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 作为一所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学校,温八中以学生为本,以“爱生活·求新知”为育人目标,以生态作业为基点提升学生学习力,以德育课程为核心开启学习内动力,为学生们提供最合适的通往乐学敏学的道路,打造老百姓心目中“家门口的好学校”。
生态作业:低耗高效地达到学习目的
“提倡减负多年,我们减负而不降效的方式找到了吗?”“需要以题海战术去保质吗?”“这类题为何学生答得都不理想?”“学生能参与作业的编制和布置吗?”“作业就是课后统一的家庭作业吗?”“学生做作业,老师要不要做‘作业’?”很多人说,恼人的作业打破了中学生生命的平衡,而这正是温八中几年来一直思考的问题:学生迫切需要一种“生态作业”,低耗而高效地达到学习的目的。什么是生态作业?先来听个小故事。
教师陈雯雯的课堂故事
陈雯雯老师教历史与社会,讲授“文艺复兴”章节时打算用达·芬奇的《蒙娜丽莎》,让学生明白人文主义是要挣脱中世纪教条对人性的压抑与束缚。开始时,她问学生为何此画会得到如此高的评价?学生阅读了课本后茫然无措,有学生则投机取巧地把课本中画像下的解说读了出来。但陈雯雯知道这个任务是无效的。因为只有看似正确的结论,中间的思考过程是不存在的。
于是,陈雯雯给自己布置了“作业”:如何让学生自我搭建桥梁。她找了两则材料。一是中世纪思想方面的时代背景,大意是“一切与宗教无关或不同的都会被认为是异端加以处理”;二是历史学家对《蒙娜丽莎》的高度评价。在课堂上,她点出鲜明的矛盾之处:《蒙娜丽莎》不就画了一个普通人吗,为何得到了如此高的评价?
学生们的内在思维被激活了:“他画的不是与宗教有关的内容。”“因为他敢画一个普通人,画普通人是被禁止的。”他们七嘴八舌地讨论着,并总结了“在宗教题材不被允许的时代,达·芬奇画了一个带着微笑的普通女人。冲破了束缚,画出了人性,所以应该得到高的评价。”
陈老师的故事不是个案,它正是众多温八中老师近几年一直在探索并逐渐走向成熟的作业指导课的一个缩影。
温八中校长郑建荣表示,每次课改,作业问题都站在风口浪尖。传统作业是课后把作业一股脑儿布置给学生,而生态作业不只是课后作业,还包括课堂任务。它不只要求学生做作业,更多的是要求老师做好“作业”,即如何布置与指导作业。陈老师的课堂任务正体现了“生态作业”最重要的功能——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让学生的思维得以训练,提升学生的学习力,以作业来撬动课堂变革。生态作业的第二个要点是作业设计要有层次,学生可以自主选择适合的作业。
生态作业不停留于概念,运作上我们对老师做什么、学生做什么都有清晰的要求,注重建模式、易操作、可借鉴,还要能推广。
创新家访:“百人百法”架起家校沟通桥梁
初中还有家访,那不是小学时代才有的吗?任课老师也家访,这不是班主任的事吗?学生也能参与家访,甚至还有家长也参与?对。为使学生们乐学敏学,温八中充分利用家访这一最具“质感”的传统家校联系桥梁,努力改变家长、学生心目中对于家访的刻板印象,不断探索创新家访形式,充分利用优秀学生的示范作用,与学生、家长代表一同去家访。一位学生在跟随班主任家访两位同学之后,学习态度发生了明显改善。他说:通过家访,我真切感受到了老师的一片苦心,同时也体谅了父母的辛苦付出。
在多年的家访实践中,老师们努力做到:不是要家长、学生改变什么,而是要让他们看到老师有什么期待;让家长切实感受到,“家长的要求=老师的追求”。
教师郑小燕的家访故事
“冯妈妈,今天小冯上课特别积极,等他放学回家,你要好好表扬他噢!抓住契机,教育才能更加有效。”“郑老师,我按照你教的方法和孩子沟通,他真的愿意听我说话了。”这是教师郑小燕和家长的一段对话。
青春期遇上更年期,是很多家庭面临的困局。而郑小燕对学生小冯的三次家访,用爱心和耐心改变了这个家庭的亲子关系。
初一时,郑小燕发现小冯交往能力较弱,通过家访沟通得知小冯从小学起,就参加课后托管了,更糟糕的是,他与父母关系也不好,平时不听话也不交流。冯妈妈对此很焦虑,但也束手无策。郑小燕向冯妈妈建议,不要再去托管班了,尽量安排好时间陪伴孩子。冯妈妈听从了老师的建议,没再让小冯去托管班了。
没隔多久,郑小燕又对小冯进行了第二次家访。此时,她惊喜地发现冯妈妈不再像上次那么愁云满面。从那天起,郑小燕会时不时给冯妈妈打个电话,反映小冯在学校的情况,甚至细致到当某件事情发生时,该如何与孩子说话。
到了初三,郑小燕发现小冯放学后,会偶尔去网吧玩游戏。于是,她决定进行第三次家访。经过一番简单的沟通之后,问题迅速得到了解决。小冯主动承认了错误,表示要努力学习,争取考上理想的高中。看着孩子认真的样子和父母欣慰的笑容,郑小燕知道,家访的效果达到了。
三年来,郑小燕访遍了班上学生,为学校和家庭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
家访是用之已久的老方法。“老”证明着它的有效性,但如若用之不慎,往往会陷于“学生出问题——教师去告状——家长动肝火——孩子受惩罚”的尴尬局面。温八中的全体老师抱着极大的工作热情,经过多年的实践,摸索出一套“百人百法”家访好经验。该校本着以“身心与学业并重,品行与能力兼修”的育人理念,探索“将问题变为主题探究、把告状变成合作研究”,即变教师家访时要去告状的“问题”为家校合力一起要探索的课题;变教师的直接告状为教师与家长谋求合作、一起研究如何培育孩子某方面品质的探索过程。
据温八中副校长陈忠河介绍,该校对家访有明确的制度规定,如在每一学期的家访活动中,每位班主任至少家访6~8位学生,任课老师至少家访2位学生,全校每学年的家访量达到人次以上,家访面覆盖到了全体学生的40%。此外,根据被访学生情况的不同,会进行形式多样的家访,包括班主任单独的家访、班主任与任课老师协同家访、班主任与学生共同家访、班主任和家长一起家访。
家访这一传统的家校联系方式,正在温八中全师老师的努力下焕发出独特的育人光彩。
数字看八中
■年中考
温八中初三段人参加中考,温州中学上线20人,占比7.63%,省一级重点38人,比率14.5%,三校上线比率43.0%。
■市“三小”评比
年,温州市“三小”(初中组)共评30人,温八中2名学生获奖,另1名学生获提名奖。(吴璐伊“小文学家”,陈彦博“小科学家”,王伟“小科学家”提名奖。)
■大家访
%的老师参与家访,三年内访遍近%的学生。
■武术
温八中%学生都会一套中华武术操;年以来,学校已五次夺得浙江省阳光体育武术套路锦标赛初中组团体第一名;共获得省、市各级各类比赛金牌74枚。
■艺术合唱
在这里班班有歌声,人人会合唱!年以来,温八中两次获得全国中小学艺术节合唱展演一等奖;三次获得浙江省中小学生艺术节合唱展演一等奖;四次获得温州市中学生艺术节大合唱比赛一等奖。
■创客
温八中年、年连续两年获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大赛初中足球项目一等奖。
转自温州都市报年12月8日第24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