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jc/140928/4484869.html
▲年6月30日最大报纸载入吉尼斯纪录
我编辑过的华商报头版
年6月30日,华商报头版刊登了一个巨大的繁体字草书“归”字,意在迎接香港回归祖国,并由此拉开华商报改版的宏大序幕。当天还以广告展示幕布的形式按一定比例制作了一面四五层楼房高的巨幅“报纸”头版,挂在西安南稍门十字东北角的某个楼面上,分外显眼,借此还特意申请了一个洋气十足的吉尼斯纪录。正如巨幅布面报纸别出心裁、不同凡响的揭幕面世创举,华商报在不到一年时间的年6月1日经过公证后郑重对外宣布,报纸日发行量已突破32万份,创造了中国报业史上的多个惊人奇迹,为千年古都西安的文化辉煌注入了朝气蓬勃的新鲜血液。我那时也是数百报名追梦的应聘者中的一员,有幸从挤了整整一个阶梯大礼堂的笔试者中脱颖而出,最后顺利通过面试遴选环节成为第一批编采骨干力量。作为一名火热的参与者与践行者,由此便有机会亲眼见证和感知华商报“超常规”发展每一阶段性突破的具体情节和细枝末叶。那个时期的华商报灰麻纸张,加宽超长,比西安市面上看到的所有家报纸版面都多出好几寸大小,也是我至今见过的页面最大的报纸。那报纸插在其他几家报纸里面,本身就自带一种鹤立鸡群的大气与厚重。报纸采用当时通用的黑色印刷,头版和对版可以视广告情况套红,正文字号很小,每个版面个字格,每个版面除去图片和题区,少说也能装上个七八千字,编辑这样一个巨量级版面,须得花费很大的功夫和气力。报纸创业初期的主标题字号大,字体字形尚无统一规范,文区用线多样,局部多用矩形条框,相互间注重错落有秩的协调搭配等。按照时任副总编辑刘总的意图,报纸信息量尽可能加大,头版要达到27条以上的信息量,版面组合须“虎头、熊腰、象腿”,不仅要让重要新闻突显和跳跃出来,而且还要兼顾整体协调与美观,以此吸引受众眼球,追求“五步三秒”的每天第一眼效果。编辑部门缺少具有丰富编辑组版经验的熟练编辑,我后来被从信息中心挖到夜班,成为其中比较熟手的主力队员之一。每天下午5点多钟,由采访部门陆续把当天的稿子贴着稿签一叠一叠的分发至部门,再由部门先后安排到各个版面,编辑抓紧时间用不同颜色的水彩笔开始在经过了几次修改的稿纸上再行修改顺句,然后把统计的字数重新写在稿签上,标上序号后,一刻不停地把稿件送交组版员打字以及校检人员校对。自己紧接着选图、设计和规划版面。用尺子、彩笔、计算器、修正液、橡皮等挖空心思地精心组织版面架构,随后把标清稿序、题区、图例、字体和广告报花的版样交给组版员“灌文”排版,这期间根据稿签内容思考、制作、修改标题,然后仔细地修改大样、斟酌文字,兼顾时间进度和效率。就哪怕是一个极小的广告报花,也要给它选定一个最恰当的位置,让它变成点缀版面的美丽音符。最初的组版软件和电脑系统都很落后,生产力不能得到大解放,也没有专门的美术编辑。每个编辑负责编辑一个版面,一个人美术编辑与文字编辑一身兼,一刻也不能闲着。我那时虽然有一定的版面编辑工作基础,但遇上如此超快节奏又巨幅版面的报纸,也是非常吃紧。为了提高编辑业务,我平时向《广州日报》《华西都市报》《成都商报》等优秀报纸学习报纸编辑技能,遇上同源新闻,我会揣测他们编辑的意图,并在后期注意收集同日报纸作对比分析,把握自身编辑业务的得与失。我把平时积攒的文字功底、诗词涵养、神机妙算、提前预判、灵活处变、哲学理论、物理力学原理、大众审美平衡、啥好卖种啥、纠错一次清习惯、系统学原理、城市土地规划学、扑下身子收割二亩麦子的吃苦耐劳精神等功力全都用在一张报纸版面上了,这些方法在实践中也是行之有效的。不论接手和编辑什么版面,我所做版面基本上都是较早成功签版的那个,从不拖拉,效果也相对突出,一时便有了些好的印象。在领导的提携和互信下,可谓天时地利人和。当然,最快乐的还是次日一大早起来,自己掏钱买一份报纸,反复研读后再存起来,遇上自己觉得做得中意的版面,还多买一份,做个备份……多少个春夏秋冬,多少个日日夜夜,都是在如此相似的平常日子里走过来的。每天的生活内容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做与报纸相关的事情,而且前两项基本上都是次要的。记得那是年5月10日上午9点左右,一个电话突然把我从睡梦中叫醒,部门赶去开早会的主任助理“老张”说,副总编刘总让问一下,昨晚是谁把50多字的头版头条主标题改为《胡锦涛同志发表电视讲话》的?我诚惶诚恐地回答说,那么长的标题在版面上无法展示,是我改的,最后也征得部门主任同意的。谁知老张突然笑道,恭喜你!奖励元,你和廖主任每人50元。原来,我修改的标题和当日的《广州日报》等全国几家知名大报的标题不谋而合,副总编当场提议予以奖励!元在那时不是一个小数目,版面编辑在那个时期修改标题也是不被支持的,有时甚至还会受到来自采访部门的无端“谴责”和“炮火轰击”,早时期的编采矛盾相当突出,显然是采访势力强于编辑。虽然这是一种极不正常的现象,但采访部门不自知,编辑部门的编辑水平也需要提高。但我就不同,出身高校教师,有过几年的编辑经验,心理上也十分阳光自信,平时自然也是经常修改标题的,做什么事都是据实处置,修改效果若优于原来的,前方记者们就不容易找出不足,采访部门也没有发声的必要。报纸以编辑为主导,现在已经极为正常和平常,但这也是经过早期的编辑们经过多年的业务提高和努力争取来的,并非本来如此。记得为了部门业务上的一些事情的探讨,我有次不得不对才外调来不久的一位副总还“亮明”了记者证,意在告诉他我不是报纸外行,希望他能耐心考虑一下我的意见。此事也是迫不得已而为之,这也正是华商报才有的特色,虽然不一定是优点,但还是有某种情怀的坚守和独特的气质。报纸头版是报纸的门面,也是报纸人集体的智慧结晶。我独立和主导编辑过的华商报头版版面,历时不到三载,前后零零总总,整体加起来将近一年时间,但也是从中学习了不少经验,得到了许多教诲,受益无穷。曾经有年5月20日和年6月23日的两个版面,还获得了陕西省新闻奖“好版面”奖励,这也算是一种美好的工作经历吧。我的一位大学同学在省府工作,他有次告诉我,省上某厅有次开大会,厅领导坐在主席台正中央,手里拿着当日的华商报大张旗鼓的夸赞一番,还特别提到头版和头版编辑的名字,从新闻和编辑专业层面都给与了高度评价,认为华商报是咱陕西最有前景的报纸。我的这位同学说,听到我的名字被某厅领导夸奖,他也感到非常自豪。这也正是当时被政府部门逐渐看好的华商报,它正在以崭新的面貌走进政府机关,走入古城千家万户,让党和人民都喜欢!随着时代的突飞猛进和电子技术跨时代式质的飞跃,今天的报纸编辑生产已“小锤换大锤”“鸟枪换大炮”,与二十多年前不可同年而语,但不同时期的报纸情怀和新闻坚守“初心未变”,它们都在一如既往地追求和代表着各自同时期的最高水平和历史高度,不断创造、突破和见证着中国报业史上的一个又一个历史性创业奇迹。下面,我就为“亲们”展示我一下由我编辑的现存的二十多年前的部分华商报头版版面,希望能勾起您对古城岁月的历史记忆。对于传媒行业的新媒体年轻同行们,不妨把它作为历史的“古董”看待和诫勉吧。谢谢各位“家人们”!觉得本文好看就顺手点“赞”和“在看”吧!谢谢你们!▲年6月1日
▲年1月23日
▲年2月6日
▲年2月8日
▲年2月10日
▲年2月11日
▲年2月12日
▲年2月13日
▲年2月25日
▲年3月1日
▲年3月2日
▲年3月5日
▲年3月11日
▲年3月12日
▲年3月13日
▲年3月15日
▲年3月16日
▲年3月17日
▲年3月18日
▲年3月25日
▲年3月25日
▲年3月27日
▲年3月29日
▲年3月31日
▲年4月1日
▲年4月2日
▲年4月3日
▲年4月5日
▲年4月6日
▲年4月7日
▲年4月8日
▲年4月12日
▲年4月14日
▲年4月15日
▲年4月17日
▲年4月20日
▲年4月21日
▲年4月22日
▲年4月23日
▲年4月24日
▲年4月26日
▲年4月27日
▲年4月28日
▲年4月29日
▲年4月30日
▲年5月4日
▲年5月5日
▲年5月6日
▲年5月7日
▲年5月8日
▲年5月10日
▲年5月11日
▲年5月12日
▲年5月13日
▲年5月14日
▲年5月15日
▲年5月17日
▲年5月18日
▲年5月19日
▲年5月20日
▲年5月21日
▲年5月22日
▲年5月24日
▲年5月25日
▲年5月27日
▲年5月28日
▲年5月29日
▲年5月31日
▲年6月1日
▲年6月2日
▲年6月7日
▲年6月8日
▲年6月9日
▲年6月10日
▲年6月11日
▲年6月12日
▲年6月14日
▲年6月17日
▲年6月18日
▲年6月19日
▲年6月23日
▲年6月25日
▲年6月26日
▲年6月28日
▲年6月30日
▲年5月16日
▲年5月18日
▲年5月19日
▲年5月24日
▲年5月25日
▲年5月26日
▲年5月29日
▲年5月30日
▲年6月1日
▲年6月2日
▲年6月6日
▲年6月7日
▲年6月9日
▲年6月10日
▲年6月12日
▲年6月13日
▲年6月15日
▲年6月16日
▲年6月17日
▲年6月19日
▲年6月27日
▲年6月28日
▲年7月8日
▲年7月16日
▲年7月21日
▲年12月16日
▲年12月18日
▲年12月18日
▲年10月13日
那时条件虽差,但创业激情不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