确不了权,二是不允许。石桥村党支部、村委会一般人苦口婆心、多方奔走,反复讲明王水兵一家到10组建房是为了照顾年迈独居的外公外婆,终于得到了10组党员干部和村民的理解、支持。
建房地点敲定下来,他们又多方协调、联络。年,原来的崇州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局把他家纳入“安居工程”,免费为他们新建了5间住房。工程结束,石桥村党支部书记罗建考虑到他家为了治疗王水兵的尿毒症,已经家徒四壁,便多方协调,购买家具送给他们。
石桥村村委会主任文秀云说:“王水兵的外公外婆属于空巢老人,我们随时都要过去看望、关心他们。”
年农历腊月二十九,王水兵突发性胃出血,情况严重,村干部你三百、我五百慷概解囊,王水兵终于在医院得到了有效的抢救。通过这件事,石桥村党支部书记罗建联想到了更长久的未来,于是他立即电话,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大划镇建筑工程安装公司老板张涛。张涛是张秀如娘家的一个邻居,他早年在石桥村16组建造了一个栽种树木的园林。当然了,张涛也是出于自愿,立即聘请王水兵父母看管这个园林,每月结算工资。
年2月10日下午,崇州市委副书记杨火清、市政协副主席李文明、大划镇党委书记雷文全、党委副书记陈刚等专程来到王水兵家中,详细询问了解了他们的健康状况和生产生活情况,并送上慰问信、慰问金和米、油等慰问品和新春祝福。
大划镇有一个每天来往于石桥村的送报员,名叫杨静英,她每次见到王水兵或王水兵母亲都会送一份《华西都市报》,让王水兵免费阅读。这让王水兵及其母亲十分蹊跷,她为什么要免费送报呢?后来接触多了,对方终于吐露实情,原来她的丈夫就是因为患上尿毒症,年纪轻轻去世的。王水兵告诉笔者:“我认识这个人的儿子,比我年长四五岁呢。”
有人说,存在的即是合理的。面对党委、政府和多方面的社会关爱,面对父母、亲友、邻居的依依目光,王水兵感概地告诉笔者:与其抱怨空发牢骚,还不如静下心来,好好把握现在时光,让自己拥有一个不后悔的人生。
崇州家圆门户网
-11-:49上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