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本来同文人画的书法化倾向

书画本来同:

文人画的书法化倾向

“欲明画法,先究书法”“画之道在书法中”。

汉字之于书法,犹如人体之于舞蹈,人舞动起来划出优美的弧线,汉字书写起来在书法中成艺术。书法将其笔墨线条与内在精神与绘画相联通,以书入画,书画相同,更突出了汉字的美丽与灵魂。

“书法与绘画本是同源”。本期本报邀请到著名书画篆刻艺术家、国家一级美术师,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文史处处长陈沫吾先生为读者讲解文人画中体现的意境,带领读者领略汉字的“至高”境界,与文化、哲学、艺术、心性之间的关系。

汉字构造与“六书”说

汉字承担了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发展。中华文明上下几千年,浩若烟海、博大精深。要弄懂中华文明,从学习了解汉字入手更为快捷。

“汉字的构造可以分两个方面谈,从平面静态地分析汉字结构类型称为汉字结构类型,从动态发展地考察汉字的形成,称为汉字造字方法。不能把这两个问题混为一谈。六书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汉代学者把六书解释为关于汉字构造的六种基本原则。如《汉书·艺文志》说:古者八岁入小学,故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谓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造字之本也。也即郑众注《周礼·地官·保氏》说六书: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是也。中华民族之所以伟大,几千年薪火相传绵延不绝,汉字的功劳是不容抹杀的。”陈沫吾认为,也正是经过劳动人民几千年来的锤炼,每一个汉字都是一件天人合一的完美艺术品、都是一个人文道场。

汉字是如此之美,无论是真、草、隶、篆、行哪种书体,都能引人无限遐想。那么,汉字从何而来?

“汉字是世界上使用时间最久、空间最广、人数最多的文字之一,汉字的创制和应用不仅推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还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大约在距今六千年的半坡遗址等地方,已经出现刻划符号,学者们认为这可能是汉字的萌芽。考古已证实,在商朝早期,中国文明已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其主要特征之一就是甲骨文的出现。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古老文字。后来就有了由甲骨文演变到金文,由金文演变为小篆,由小篆演变成隶书、楷书、行书、草书这样一个过程。”陈沫吾告诉记者,中国汉字根植于几千年的中华文明,而展现汉字的方式书法则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思想。

“绘画如果单纯是比技法,比画得像与像,那是比手艺、比技术,是职业行为,其作品的文化价值自然不会有多高。为了提高绘画的地位,证明绘画的重要性,历代文人绘画就将绘画与书法、文化联系起来,从书法审美中提取绘画方法。”因此汉字的书法美才在绘画中达到了一种新的境界,同时也将单纯写实描摹的中国画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上品画重在用笔

“画中带有文人之性质,含有文人之趣味。不在画中考究艺术上之功夫,必须于画外看出文人之感想,此所谓文人画。”陈沫吾将文人画与工匠画对应起来概括,“文人画只求神似,追求的是精神内涵和趣味,工匠画或说画家画只求与客观对象相像为旨归。”明显,前者比后者更有哲学与审美意义。

中国传统绘画经历了较长的演进过程,才最终迎来了文人画的形成与进一步发展。文人画的书法化倾向是其发展过程中的一大特征,书法的应用与融合,是文人画绘画中所比不缺少的组成部分。

书法中的墨法是如何用于绘画之中呢?笔墨之道,首在用笔,墨以笔分,不同的用笔,分出不同的墨色。同一根线条,轻重缓急不一样,墨色也不一样,迟则重,速则轻,提按转折、绞转顿挫、方笔、圆笔、干笔、湿笔、中锋、侧锋,不同的用笔,都呈现出不一样的墨色与审美。

近现代画家黄宾虹先生把中国画分为上、中、下三品。上品者“重要在用笔”,他说:“画法全是书法”,认为古人名作在笔力之强弱优拙,不重外观之美,而重内部的充实而已。一幅画的优劣在有无内美,内美即笔力之美,它是一幅画的精神所在。张汀认为“写意”就是通过用笔来表达画家的生命律动,进而显示出画家的人格信息。反映画家的精神、素质和气质。

文人画是建构在文化与书法为根基之上的画

陈沫吾先生说,文人画不讲究表面的形似,而重在抒发画家个人情感,画中含有画家个人的品行、情操以及修养。早在两晋时期,文人就表现出“学不为人,自娱而已”的创作态度;唐代在理论和技术上都为文人画的出现做了许多准备,张彦远提出“意存笔先,画尽意在”,王维的画体现了诗人兼画家的审美情趣;中晚唐破墨山水画法为文人画提供了形式的可能性;五代的董源、巨然在山水画上追求平淡天真的笔墨情韵,则为文人画的发展提供了直接的艺术规范。文人画正式产生于北宋,成熟于元代,极盛于明清。早在两晋时期,文人就表现出“学不为人,自娱而已”的创作态度;唐代在理论和技术上都为文人画的出现做了许多准备,张彦远提出“意存笔先,画尽意在”,王维的画体现了诗人兼画家的审美情趣;中晚唐泼墨山水画法为文人画提供了形式的可能性;五代的董源、巨然在山水画上追求平淡天真的笔墨情韵,则为文人画的发展提供了直接的艺术规范。文人画正式产生于北宋,成熟于元代,极盛于明清。

古代文人既是学问家,也是书法家,使用毛笔书写就如同今人使用硬笔和电脑一样,司空见惯,因此,文人绘画与汉字书法艺术的关系就如同骨肉关系。

文人画家以简约图像的方式把握世界,其用笔提炼对象的抽象因素,都与书法载体汉字造字的象形、指事、会意等提炼抽象法则,草书中德抽象性与抒情性,书法的“计白当黑”的空间观念,以及书法构成中的多种对立统一关系不无关联,在文人画发展过程中,因文人学养导致的向书法取法,不但在相当程度上规定了文人画的特征,使其逐渐成为一个体现民族文化精神独具民族特点的完备体系,而且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美术的发展。

五代及宋元时期是文人画的成熟发展时期。这一时期以业余作画为主的文人画家队伍日益庞大,文人画的自觉意识也日趋高涨,注重主观世界、重意趣的文人画理论也逐渐形成。

元代赵孟頫认为绘画形象与书法的笔法和书法应该相一致,强调将书法的一切都运用到绘画中去,即“书画本来同”,将绘画视为书法,并将书法作为衡量绘画的标准,强调文人画进一步追求书法的审美表现。

陈沫吾先生说,书法是哲学、宗教、文学、诗歌的综合体现,中国画立于书法之上,中国画的文化气息和民族性就愈加体现和浓厚。到了明清时期,文人画对书法用笔的运用,比宋元时期更加深入娴熟,更加精准和细致。此外,这一时期文人画家更加重视书法用笔在绘画中的优先地位,从而发挥出书法线条的美感作用,使绘画的文化气息得以扩展。绘画的书法化的倾向使得文人画的视觉效果及精神内涵更加震撼人心。反之,汉字的书法意蕴也在文人画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华西都市报记者谢燃岸李媛莉









































寻常型白癜风图片
兰州可以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nfhwj.com/hxdsbys/668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