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医院有哪些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这几天,有媒体报道中国在贵州建设的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遇到了“人荒”,年薪10万也招不到人。
“中国天眼”10万年薪难觅驻地科研人才
据科技日报报道:
明年上半年,FAST将接受国家验收。FAST正式投用后,将启动24小时观测,科研人员需三班倒轮流值班,而现有的驻地人员只有20多名,人手上“捉襟见肘”。为此,FAST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了新一轮的人才招聘。
招聘启事显示,FAST此次共招聘24人,涉及数据处理、数据中心运营和通信维护等岗位,要求科研人才能够长期在FAST现场工作、英文水平良好,有部分岗位还要求能够胜任夜班工作。
中科院国家天文台FAST工程副经理兼办公室主任张蜀新表示,此次招聘为聘用制,但在工作相应年限后,表现优秀者可入编。至于薪酬,工资加驻地补贴,每年可以达到10万左右。
张蜀新说,希望这一轮招聘能取得理想的效果。此前,FAST公开招聘过一轮,但只招到半数科研人才,与预期相去甚远。“来的人不多,选择面窄。”
为什么10万年薪招不到人?张蜀新分析,除了宣传不到位外,很多人可能会认为驻地偏僻、条件艰苦,一般情况下,科研人员驻地半个月后才能回趟家,会和家人长期分居两地,而且FAST验收后,工作不像建设期和调试期那么有挑战性,可能会比较枯燥。
也有科研人员分析,FAST的驻地工作,在年轻人看来可能更像坐“冷板凳”,短期内也难以出大的科研成果,毕竟人各有志,很多人在大学毕业后更希望找个好工作,多赚点钱。对此,张蜀新表示难以赞同,他说,科研上要出成果,没有一定的沉淀是不可能的,搞科研不能急功近利。
没想到,这事很快引起了轩然大波,众多自媒体纷纷跟进:
干了这么多年,修了这么大一望远镜,待遇还不高……小编赶紧联系上一个科研人员,想要安慰一下。
没想到,他是这么回的:
收入确实不多,但我自己觉得也还行吧,能有自己的一摊事儿就挺好了。
小编以为这个科研人员只是个例,没想到,这位小哥挠了挠头,说道:
不知道为啥,这两天我们收到了将近40份简历。
huh?我没听错吧?难道是媒体报道后,激发了大家投身“天眼”事业的热情?小哥也不反驳,默默发来几张截图↓↓
有在网上看到新闻说“天眼”缺人,跑过来应援的:
有表示自己对天文特别感兴趣的:
有想为家乡做贡献的:
有浪漫的:
还有更浪漫的,简历里面附诗一首:
这一位可以说相当感人了,“如国家需要本人,招必应。”
说实话,这一圈看下来,小编心里是佩服的。媒体报道的“天眼”不好招人是实情,大家看到后纷纷自荐也很让人感动,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投身科技事业,让“天眼”更好地发挥作用。
脚踏实地,仰望星空!
其他人都在看
?侬好,上海!金记者来了!
?工信部:努力营造更加公平的发展环境丨支持民营企业在行动
?带你看!进博会12个主宾国,各有各精彩!
?工商联: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丨支持民营企业在行动
来源/华西都市报、科技日报、科学网
编辑/李静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