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看今日新凉山

  漂亮的彝家新寨。(图片来源:华西都市报)

  这里是四川省凉山州,集中连片特困区、全面小康短板中的短板、最难啃的扶贫“硬骨头”是它的标签,但这些都在成为过去式。数据不够直观,眼见却能改变你的所想。今天,政商君用彝家新寨来告诉你什么叫“一步跨千年”。

  “土墙草顶垒空房,屋内混居猪和羊”曾是彝区群众居住环境的真实写照。近年来,四川省大力推动大小凉山扶贫攻坚,把彝家新寨建设摆在综合扶贫开发优先位置,彝区已“改头换貌”。

  彝家新寨很“凉山”!

  凉山彝族主要分布在崇山峻岭、交通不便的山区,居住条件艰苦。到上世纪末,凉山州彝区贫困群众大部分还居住在不避风雨、低矮潮湿的木板房、茅草房、石板房(简称“三房”)中,人畜混居一室、同处一院的现象并不少见。

  凉山州美姑县拉木阿觉乡马依村一住处,左边睡牛马,右边住着一家人。新华社记者陈地摄。

  四川如何对彝族村寨逐步搬迁,为彻底改善彝族群众的居住条件又做了哪些规划呢?

  

  《大小凉山彝区“十项扶贫工程”总体方案》,彝家新寨建设居首位;政策向彝家新寨倾斜、资金向彝家新寨集中、项目向彝家新寨整合;着力新村、新居、新产业、新农民、新生活“五新一体”。

  

  年开始试点。年全面铺开。至年底,完成彝家新寨建设个村、户。截至目前,累计建成新村新寨个,万、37.2%的农村群众住进新居。年,出台《凉山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彝家新寨建设工程管理工作的通知》,将在大凉山彝区10县个乡镇个村(极度贫困村47个)实施彝家新寨住房建设户。

  

  免费发放彝家新居室内设施“四件套”(钢炉、餐桌、碗柜、橱柜)、现代文明新生活“二选一”(电视机、太阳能热水器);年,贫困户住房建设中央和省补助由2万元/户提至2.5万元/户。

  漂亮的彝寨里孩子们欢快地玩耍。(图片来源:凉山州委宣传部)

  如今在大小凉山腹地,随处可见绿树掩映的彝寨民居,粉墙砖瓦、彩梁画栋、檐吊牛头、壁画图腾,一个个彝家新寨如漫山遍野的索玛花,诉说着这片土地“一步跨千年”的巨变。

  不光住,还要富

  凉山州越西县中所镇和平村多平方米的火把广场。在彝家新寨建设中,和平村突出民族团结、乡村旅游、银饰加工等特色。(图片来源:四川日报)

  新寨建设到哪里,产业就配套到哪里。

  “十二五”期间,四川在彝区重点培育生态、设施和光伏农业以及乡村旅游、电商等富民产业,建设马铃薯种植基地县13个,建成高标准农田2.33万公顷,发展花椒、核桃基地、竹产业林、工业原料林共4.58万公顷,建成家庭农牧场90个。

  年,凉山州全面推进“1+X”生态产业三年扶贫攻坚战,以核桃产业发展为主、多种特色经济作物并存,打通彝区扶贫致富的命脉。

  大小凉山彝区彝族风情浓郁,建设一个新寨就催生出一个旅游彝寨。凉山州“十三五”规划提出,将创建一批特色旅游村镇,打造彝家乐、藏家乐等乡村旅游品牌。

  未来,风景这边更好

  美丽如画的彝家新寨。(图片来源:凉山新闻网)

  “十三五”期间,凉山州将推进彝家新寨、藏区新居、安宁河流域新村建设,到年全州80%的行政村建成新村,80%的村民入住新村。科学编制移民搬迁规划,重点对居住在海拔米以上高寒山区的30万贫困群众,实施易地扶贫搬迁。

  年,大小凉山综合扶贫开发拉开序幕,如今大小凉山彝区贫困人口已减至35万人,扶贫进入“升级版”。着眼全面小康,这场彝区扶贫攻坚战目标明确:确保彝区贫困户增收高于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水平2个以上百分点,到年与全省同步消除绝对贫困现象。

  脱贫攻坚尚在路上。大小凉山彝家新寨里发生的点滴变化,正汇聚成扶贫开发的滚滚洪流。未来,风景这边更好!(来源:四川政商动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xidushibao.com/hxdsbyx/1081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