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癌栓离心脏不到2厘米华西医院完成

3月10日,医院甲状腺外科病房,52岁的黄先生正在病房里来回踱步,前两天还需要人搀扶的他现在已经能够自己轻松下地走动了。多学科团队历时9小时成功完成手术就在三周前,黄先生刚刚接受了一个“世界级难度”的手术,甲状腺癌肿瘤侵蚀到了他的颈内静脉、双侧头臂静脉、上腔静脉,距离心脏不到2厘米,这在国际上都极为罕见,手术难度极大。3次多学科会诊,9小时的漫长手术,经过救治,医院收治的第二例该类型手术的成功案例。癌栓逼近心脏距离不到2厘米一般情况下,甲状腺癌恶性程度不高,发展较慢,在普遍的意识中,是一个“惰性癌”。但对于家住云南的黄先生来说,他所罹患的甲状腺癌却不那么“友好”。“四五年前确诊,做了手术,去年发现脖子又长得很大,再去看,医生就说,这个手术做不了。”黄先生的儿子告诉红星新闻,辗转老家当地、医院,都因为病情严重,无法再次手术,“昆明的医生推医院,这边做过一例成功的手术”。患者颈部巨大的肿瘤年年底,黄先生医院甲状腺外科求诊,检查结果也让医生感到震惊,黄先生的术前诊断结果为甲状腺滤泡癌术后伴双颈淋巴结转移,颈部双侧甲状腺位置有巨大肿块,左侧肿块直径约9×5厘米,右侧肿块直径约5×4.9厘米,肿块侵入左侧颈内静脉,左侧颈内静脉、头臂静脉及上腔静脉内瘤栓形成。尤其上腔静脉的癌栓,已经步步逼近心脏,距离不到2厘米。“(癌细胞)生长速度非常快。”医院甲状腺外科李志辉教授介绍,继续快速蔓延的癌细胞可能会侵犯至心脏,造成心律失常甚至心跳骤停,危及生命。据可查据的专业文献,这类病例全世界完成的手术不到10例。年10月,医院多学科协作,曾为24岁的甲状腺癌患者成功切除了从颅内静脉到心脏的超长“癌栓”,目前恢复情况良好。“有了第一例,我们就有了可复制的成功经验。”李志辉说,虽然手术难度很大,但为了病人,值得一试。不巧的是,完善了相关检查后,突遇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医院要求非急诊手术都需要延期开展,但黄先生的病情危重,再拖下去可能就来不及了。“这属于限期手术,就是在一定时间内必须要做,不然会有生命危险。”李志辉说,随即,科室开通绿色通道,协调完善相关检查,黄先生得以入院。3次多学科会诊制定手术方案多名医生轮番上台由于病情特殊,李志辉教授邀请了3次多学科会诊讨论,肺癌中心、麻醉科、血管外科、甲状腺外科多名专家对病情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手术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好了准备,“需要大量备血”“麻醉风险极高,术中备用ECMO”“肿瘤侵及颈总动脉,可能需要人工血管置换”……多学科团队术前讨论三周前,甲状腺外科李志辉教授医护团队、肺癌中心周清华教授团队、麻醉手术中心刘斌教授团队、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刘均教授团队、血管外科袁丁教授等多学科团队成员和手术室团队,通力协作,默契配合,顺利完成了手术。“手术很顺利。”李志辉说。这例在医生眼里很顺利的手术,也足足做了9个小时。“麻醉风险很大,手术中出现心率失常的情况,患者很可能就下不了手术台。”李志辉说,心脏外科和普通外科的麻醉同时“掌舵”,成功及时地发现和解决了患者术中出现的两次心跳紊乱,“有惊无险”。积累了此前的手术经验,在给黄先生做食道修复和喉成形手术时,没有像常规手术那样切开患者气管、切断双侧颈部神经,而是另辟蹊径,从咽喉处进入。“避免切开气管,造成感染,导致手术失败。”李志辉说,这些“小窍门”,实则是降低了手术失败的风险。多学科团队历时9小时成功完成手术李志辉说,这类高难度手术,医院多学科团队的“大考”,多名相关科室专科医生轮番上台,各司其职,和麻醉、护理团队的默契合作,手术才得以成功。9个小时的精心作战,最后成功完整切除了肿瘤和累及的大血管,重建上腔静脉,并进行了受累食道修复和喉成形术。术后,黄先生被推进了心脏外科ICU,由专业的护理团队严密观察,1天半后顺利转回了普通病房。“两位医生出来都说,手术很顺利。”黄先生儿子说,手术前,医生通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xidushibao.com/hxdsbys/1582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