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采访
安宁疗护中心舒静主任接受采访
“我们不能选择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到这个世界,但我们可以选择以什么样的方式与这个世界告别。”宁养中心舒静主任一边轻声说,一边把蔡和(化名)的手慢慢推进被窝里,这位百岁老人正在呼呼酣睡,尽管正常的进食对她来说都已成为奢望,但梦境似乎依旧香甜。
医院,蔡和所在的安宁疗护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显得格外特别,田园小镇式的布局,花团锦簇又绿意盎然的环境,除了病床和医疗设备,病房内的装饰如同幼儿园一般,粉红鹅黄相间的墙壁上绘着可爱的图案,连病房外的电灯都是马灯的模样。从年9月正式成立到如今,6年的时间,这个特别的中心成为了近人生命的终点站,和下一段旅程的始发站。
安宁疗护中心灵性关怀培训室
最后一程的守护人
11月的成都,正值天气转凉,难得一见的好天气时,中心里的病患们会选择走出病房晒晒太阳,呼吸新鲜的空气。大多数时候,老人们很安静,不过当家人和熟悉的护工来到身边时,他们的眼中似乎又有了格外的生气。老人们大多是重病末期,已经走到了生命的最后一程。
作为中心的主任同时也是第一批在这里工作的医生之一,舒静每天早上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和每一位住在这里的病患打个照面。她的办公室的一面墙上,贴着所有病人的信息,其中年龄最小的50岁,最大的已经岁。信息栏目的旁边挂着一个电子钟,指针一秒一秒转动着,似乎正计算着生命的时间线。
“上个月,我们刚刚送走了一个29岁的年轻人。”舒静叹了口气,送别这么年轻的生命,这还是第一次。“婚后一年查出癌症晚期,用尽了各种疗法,但没能挽回他。”舒静说,在亲眼目睹了挣扎着生,到慢慢接受现实,最后恋恋不舍地离开后,小伙病逝的当天,中心里不少医务工作者都哭了。
作为病患生命最后一程的“守护人”,舒静在过去6年里,见证了几百次生离死别,被问及作为守护人最大的职责是什么,舒静想了想说,“减少他们的痛苦,让他们能够以相对舒适的方式和世界告别。”为此,中心配备了包括止疼泵在内的专业仪器和各种药物,根据病患的具体情况予以使用,最大程度地保证病患少受病痛折磨。另一方面,缓解痛苦的方式有时也异常简单,可能只是一场难得的沉睡,可能只是久别亲人的一个拥抱。
安宁疗护中心洗澡椅
我国的安宁疗护工作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年,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印发的《安宁疗护中心基本标准和管理规范(试行)的通知》正式确立了安宁疗护中心的基本标准和管理规范,指出安宁疗护中心是为疾病终末期患者在临终前通过控制痛苦和不适症状提供身体、心理、精神等方面的照护和人文关怀等服务,以提高生命质量,帮助患者舒适、安详、有尊严离世的医疗机构。
年8月15日,成都市安宁疗护国家试点工作启动会医院召开。按照国家卫健委安宁疗护试点工作“建体系、促服务”“年内启动,两年见效,有效覆盖”的总体部署要求,成都被确定为第二批国家安宁疗护试点城市之一,安宁疗护工作在四川迈入了新阶段。
对于未来安宁疗护工作的展望,医院党委书记陈芍用中心里一处特别的名为阳光驿站的玻璃大房间作比,“希望让人们在最后能够感受大自然,感受阳光,感受鸟语花香,在那一刻能够心系当下,自在安详。如同驿站之名,我们都是人生的过客,希望最后轻松一些,与这个世界好好告别,憧憬新的征程。”
安宁疗护中心“阳光驿站”
为护工讲解照护技巧
安宁疗护中心医护团队
文字来源:封面新闻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