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写的骄傲南江恩阳获四川新闻点赞

7月5日、7月8日

《四川新闻》就两次聚焦巴中

以芦笋产业、文旅融合作为切入点

分别将镜头对准了我市恩阳和南江。

近年来,巴中加快建设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区,无论是在脱贫攻坚、交通建设、县域经济,还是在特色农业、全域旅游、城乡提升,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恩阳:小芦笋如何赢得“好彩头”

巴中市恩阳区被誉为“中国芦笋之乡”。作为当地最具特色的农产品,这一根小小的芦笋如何挑起百姓的致富担?在这里,一瓶饮料又是怎样赢得发展“好彩头”?走进恩阳一探究竟。

这几天,正好赶上恩阳夏季芦笋移栽的时节。因为前期准备充分,登文村的笋农李启忠成为首批移栽的农户。很难想象,就是这样一个种植大户,曾经却连续损失芦笋亩。

巴中市恩阳区众旺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启忠:我们属于原先不懂技术。原先种植的芦笋一亩才有或者是1株,现在我们一亩就有株。在19年肯定要达到(每亩收入)2万。

同样一亩地,种植数量竟相差株,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呢?李启忠告诉我们,这都归功于村里来了专业的技术人员,手把手指导教学。用他的话来说,技术提升是关键,就是缺啥就教啥。

巴中市恩阳区上八庙镇芦笋产业发展服务中心技术员罗必刚:我们这个芦笋的行距是一米四到一米五,株距一般是20到25公分。过去栽的有点儿太稀(松)了。

在过去,恩阳区的芦笋产业一直面临小而散、零星不集中的问题,而要打破这个僵局,就是要把优势扩大,聚集星火之力。如何让优势产业集聚发展?去年,恩阳成立了芦笋产业办公室,担任起了统领产业的“军师”角色。而村里的这些技术人员,就是“军师”派去的精兵强将。

巴中市恩阳区芦笋产业发展办公室副主任王伟:我们要为芦笋产业瞻前顾后,瞻前我们设立了25个乡镇街道芦笋产业服务中心,并让乡镇技术员每天到田间地头,手把手传授技术要点。顾后,我们还将持续以四川农科院,北京农林科学院等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合作,让恩阳芦笋种植标准成为四川省芦笋产业的行业标准。

芦笋成了当地百姓致富的“金钥匙”,芦笋产业也有了风向标,变得规模化、高端化、精品化。截至年底,全区栽植芦笋3万亩,建核心示范片1万亩、核心示范园80个,预计年全区高质量芦笋面积将达到5万亩。

如何进一步提高芦笋的附加值?恩阳区延伸芦笋精深加工产业链的工作也在紧锣密鼓进。50余种芦笋初、深加工产品,余种芦笋特色食谱延伸了小小芦笋的生命力。同样,发展脚步一刻不停的还有坐落在恩阳区柳林食品工业园的四川好彩头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记者杨馥璘:我现在是在好彩头二期工程的施工现场,可以看到主体工程已经全面完工,设备逐步进场。二期工程主要是涉及烘培和魔芋的生产线,预计今年年底全面投产,年产值将达到2.5亿元,提供余人的就业岗位。

年10月,好彩头总部落户恩阳,四川好彩头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年7月项目投产,当年实现产值2亿元。如今,年初开工的好彩头二期工程也已完成过半。如此速度,企业的底气来自哪里?

四川好彩头食品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白啟宏:一个是自身企业发展很需要,第二个是当地政府大力给我们支持。(年)来到这儿以后,在生产前,当地部门为了(帮我们)办一个生产许可证,他们派了专人来到我们企业待了七天,就为我们企业办理证件的相关资料做准备。足以证明政府部门对我们企业的细心和用心。

贴心的服务让初来乍到的企业有了信赖感,而这样的服务并不仅是浮于表面。对于企业落地前后的各个阶段,恩阳区都安排相关部门精准对接,本着服务到底的精神,让企业“死心塌地”留下来。

巴中市恩阳区投资促进局副局长苟晓波:我们一直以亲情招商,友情招商,招大引强。从税收,土地,产业资金补助等方面给予企业最大的优惠政策。项目的开始洽谈到最终落地,每一个环节,在企业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都在。

巴中市恩阳工业园管理委员会、主任王雁:在我们项目落地之后,我们扮演的第二批保姆。为入园企业进行服务,比如我们(帮助)倒排工期,我们的申报资件,对接相关部门,处理协调协一些相关具体事务,让他们能够在工程项目上,建设过程中间,不能遇到任何阻碍和拖延工期。

全区合唱招商引资的“重头戏”,加上“可持续性”的真情服务,截至年底,恩阳区在建招商引资项目个,总投资亿元,新建项目58个,总投资80亿元。

巴中市恩阳区委常委、副区长罗中荣:一根芦笋承载脱贫奔康的大梦想,一瓶小样寄予美好前景的好彩头,随着恩阳机场的如期启航、汉巴南高铁开工建设。这为恩阳的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我们信心满怀。正C位出道,努力争当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区的排头兵。

我们下面走进南江

看看这里是怎样求新求变的

南江:文旅融合求变求新

“哇!这个厕所好大哟!”“慢点走,慢点走!”一名小朋友在见到光雾山景区的一座旅游厕所时,不禁发出了这样的惊叹,一旁的妈妈告诉孩子要慢行。

如果不是这样一段对话,你很难想象这是位于南江光雾山景区的一座旅游厕所内,休息的桌椅,娱乐的电视,温馨的书籍……这样的布局颠覆了我们对传统景区厕所的认知,更是解决了过去游客入厕等待时间过长带来的不适。

△游客张雅菲

出去旅游过这么多次了,我还是第一次看见有这样的厕所,给人一种很舒适的感觉。

厕所革命,折射出南江的“小心思”。在文旅融合的发展思路中,这里并没有一味地大刀阔斧的上马大项目,而是以游客视角更加注重细节和体验,在这样的景区里游玩,处处替你着想,服务设施细致周到。

△记者陈宇韬

光雾山的这家酒店,在经过重新装修以后,配备上了科技化、人性化的设施,他们装上了电动窗帘,换上了全景式的落地玻璃窗。当你躺在床上,或者是坐在沙发上的时候,只需要轻轻动一动手指,窗外的美景就将一览无余。

△光雾山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星汉

旅游景区发展到一定程度,拼的就是服务,拼的就是细节。除了你们今天看到的厕所和宾馆以外,这几年,我们还新建了16.8公里的观景步游道和9座新的观景平台,增加了大量的科普标识标牌,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给游客带来一个舒心的旅游氛围。

成熟的大型AAAA级旅游景区,南江以小切口捕获游客的芳心。乡村旅游这块尚未完全开垦的处女地,南江更是以“一乡镇举办一节庆”的模式攒足了人气。

“这个萤火虫的小屁股会发亮对不对?”“对!”“刚才说了,它像天上的什么?”“星星!”夜晚,因为南江赤溪镇西厢村举办的首届乡村萤火虫嘉年华,大小朋友被吸引于此。篝火的升腾,热闹的乡村,发光的萤火虫在村里打造的星空小木屋周围飞舞,成为西厢村独具特色的文旅拳头产品。

△游客陈强

没有想到这个农村现在发展得这么好,搞得这么好,晚上我们还观看了萤火虫,回到这里的小木屋,小孩子特别特别开心,这个是我们在城里根本感受不到的。

△南江县文广旅局副局长胡天寿

年,西厢村确立了以萤火虫为主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以前鲜有人问津的小村落,如今一到节假日,根本忙不过来。挖掘特色文化,突出发展优势,西厢的突围只是南江众多乡村发展文旅经济的缩影。

我们今年整个举办的节庆活动就有32个,比如像是以传统饮食文化为主的庖汤节、大酥肉节;我们以突出产业丰收为主的杨梅采摘节、葡萄节等等,那么这些节庆活动真正地体现了文化与产业,文化与旅游的整体融合发展。

从大景区到小景点,求变求新给了南江文旅融合最足的底气。如今,南江每年年接待游客量和旅游总收入两项数据增长均保持在百分之八以上。

年,南江文旅产业对全县GDP增长的贡献率超过百分之二十,带动二十多个乡镇的十五万人从事旅游业。此外,今年南江也成功入围“天府旅游名县”候选县。

△南江县委副书记娄可伟

生态是南江的特色,文化是南江的底色。促进文旅融合发展,是南江优势所在,潜力所在,我们将做好“旅游+”文章,聚力打造山水画廊旅游名片,宾至如归服务名片等八张旅游名片,走出一条符合南江特色的文旅融合新路子。到年的时候,旅游人数突破0万,旅游收入突破亿。

来源:无线巴中、四川观察、人间仙境光雾山

编辑:刘欢审核:陈连波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长按







































北京治疗白癜风手术哪家便宜
控制白斑发展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nfhwj.com/hxdsbys/1038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