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惠珠专栏哺育互动共成长一

和学生一起成长的幸福

白惠珠

有一种对幸福的解释我很认同——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按这个标准,我就是个幸福的人——一个喜欢学生的小学老师。

多年来,我脑海中常闪现出十六岁刚上师范时,初次看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八个字时的情景。看到这八个字的那一刻,我的内心深处产生了对教师这份职业的敬畏和崇拜感。

二十六年后的今天,很多情况都发生了改变。校园里,我的角色由年轻教师变成了中年教师;家庭中,我由妈妈的女儿变成了女儿的妈妈。但是,有一点没变——我依然葆有着对教师职业的热爱,依然是那个幸福地看着学生快乐成长的小学教师。

年秋季开学的时候,我由音乐改教语文、兼担班主任。于是,我开始了和八十个学生整整六年朝夕相处的愉快时光!

从年到年,我把他们从一年级带到了毕业,我将自己的所学、将自己的教育理念和育女经验,在一个班的学生的身上连贯地运用和实践,让学生在我的引导下顺利完成由童年到少年的过渡和转变。

有这段经历的小学老师并不多。因为在小学,学校一般都按学段安排老师任课。要么按低年级、高年级段安排,有的老师只教一、二、三年级,有的老师专教四、五、六年级。也有的学校按低、中、高三个年级段安排老师任课。班主任也是如此,从一年级到六年级,给一个班的学生当六年班主任的情况不常见。有的老师直到退休,也没有过这种经历。

所以今天看来,我仍然珍惜和感谢这六年!因为在这六年中,我和学生之间发生了很多故事。六年当中,我在帮助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孩子也反哺着我在成长。

一个个笑脸掠过,一个个镜头闪现。八十个天真可爱的学生们从奶声奶气、令人捧腹的可爱孩童,长成了八十个举止大方、彬彬有礼的“成熟”少年。他们从书包都不会收拾的小不点儿,发展到自己组织、挑选运动员参加学校的运动会;从各自为战、办一张小小的手抄报,到共同合作创办图文并茂的班级“阳光少年”报;有些孩子从内向拘束到开朗大方,由不敢发言到向陌生人推销自己办的报纸;从一年级写一两句拼音日记,到全班毕业时在省市级以上报纸杂志上发表作文达八十多篇。

如今,许多当时在班上只是身处“中游”的学生,都从原来的“中游”游向了“上游”,升入中学后,成为所读学校的“上游”先锋。

这一切,作为老师,我深感喜悦和欣慰,我深切地感受到了当一名教师的光荣和自豪,更从孩子们全面健康的成长中体会到了最大的人生快乐。

于是,有了这些小故事。

一个个故事中,有引导他们如何读书的《最芬芳的味道是书香》;有他们诵读国学的《读出论语中的智慧》;有一年级时从写一两句话开始的《作文,从拼音日记开始》;有五年级时在班级开办博客的《班级的博客圈》;有三年级时《十五篇作文引发的奇想》;有四年级时自主办报、自主发行的《阳光少年成了小作家》;由第一次采访的《兰姐姐寄语》,到《六班的记者群》……

同我女儿的成长经历一样,从这些学生身上体现出的,也不单单是他们学业上的成长,更是他们在精神、意志、品质、能力、耐力、勇气等方面的成长。书中有部分章节,所写内容是有关“诚信”、“关爱”、“奉献”、“感恩”、“挑战”的,这正是我对教育、对培养人才的真正理解——不但学会课本知识,也学会分析与思考;既要会合作与竞争,也敢于继承与创新;在明白做人的道理的同时,也学会懂得感恩与责任。看到学生们渐渐朝我的培养目标接近,我在欣慰和自豪的同时,更深切地感受到作为一个教育者,应该践行“教书育人”的责任。

育人在先,书自然好教。

当学生在人格、思想方面得到提升之后,对学业自然而然就有了更高的要求,学业成绩的提升也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

在多年的教育教学中,我发现,绝大多数孩子都有着强烈的上进心,他们好的表现受到表扬后,就会在各方面都更加上进。“以德促智”就是这个道理。老师能从适合学生的教育方法中品尝到教育的喜悦,也发现学生在合适的教育方法的引导下变得越来越上进。这样,每一个学生都能从现阶段所处的“中游”位置游向“上游”。

感谢我的学生们,与他们相处,我不断学习,不断成长,也不断收获快乐。我不止一次地认识到:孩子也是我们的老师,他们也在反哺着我们不断成长。或者可以这样说,为了孩子们更健康地成长,我们应该不断地“被学习”、“被成长”。

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

白惠珠

这届学生上一年级时,学生朱原禾患腮腺炎发烧了,需要通知家长。就在我拿起手机时,她仰起小脸对我说,爸爸出差了,让我打家里电话通知保姆。当时,这孩子的妈妈在国外读研。平时爸爸工作很忙。

我问她爸爸出差几天了,她说四天。

看她烧得红红的小脸,我不免爱怜地抱了下她的肩膀。多懂事的孩子!爸爸出差四天了,她该写的作业、该背的书一样没落下。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从朱原禾身上,方方面面可以看出她的好习惯,这与她父母的言传身教分不开。跟她一样的许多好学生的身上,都可以看出家长的影子。

有一次,一个家长找到我,说她昨晚和上二年级的女儿大吵了一架,原因是女儿没整理书和书包。

“我下班后回到家,见女儿在客厅的沙发上吃着零食看电视,我问她作业写完没,她说今天作业很少早就写完了。我走进她的房间一看,书桌上乱七八糟,我的火一下子就上来了。我让她过来整理完书包再看电视。她随口就说,你整呗!我再叫她,她又说她整不好,说不定明天又会少带东西要我送。咦,她上学还是我上学?这整理书桌和书包竟成了我每天的功课了!我一气之下关了电视,她立刻大哭起来。我的火更大了,拉过她打了一顿……”

看着家长气急败坏的样子,我问了她一些细节。“为了让她多睡会儿,每天早晨我都是做好早饭后再叫她起床。她迷迷糊糊地闭着眼,我就拿她的胳膊往衣服里塞……就这样,起床后还跟我闹呢。”

我听后对她说:“我说了你也许会不高兴,孩子这样全是你的责任。”

她苦笑着说:“其实我知道,是因为我太娇惯她了。有时候我也想改变,但坚持不了几天就又回到原来的模式里了。”

“很高兴你能认识到原因。这就是孩子问题的症结。教育孩子是教,是育,最关键的是教育的持之以恒。”

那天我们聊了很多,可以说,我是在给她“补”一年级家长会的课。

我告诉这位家长,孩子各种习惯的培养都越早开始越好。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要从小学开始。家长应该抓住孩子入学这个时机,配合老师从各方面要求孩子,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比如按时起床、按课程表整理书包、主动按时写作业、不迟到、按时作息。只要有要求,相信孩子能做得很好。

“我总觉得她小,担心她做不好。”

“很多家长都像你一样,其实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孩子的接受能力很强,很多时候超出大人的预期和想象。他们能整理好书包、削好铅笔、记清楚作业。不要对孩子事事不放心。”我肯定地回答她。

她不停地点头应答。

怕她再出现反复,我接着强调说:“今后,如果你再发现孩子身上有问题,一定要先检讨自己,看是不是自己的榜样作用没起到?还是对孩子的要求不明确?是家长心软迁就了孩子?还是计划没有持之以恒地执行。”

家长笑着道谢。分手时,我在纸上写了句话送给她:孩子习惯好,家长很省心。养成好习惯,家长更省心。

还有的家长说,孩子记不住老师布置的作业,放学回到家不是打电话问同学,就是依赖老师给家长发信息。有的家长上着班还得估算着孩子放学的时间,掐着孩子到家的时候给孩子打电话,对着手机一样一样给孩子“布置”作业。这样的习惯,使孩子养成了依赖心理,造成的后果是哪天老师不发信息,他的作业就做不全了。

我不建议老师利用“校讯通”发信息布置作业,这样对孩子没有任何好处。我很少给学生发信息布置作业。比起用便签本记作业,我更提倡学生在老师布置作业的时候认真听老师说,用心记作业内容。我每次布置完作业之后,会让学生和我一起复述一遍。刚开始,有个别学生会出现作业写错格式、写错内容的情况,但经过我几次单独叮嘱之后就好了。可见,老师只要要求明确,学生是可以做到且做好的。

俗话说,“有其父必有其子”。多年来,我对这句话感触太深了。可以说,孩子就是父母的一面镜子。是家长的不同造成了孩子的差别,孩子的问题决不单单是孩子个人的问题。

家长朋友们,家长是培养孩子习惯的第一位老师。无论是在潜移默化中给孩子起表率作用,还是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培养和塑造,家长都要重视自己的作用。只要我们







































南京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有治好白癜风的患者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nfhwj.com/hxdsbys/883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