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最不怕淹的城市青岛

最近全国各地,暴雨过后纷纷“看海”,可青岛一条百年前由德国设计建造的下水道依然在发挥作用。不淹的传奇背后,究竟是什么先进技术在发挥作用?“最牛下水道”究竟有多牛?

6月20日开始,大雨、暴雨让武汉成为“东方威尼斯”;   “不管下多大的雨,积水从不会没过脚脖子”,青岛也因此被称为“最不怕淹的城市”。传奇的背后隐藏着一个巨大的秘密,这个秘密,便是城市“良心”。在青岛城里,有一条多年前德国人留下的地下排水系统,至今仍在发挥作用,它也被称为“最牛下水道”。   当摩天大楼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向天空延伸,不断拉高城市天际线时,向下挖掘的地下城,也要以同样的手笔来构建和完善。   设计独特蛋形下水道分流模式至今超前   25日中午,一场急雨噼噼啪啪地落在青岛栈桥附近的马路上,雨水不是迅速形成积水,而是很快消失得无影无踪。它们都去哪了?

1

  当晚9点,在当地人的帮助下,华西都市报记者进入栈桥海边的一段德国造的下水道暗渠,寻找答案。   汹涌潮水刚刚退去,暗渠里一片漆黑。走进入口十米左右,一直很宽阔。青岛民间流传着一个说法,栈桥两侧的排雨口非常大,管道内可以开进解放牌汽车,记者现场探访,看来此说并非妄言。从出水口往里走了15米左右,出现两个岔口,不再有主出口那么大。左侧的分水口则更小,1米75高的记者进去,只得低着头。   沿着岔口走出50米,出现了一座地下“宫殿”:正前方的下水道呈现阶梯构造,一个6级台阶将下水道分成了两层,上下两条下水管的落差使流水出现“瀑布”景象。左右两侧还各有一条宽约一米的下水管。整个下水道节点的空间很宽阔。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很难想象一条下水道修得竟然像房子。   继续往前走,记者发现了一个蛋形下水道。在青岛市博物馆二楼,就有这样一段在城市管网改造中挖掘的蛋形管材作为文物在展出。管道高约80厘米、宽约40厘米,截面呈上宽下窄的鹅蛋形,下面较窄的部分贴上了瓷片。   对德建下水道颇有研究的青岛市前图书馆馆长鲁海说,这种上宽下窄的设计,不仅可以减少管道受力,还可以使雨水在流量较小的情况下保持较高流速,减少泥沙沉淀,减轻养护压力。贴上瓷片,为的是防腐蚀,以延长管道使用寿命。   “蛋形下水道只是一个亮点,其雨水分流的模式,即便在今天,国内很多城市也做不到这一点。”一名排水专业人士告诉记者。   青岛“最牛下水道”究竟先进在哪里?青岛市高新区排水工程处工程师安光说:“我国城市中普遍采用的是地下管网式排水设施。而百年前德国人铺设的下水道带来的雨污分流模式,俨然已融为这座城市的一道风景。”   关键细节井箅子、雨水斗加速分流阻杂物   除了独特而提前的设计被人们津津乐道,安光说,其智慧还体现在地上部分,地下地上两者是一个整体,而地上的智慧就体现在井箅子上。

  下水道内的鸭蛋型排水管。   “在青岛老城区,这些井箅子在每一路段的排放密度,都经过了精心计算。如果某个地点的年均降雨量高,出现积水的概率大,那这里的井箅子就多,下水管也要粗些。”安光说,德国人在规划设计时,考虑了各个区域可能出现的水流量,规划设计了下水道和井箅子的密度。   这样的设计简单,花钱不多,但效果立竿见影。此外,青岛市图书馆前馆长鲁海就曾介绍,德国人还设计了一种被称为“雨水斗”的机关。这种雨水斗横截面呈“h”形,雨水流入后,脏物被沉淀到左边的“斗”中,而质量较轻的雨水顺着右边的管道排走。如此一来,杂物容易清理,也不会造成堵塞。此外,这套管道在设计上带有雨水斗及反水闸,极少堵塞。在青岛,一提起德建下水道的妙处,老居民们都能津津乐道地讲出几条。   焦点   推广为何难?

排水处:缺乏资金支持   也正是这套排水系统,一直未经过大的改造。据有关专家估计,目前这套系统所占全市管道长度的比例不足三十分之一,使城区内几十万人至今受益于这套系统。   为何我们的城市不能采用这种技术?青岛市排水管理处的工作人员说,从技术层面来说,排水处有这个能力,但最大的问题是缺乏资金支持。   “他们所修建的污水管道是根据当时二三十万人口的小城市设计的,这些都是由当时特定的需求特点决定的。随着青岛人口密度加大,原来的小洋楼变为了人口密度更大的高层住宅,用水量和污水排放量自然都比原来大了很多。现在的城市需求更大容量的排水设施。”工作人员说,“在这一块上,我们的技术是完全可以达到的,但是资金的投入可能是不允许的。”   当然,“德国造”也不是无所不能。记者了解到,按照青岛老城区规划,这条排水沟足够应付大暴雨。但如今,青岛市区面积已扩展为平方公里。而新扩展的区域,是按照国内城市常用模式铺设的地下管线,达不到大雨量时的排水能力。延伸阅读21亿打造“共同沟”   试图50年都不开挖   目前,青岛正投资20亿打造全国最长“共同沟”,试图可以做到50年不开挖。   共同沟被称作“地下城市管道综合走廊”。管沟中共有八种管线。这些管线涵盖了几乎可以想象到的市政工程:电力、电信、给水、中水、热力、交通信号等管线;附属设施包括用于正常运行的排水、通风、照明、电气、通讯、安全监测系统等。   青岛市高新区管委会公用事业中心综合部部长乔玉峰说,其最大价值是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实现地下空间的集约化管理。各种地下管线集中在宽度为3.35米,高2.6米的空间内,减少了初次建设的开挖范围;建成以后,后续新建的各类市政管线可以集中下沟,避免二次开挖对道路及绿化带的破坏,消除“马路拉链”现象。   对于共同沟的优势,青岛高新区建设局副局长蒲洪强也曾表示,共同沟预留充分空间,将来需要增加管道或线路,可以直接在里面铺设。企业的管线也可以直接从里面走,省掉了他们开挖道路的成本。建设综合管沟要比直埋式多大约40%的一次性投入资金,但总体看,要节省50%的资金。   24日,青岛市高新区管委会公用事业中心综合部部长乔玉峰告诉记者,4年来,规划70多公里的共同沟,已经完成50公里。   记者手记

细节造就“不老的传说”   有媒体评论说,德建下水道的启示是,把钱财投入到看不见的地下管网工程中,而不是高楼大厦和地标性建筑上,这个回报不在当下,而是在以后的10年、20年,乃至更远。   华西都市报记者现场了解到,青岛“德国造”下水道不能说是一个奇迹,在日益拉大的城市框架中,老牌“德国造”甚至显得“不堪重负”。专家指出,其未雨绸缪的规划和精益求精的细节设计,才是“不老的传说”。   国家城市给水排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总工程师郑兴灿认为,城市排水问题,不能光盯着排水管道,许多问题不是出在管道上,而是出在城市本身。他说,“其实从排水设施本身来看,管网式并不比廊道式差。只要设计合理,调度得当,它们都可以发挥出很好的排水作用。”   青岛社科院城市所副所长冷静也说,“能提前规划就提前规划,规划实在很难改进时,只要把管理和细节做好,同样可以解决问题。”冷静在电话中反复强调“管理”、“细节”“标准”等字眼。   新闻背景“最牛下水道”   据了解,年,德国强租胶州湾后,在主要街道下按照雨污分流的方式,铺设地下排水管道、修暗渠,雨水则由雨水专用收集管道汇入暗渠后流入青岛前海。整个青岛市南区前海一线的德国建暗渠口12处,共米,呈现出东西长、南北短的特点,至今该市南区有1/4排水管道仍在沿用。

(来源:华西都市报)

长按图标丹江口科普

长按加微信号更多新鲜事

赞赏

长按二维码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微信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二维码转账支持公众号。









































北京哪家治疗白癜风医院最好
北京那家医院治白癜风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nfhwj.com/hxdsbyx/865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