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的小伙伴们,你们发现没有?温江、崇州以及更远一点的大邑邛崃,虽然都在成都的西边,距离也仅隔20公里,但那里的人说话,却和成都人不一样,差别还不小呢,而往东往北几百公里,说话都是一样。
其实,目前的四川方言,不是古蜀人的方言。在明代之前,整个四川,讲话就跟现在的温江崇州口音一样↓↓↓
成都人:不买
温江人:波买
成都人:骨头
温江人:锅头
对于相邻地区,方言差别如此之大,四川师范大学专门研究语言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周及徐这样解释:
因为清初的移民向西,最后到达的地点是成都,所以成都人说的是湖广话,而成都再往温江以西,因为有金马河阻隔,张献忠的大屠杀未及于此,只派了官员和小部队前去占领,后来也就没有移民覆盖,所以方言全都是明代以前形成的南路话。
周及徐老家在崇州。小时候受成都话和崇州话两种方言的熏陶,他对成都话和崇州话的差异,感受颇为深刻。
崇州、温江、邛崃、乐山、宜宾说的话,之所以叫南路话,是因为这些居民过去被叫做南路人。因为他们居于岷江以南,沿着岷江水路出川。
“旧时,成都人是有些歧视南路人的。”周及徐说。那时候,成都人觉得南路人奇怪,不光语言不一样,性格也不一样。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南路人比如温江崇州人进城,一般就是卖农产品这些东西。所以,大家就觉得南路话很土气,笑他们口音不正,“买不买?不(波)买。骨头说锅头。”
这一点,跟北京人笑看唐山话一样,不少人觉得唐山话就是河北农村话。
“我们四川也一样,为了显得洋气,就说成都话,一说土话,就说南路话。这是典型的方言歧视。”周及徐说。
同地不同音的现象,在四川方言里还有很多。
都江堰的青城大桥,桥两头的人说话就不一样。河东说两口子,河西说两把手,这头说太阳月亮,那头说“月(哟)亮光”,“太阳ber”。彭州有个三界镇,在广汉什邡交界的地方。15年前,黄尚军在这里发现,一个院子里,住三个县的人,说话都不一样。
成都人:吃饭
彭州人:车饭
广汉人:词饭
“瓜娃子”来源于《西游记》
四川方言很接地气,俗,具有强大的包容性,只要适合,就能在这里生根,比如“瓜娃子”这个词,就是从西游记里来的。
去年,在川师《巴蜀移民文化研究》的期末考试上,学生们就遇到了这个题:瓜娃子这个词是怎么来的?考到了很多学生。
画家手绘《中英文版成都话》
近日,乐山籍画家郭劲松最新手绘作品《中英文版成都话》,收录了18个颇为地道的成都话词语,并且还配了高大上的英文翻译。地道的成都土话,配上传神的画面让人感叹成都话的生动风趣,赶快戳图感受一下↓↓↓
《中英文版成都话》
△有一种鞋叫“杀板儿孩”
△有一种服装叫“窑裤”
△有一种动作叫“搓甲甲”
△有一种伤害叫“一耳屎”
△有一种迷茫叫“搞求不醒豁”
△有一种质疑叫“豁别个”
△有一种表情叫“打喝嗨”
△有一种指路叫“抵拢倒拐”
△有一种恐吓叫“给老子等到”
△有一种执着叫“迷到脑壳整”
△有一种态度叫“莫来头”
△有一种角色叫“耙耳朵”
△有一种吃相叫“穷痨饿虾”
△有一种价格较“相因”
△有一种软和叫“稀溜耙”
△有一种行为叫“啃兔儿脑壳”
△有一种失意叫“洗白”
△有一种激励叫“雄起”
学习后,是不是觉得涨姿势了呢?
华西都市报记者苟明丁伟摄影吴小川
漫画/郭劲松编辑/Happy
长按北京白癜风主治医院青少年白癜风公益活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nfhwj.com/hxdsbys/96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