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争取了什么?我们失去了什么?当海量的网络信息让时代变得纷繁琐碎,一切的一切的价值,都将重估和重塑。经历了黄金二十年的中国都市报,新的话语空间和生存空间何在?12月25日,在中国都市报20年暨媒体融合发展研讨会的现场,华西都市报(华西传媒集群)、南方都市报、齐鲁晚报、钱江晚报、扬子晚报、大河报等报社的社长、总编一一登台,进行了媒体融合案例的生动分享。
华西i战略再一次勇立潮头、组建一个可平衡可持续的南都价值生态圈、齐鲁晚报将读者升级为VIP用户……要创新!要市场!要想像空间!新常态下的媒体转型,不仅是挑战,更是新机遇。今天的中国都市报报人,再燃创业激情,开启并努力探索媒体融合发展的新路径,而梦想也越来越近。
i战略再出发张开双臂,热情拥抱互联网
■华西都市报
20年前,都市报的诞生,开启中国报业新篇章。20年后的今天,面对网络和数字技术裂变式发展,媒体生态和舆论格局的深刻变化,华西都市报(华西传媒集群)站在媒体融合发展的新时代,再创业,再出发,开始了融合发展新征程。
“没有别的选项,我们只有拥抱,而且要张开热情的双臂去拥抱互联网。”华西都市报负责人在分享媒体融合案例时说,目前四川日报报业集团旗下有两个集群,一个是四川日报为龙头、为牵引的川报全媒体的集群;一个是华西都市报为引领的华西传媒集群。年开始构建的华西传媒集群,目前已初具规模。而今年12月18日,华西都市报(华西传媒集群)进一步推出了媒体融合发展新战略:i战略。全新亮相的i战略,也是华西下一步融合发展的方向,就是全面拥抱互联网。
“i”本身有代表互联网的意思,也代表着一种主动作为。华西i战略,既包括自身在资讯、社交、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4个方向的突破,也包括在新媒体方面的全新广告模式和开放合作姿态,以及媒体融合发展的目标是要实现指数级的增长。
目前,华西都市报(华西传媒集群)已经成立4个公司:华西都市网、华西电子商务公司、华西城市读本、华西社区报。“这4个公司,也是华西对外合作的4大接口。他们的任务就是要创新、要市场、要想象空间。”华西都市报负责人说,不断创新,路会越走越宽!不断努力,梦想就一定会实现!新梦想、新征程,华西已经在路上,并期望与全国都市类报纸一起携手前行。
价值都将重估转型任务,以拓展话语空间求生存空间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副总编辑、南方报业新媒体公司总经理、南都报系总裁曹轲
“一切的一切,都与这个时代有关!”曹轲一登台就抛出这样的观点。年1月1日《华西都市报》创刊,开启中国报业“都市报时代”,伴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成长和社会转型,一批优秀的都市报先后走上区域乃至国内话语权的高地;年1月1日《南方都市报》创办日报,从最初的草莽,到价值观的自我觉醒与承担,到主流身份的日益丰满,到全媒体形态的试水转身……曹轲说,中国都市报从崛起到鼎盛到衰退再到转型,其本质就是话语权的争取、消减和再造的过程。
而眼下,新的话语空间在哪里?曹轲认为,都市类媒体转型,最根本的任务是以拓展话语空间求生存空间,并在融合发展的话语生态中找到自身位置。而南都,也已开始了新话语空间的探索:对媒体定位、品牌定位、话语主体、话语平台等进行升级,力图通过搭建全媒体平台、服务平台、批评平台、意见平台、思想平台这五大平台,从而组成一个可平衡可持续的南都价值生态圈。对于未来,曹轲也满怀信心:“一切价值都将重估,一切价值都将重塑,新创造力正在涌现,每一代人都有时代的创造力。”
纸媒3个优势新媒体是怎么也拿不走的
■新华报业传媒集团党委委员、扬子晚报总编辑王文坚传统媒体有3个新媒体拿不走的优势!王文坚分析说,这3个优势分别是:强大的议程设置功能和排序能力;实现多种意见平等交流的平台功能;新闻视角的专业性和新闻档案功能。
“今天我们都存在于一个全新的状态之中,因此一定要学会适应新常态,积极应对新常态,为此我们必须要充分整合资源,走好媒体融合之路,以化学反应之路的发展来换取转型的飞跃。”王文坚形象地把媒体融合比喻成一场化学反应。
对应到报业融合发展中,扬子晚报以全媒体融合改版为抓手,重新布局,流程再造,让传统纸媒与网站、北京哪家医院看皮肤病白癜风最好白癜风医院那里比较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nfhwj.com/hxdsbys/62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