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教研究领域泰斗卿希泰17日深夜在成都逝世
年2月17日21时30分,中国道教研究领域的泰斗级人物——卿希泰先生因病治疗无效,在成都与世长辞,享年90岁。
白手起家创建川大宗教研究所
年,时年19岁的卿希泰考入了四川大学法律系,进校不久,他就加入了川大学生发起的“争取平价米”的请愿活动,他在枪林弹雨中捡回了一条命,成都学生的运动最终赢得了全国的声援,迫使国民党政府释放了学生,发放了平价米。
卿希泰从川大法律系毕业后,被保送到中国人民大学攻读哲学研究生。毕业后回到川大,他开始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和研究工作,并在上世纪60年代前期转向思想方法论和明清之际以唐甄为重点的启蒙思想的探讨。据卿希泰的同事介绍,年,卿希泰受命创建四川大学宗教学研究所,开始专心开展自己钟爱的道教研究,完全是白手起家的宗教所可谓举步维艰。当时的学校里没有一部完整的《道藏》,大家不得不经常辗转校外查阅资料;研究人员多为“半路出家”,缺乏宗教学研究的基础;宗教所甚至连固定的办公地点都没有,开会之前还得四处寻找办公室。那时,研究所承担了《中国大百科全书?宗教卷》道教分支和《宗教学辞典》道教部分的编写任务,这对于刚成立的宗教所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挑战。“这些都是国家任务。不论怎样,我们都要把它们完成好。”
把宗教所当作避风港与世外桃源
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商品经济的思潮开始涌动,不可避免地波及科研领域。有的学院、研究所试图将研究和经济收益挂钩,以收益多少为标准衡量研究。但宗教所的广大成员在卿希泰的带领下埋头钻研,不为所动,很多成员还主动把自己所得的稿费和奖金都捐给所里用以购买大家急需的图书资料和其他的不时之需。卿先生自豪地说,“待遇低,也没有什么奖金,大家都无所谓,因为我们大家当时都是把宗教研究当作一项事业,也把宗教所当作避风港与世外桃源。”
在同事的印象中卿希泰先生特别关心广大成员的切身利益。为解决落实一些引进人才的住房问题,他亲自出马四处奔波;也曾为所内希望进一步深造的教职工提供资金支持。卿先生的学生张松辉这样说过:“在日常生活中,恩师对弟子的关怀也是无微不至。在过去十多年中,恩师担心我受冻,给我送过衣服;担心我受蚊虫叮咬,给我送过蚊帐;为了增强我的体质,给我送过计步器。”
在卿希泰先生的带领下,这个团队的成果是丰硕的:在国内高校中率先招收宗教学硕士生;率先成为宗教学博士学位授权点;成为全国高校第一个宗教学重点学科;在全国宗教学学科排序中名列第一……目前,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已成为国家“工程”宗教与社会研究创新基地。
人物档案:卿希泰年生,四川三台县(微博)人。年负责创建四川大学宗教研究所,并任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他是世界知名的道教研究的权威学者,从全国“六五”规划起直到“十一五”规划,均一直承担着国家的重点科研项目。他不仅是国内本学科的学术带头人和权威学者,被同行学者称之为“泰斗”,尊他为“大师”;同时也是道教文化研究的“世界权威学者”,在国际学术界亦同样享有很高盛誉。日本著名学者中村璋八教授年在日本举行的“中国人与道教”的国际学术会议开幕式报告中称:“卿希泰教授是道教研究的世界权威学者”。法国著名学者施舟仁教授也同时在会上指出:“如果没有卿希泰教授的贡献,中国的道教研究不会有今天这样的巨大成就。”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李寰图据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