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方面践行素质教育,一方面又是当之无愧的“高分王老师”。他立足文本和课堂,引领学生独立思考,放眼人生与世事。他主张学语文要老实读书,不要搞题海战术。他认为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和唤醒。 他说他的学生朋友们若是成为了“土豪”,那就太浪费了;他期望他们“不仅成功、高贵,而且高尚、伟大,并且幸福”。试卷讲评课,原来也可以这么开心 1月5日下午,记者成为一名“学生”,坐在教室里听余老师讲课。 自然、亲切、智慧。这是诊断考试后的试卷评讲,主要内容是现代文阅读。 他说,参悟世事人情也是学语文。他和学生一起一边读文本,一边你一言我一语。旧题掌故、名家名作、社会人生,师生旁征博引,信手拈来,时时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无论是对文本的解读还是对学生观点的点评,都精准、深刻、诙谐。每每此时,学生就开心地笑了。看着同学们开心的样子,他也有些“腼腆地笑了”…… 面对此情此景,记者有些醉了……心想,评讲试题也能如此生动幽默,作为他的学生夫复何求? 整个过程看似随意,实则自然、真切、高效。他的一位年轻同事描述他的课堂:幻化无方,意出尘外,时时有惊喜,处处有妙趣。这样的课堂靠的是真才实学,花拳绣腿假把式不行。要学他上课,很难,那需要深厚的功底才行,否则驾驭不了这样的课堂。 余老师自己说,他不喜欢课堂“设计”,教师诱导学生往自己预设的圈套钻,不厚道,更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与其花时间绞尽脑汁给学生“设套”,不如多读点书。 他认为,阅读是读者和作者的心灵交流;阅读教学是师生结伴的精神之旅;阅读课堂是师生对精神盛宴的分享,不是学生在赴一场教师精心设计的“鸿门宴”。学生提问祥爷版“史铁生” 毕业多年的学生还记得,上史铁生《我与地坛》一课的情形。同学们以记者的身份提问祥爷版“史铁生”。 ……生:这么多年,您是怎么过来的?师:我的职业是生病,业余时间写点文字。 生:我知道残废后,您想得最多的是死,但最终没这么做,为什么? 师:说到死,这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当牵牛花初开的时节,葬礼的号角就已吹响。但思考这个话题并不等于消极悲观,因为霜叶红于二月花。面对地坛我长久地沉思。终于我悟出了:一个人,出生了,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个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 生:我太佩服您了,您不但活下来了,还成了一个著名作家! 师:别,了解我的人说,我实在是一个凡人,有着太普通的悲欢。 生:您有偶像吗?师:你们象是在采访明星。说实话,你们可能不相信,刘易斯是我最喜欢和羡慕的人。他送给我一双跑鞋。我曾给他写过一句话,“你的跑鞋我的梦”。 生:您多次提到“宿命”,谈谈您对宿命的看法…… 师:对不起,我只记住了你的第一个问题。我的身体很不好,现在又患上了肾病,一周要做两到三次透析。希望大家一次只提一个问题,能理解我吗?好,我回答你的第一个问题。当我脆弱的时候我以为是命中注定;而当我勇敢抗争的时候,我认识到生老病死是大自然的客观规律,命运的造就决定了我在这个世界扮演的角色,我只能把这个角色演到极致。 ……一个毕业多年的同学在百度贴吧写道:一辈子记得高一那堂课《我与地坛》--哭得我用掉整包纸巾…… 而此留言却引起了余老师的警觉:那一课是否情感渲染过分,逻辑理性不够?后来他在“共识网”《铭记历史、反省人性就能避免悲剧重演吗》一文中写道:只用情感感染,而不诉诸逻辑理性,本身就有重演悲剧的可能。面对现实,怀揣理想前行 问到课改,余老师回答,关于这个话题,他写过两篇引起共鸣的文章。一篇是《面对现实,怀揣理想前行》,一篇是《过一种有尊严的教学生活》。 他说:“蔡元培早就说过,教育是帮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份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的器具……” “为什么‘轰轰烈烈素质教育’,行政命令给逼的;为什么‘扎扎实实应试教育’?现实给逼的。应试教育是‘中小学教师的观念不解放’造成的吗?中小学教师有这么大能耐吗?”说到这里,他有些激动,见出他的率真。新课程标准的条条款款,他脱口而出,并指出在前人或国外的著述里有哪些相关论述。记者听得有些惊讶。 他说,一个国家的教育,也是整个社会的缩影。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现实,活在当下才能拥有未来。但是教育不能只看眼前,教育短视是国家和民族的灾难;教育者眼中不能只有分数,还必须清醒地意识到每一个受教育者的名字都充满神圣和庄严。 一个高中教师首先要想办法让学生获得高分,才能站稳脚跟,才可能有“我的课堂我做主”的任性,也才可能对学生终生负责。--素质、高分花开并蒂,是值得追求的,也是可以做到的。“祥哥”到“祥爷”如何炼成的 以前的学生称他“祥哥”的多,这届有同学开始称“祥爷”了。其实他还不老,学生这样称他,似乎是为了表明他的“江湖地位”。 当初,“祥哥”进出南高校门,曾多次被门卫当学生拦下盘问;年的南高春节联欢晚会上,扮演学生,以假乱真,有同事说语文组请学生当外援。 勤奋读书,老实教书,写写文章,是祥爷生活的全部内容。“努力做一个不勤奋的老师”是他的座右铭,是他奋斗的目标。业余也学过麻将、双扣,他笑说因为智商问题,至今只会干瞪眼。他自称不擅交际,不善言谈,但是一个一上课堂就活了的人。南下北上参加研讨会,忍不住了会发言,一石常激起千层浪。说的都是肺腑话,无论对错,俱出于对人对教育的真诚。 刚参加工作那会,课堂上,有同学拿着刀子在桌上把玩,边玩边看祥爷。“那眼神幽怨而愤怒”,他说。后来这个拿刀子的同学当了班长,后来这个班获得了市级优秀班集体。毕业季,六月飞雪,这位同学拿着一个黑黑的垃圾袋,去扫纸屑,被误会为作案抓了个现行。后来这个同学考进了一所大学的美术系,假日里回来看祥爷,漫话当年,师生开怀。 每逢教师节都有源源不断的电波送来祝福,祥爷心中会涌起复杂的感受。“年的教师节早上6:45分,也就是我每天起床准备上班的那一刻,母亲永远离开了。母亲住院的当天早上,还忍着病痛起床给我做早饭。不能说我是为了学生而忘了母亲,但确是因为多年以来按部就班工作的惯性,让我忽略了母亲的病情;而母亲看我很忙,一直忍着病痛不告诉我。” 祥爷说,平凡的生命因了这些人和事,多了些厚重。理科生造原子弹,文科生拿遥控板 如果一个语文老师在第一课用最规矩的正楷字体写下这样野心勃勃的话,你该想得到,以后的语文课堂将变成一条从脚下的位置出发,延伸向梦想的路。 他潇洒无限地拿出课堂时间,带你品味电影《三个傻瓜》中“追求卓越,成功就会在不经意间追上你”的激荡梦想,然后你就心甘情愿地用文字把自己的激情和感动镌刻为永恒;他借着讲诉三岁稚子无意敲出“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的琐事,把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带进你的世界,在你不经意间相关内容可能已写入了下一次测验;他运用认知语言学理论,借助一把“扳手”一个“帮手”妙趣横生地讲解词义的演变规律,让你轻松搞定令人头疼的文言多义词;他会自信地说只要认真听他的课,考试时会感叹“诶,祥哥都讲过!”,而你抬头看看他,再低头看看试卷,无法反驳;他教你对题干进行“白痴式的解读”,然后你发现自己竟然就找到了答案! 他教给我们的语文不仅是试卷上永远高出他人的分数,带我们看到的世界也不是一个方向上的解读,而是在真实面前敢于“心怀理想,面对现实”去做出改变。 对了,下次看见祥哥从教室后门溜达进来,记得拿出你的书来读,你要知道读书这种事祥哥永远永远不会忘....... ——级12班《印象12班》余永祥 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最珍惜的荣誉:由学生推荐被《格言》杂志评为“我最喜欢的语文老师”。
北京治疗白癜风去哪个医院比较好北京哪里有专治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