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15年间,重庆一直保持两位数的GDP增速,是中国高速发展的几大城市之一,最近几个季度,更是连续成为中国增速之冠。其中,其金融产业发展迅速,最近几年增速一直在15%左右。金融业一跃成为重庆新的支柱产业,打造长江上游金融中心城市的雄心跃然纸上。
吸金能力,至关重要。
本外币存款余额/GDP的比值,既可衡量一个城市的金融风险度,反过来也可衡量一个城市的吸金能力。
要在现代城市竞争中胜出,资源的争夺非常重要。尤其是金融资源,可谓是现代经济的血管,谁能成为吸金城市,谁就能够赢得巨大的发展支持。
本文由政研院、北京区域经济学会联合研发,由经济观察报、政研院联合发布,总执笔罗天昊,一文看懂哪些城市是中国的“金城”?
本次排名,选择了八大国家中心城市作为样板,不仅是因为这几个城市重要,更因为要保持数据的权威性。当下各个城市发展数据的公布时间不统一,锁定国家中心城市,可以确保数据权威。
以本外币存款余额/GDP的比值衡量一个城市的吸金能力。比用单纯的存款余额,更为科学。因为单纯的存款余额,只能表明一个城市的资金沉淀量,而无法衡量能力。所有的能力,都是有参照物和比较的。
年中国中心城市吸金能力排名
排名
城市
年GDP
(亿元)
年本外币存款余额(亿元)
得分
1
北京
.3
.9
5.56
2
上海
.15
.96
4.02
3
成都
.2
2.68
4
广州
.94
.20
2.42
5
郑州
.2
2.38
6
武汉
.61
.21
1.86
7
重庆
.76
.09
1.83
8
天津
.39
.03
1.68
排名城市分项解读
北京
北京不仅是中国的京城,更是中国的金城。
在中国,权力和市场的作用交错影响。而北京得两者之便,吸金能力国内第一。
本来,中国最强势的经济中心在广东、江苏和浙江,中国体量最大的经济城市在上海,都不是北京。但是,北京却是中国的融金之城。甚至上海虽被国家定位为中国金融中心城市,但是,中国现实中的金融中心,却是北京。
北京是中央银行所在地,也是三会(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所在地,是政策的策源地。
北京的金融机构,比上海更强势。北京集中的是四大行总部,以及部分国外银行驻华总部。上海虽也有不少国外银行,但是国内最强银行的总部不在上海而在北京。
北京的金融产业,比上海更发达。年,北京所有行业中,金融行业的增加值居第一位,占GDP比例为17.1%;超过了高科技行业,以及互联网行业。
年,北京的本外币存款余额.9亿元,冠绝全国。
不仅存款最多,本外币存款余额/GDP的比值为5.56,也高居全国第一。
北京不仅拥有全国最强势的金融机构,也拥有全国最强势的经济实体。
北京有三大经济力量,非其它城市可比。
一是央企,国资委所属的一百多家央企中,超过八十家总部驻跸北京,超过其它所有城市总和。它们总不会把钱存到国内其它城市去吧?
二是世界强以及其它国外巨头。北京上海拥有中国最多的外企总部,朝阳CBD几乎集中数十上百家外资驻华总部。北京西南四环的总部基地也有不少中外巨头。
三是国内企业巨头。最近几年,不少的外地企业,逐步将总部搬迁到北京。最著名的如三一重工迁都北京,几大互联网巨头,如网易、腾讯、阿里巴巴等,也将其管理体系的主体力量从南方迁移到北京。
三大经济实体,都汇聚北京,它们的钱除了部分在国外账户,基本应就存在北京的金融机构里了。
北京对于资金的吸附作用,远远超过其它城市,是名副其实的“吸金之城”,成为全国求财者无法逃避的城市。
据年的胡润富豪榜统计,北京的十亿美元以上富人,达到94位,连续两年超过全球经济之都的纽约,加冕全球顶级富豪之都。
未来唯一能够对北京造成挑战的,是雄安新区,若部分央企总部迁移到雄安,将使北京的金融和经济中心的地位,受到巨大冲击。
上海
上海是国家钦定的金融中心,同时还是中国最大的经济城市,也是中国东部重要的开放城市。
上海与北京相同的地方,就是政治地位也很高,是中国第二大直辖市。所以,国家也把不少金融机构放在了上海。上海的金融机构,仅次于北京。同时,上海还是上交所的驻地。
年上海“四个中心”建设有效推进。在国际金融中心方面,至年末,上海金融业增加值.50亿元,各类金融单位达到家,。其中,货币金融服务单位家;资本市场服务单位家;保险业单位家。同时,在沪经营性外资金融单位达到家。这一元素,使上海的吸金能力,也非常强大。
年,上海的本外币存款余额达到.96亿元,是中国仅有的两座超过10万亿级的城市之一。同时,本外币存款余额/GDP的比值为4.02,也是全国第二。
上海的本土民营经济并不发达,是它的缺憾。但是,上海的央企也不少,同时,外企是上海最大的优势。
上海坐拥宝武钢铁等多家央企,同时还有数十家央企的投资。在央企资源方面,十分雄厚。
年末,来上海投资的外资企业总数则接近1万家。上海累计吸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家,投资性公司家,外资研发中心家。
上海还是长三角企业总部所在地。很多长三角的企业在其它城市做大之后,将总部迁往上海。如均瑶集团,崛起于温州,落地于上海,上海得摘果之便利。
成都
成都成为中国第三金城,令人惊喜。
从经济总量上说,成都自年进入中国城市万亿俱乐部,最近几年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年,成都本外币存款余额达到亿,存款余额/GDP的比值为2.68,不仅超过重庆和天津两大直辖市,也超过广州等经济发达城市,令人刮目相看。
成都的吸金能力,首先在于其在西南地区的核心地位。作为西南地方无可争议的中心,成都对于西南区域的人才、资金的吸纳能力,都是首屈一指。同时,成都是四川省无可争议的龙头,首位度非常高,在本省内也有压倒性的资金优势。
成都的实体经济,也非常强势。其高技术制造业占规模工业的比重,超过了北京、上海、天津、广州、重庆等重镇。作为西南科技中心,成都的电子信息产业领先整个西部,其航天工业等也表现不错。而在大众制造领域,成都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比较到位,本土经济也相对均衡,综合来看,是未来非常具有潜力的新兴城市。
在年的中国民营企业强中,四川企业入选12家,其中7家出自成都,包括新希望、通威、科伦等企业巨头。
成都还逐步成为外资投资的重地,是财富全球论坛的落地城市,有超过一半的世界强投资成都。截止到年,已经接纳超过家以上的世界强。从国家来源来说,前五位分别是美、日、法、德、韩。
广州
广州是珠三角的中心城市、广东省会、中国沿海开放前沿城市,跻身中国四大一线城市。
广州是一个发展比较均衡的城市,经济发达,吸金能力也比较强。
年,广州本外币存款余额达到.2亿元,位居全国第四,仅此于北京上海和深圳。考虑到北京和上海是直辖市,广州成为存款余额最多的省会城市。广州本外币存款余额/GDP的比值为2.42,在全国中心城市中,也位列第四。
在珠三角,深圳的崛起,分流了部分广州的金融资源。尤其是深交所设在深圳,吸走了不少金融资源。但好在广州毕竟是中国第一大省的省会,在行政体系中优势巨大,虽然证券和保险方面深圳与其分庭抗礼,但起码在银行体系,广州还是广东的龙头。
广州属于中国经济发达城市。开放早,经济体系完备。其经济总量居全国第三,仅次于北京上海。同时,其汽车、化工、制药、轻纺等产业,独步全国,优势巨大。
在外资吸引方面,本田、麦当劳、丰田、美赞臣等世界巨头纷纷进驻广州。同时,广州还投资数十亿巨资,打造外资总部基地,年预计有超过家世界强进驻。
郑州
郑州在国家中心城市中,综合经济势力最弱,但是其吸金能力却能够排名第五,令人惊喜。
年,郑州的本外币存款余额超过1.90万亿元,本外币存款余额/GDP的比值为2.38,超过2.09的全国平均水平,在国家中心城市中也位列中游。
郑州的经济总量并不大,在河南的首位度也不高。其强大的吸引能力,关键在于有河南这个人口上亿、经济总量居中国前五的大省作为腹地。
在华北,郑州比石家庄幸运。石家庄离北京太近。很多河北城市的资金,被北京吸走。而郑州对于河南的资源吸纳能力非常强大。
河南的交通发达,战略重要性雄霸天下,造就了企业的贸易成本优势。由此,河南近年来成为很多企业巨头投资的热土。富士康、可口可乐纷纷进驻,未来可以预见,将有更多的国内外投资选择郑州。
武汉
武汉是中国最有潜力的城市之一,前途不可限量。
就大势而言,中国的东部的发展,已经相对成熟,未来潜力最大区域,在于广大中部腹地。尤其是长江中游,武汉在长江中游一城独大,是中国未来的天选之地
年以来,武汉终于进入中国城市的万亿俱乐部,跃升为准一线城市。实行多年的工业倍增计划,收到实效。但这只是开始,远非终局。
当下,武汉的产业体系雄厚,拥有近十个左右的千亿制造业产业,承接东部产业转移,非常成功。同时,武汉的高技术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仅次于深圳等国内极少数城市,未来在产业升级方面,可率先领先中部,成为中国中部腹地经济发展的发动机。
年,年武汉的本外币存款余额为.21亿元,本外币存款余额/GDP的比值为1.86,在华中六省中,武汉的金融机构最多。鉴于武汉未来经济势力的增强,在国家战略地位的提升,未来的吸金能力应该有一个质的飞跃。
武汉位居中国经济地理中心的优越区域优势,也使其成为国内外巨头设立总部和分布的上选之地。武汉目前的世界强数量位居国内前十,甚至有中国医药集团将三个二级公司总部从北京搬到武汉。
武汉的央企也比较强势,比如宝武钢铁、东风、邮科院。目前,加上央企在鄂二级、三级子公司,数量超过家,总资产接近2万亿元。不少资金将在武汉流动。
重庆
重庆也是中国希望巨大的新兴城市。
过去的15年间,重庆一直保持两位数的GDP增速,是中国高速发展的几大城市之一,最近几个季度,更是连续成为中国增速之冠。其中,其金融产业发展迅速,最近几年增速一直在15%左右。金融业一跃成为重庆新的支柱产业,打造长江上游金融中心城市的雄心跃然纸上。
年,重庆金融业实现增加值.59亿元,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9.4%。比重非常高。
年,重庆本外币存款余额为.09亿元,本外币存款余额/GDP的比值为1.83。
在重庆与成都的核心比拼中,重庆虽然总量胜出,但是在吸金能力方面,成都还是更胜一筹。
重庆的经济模式,为一头在内,一头在外。对国内外企业巨头的吸引能力,还比较强,特别是在央企和外企方面更是如此。仅两江新区,就有超过家世界强入驻。而作为直辖市,重庆独特的地位,使之成为央企投资垂青的地方,特别是在其遭遇困难的时期,央企投资成为重庆的定海神针。年,央企就曾一次与重庆签订亿元投资计划。
天津
离北京太近,天津的幸与不幸。
北京的资源吸纳能力太强大了,在资金和人才方面,对天津造成了直接的阻碍。天津本来相对河北有优势,但是河北身边还有北京,两相比较,来自河北的资金与人才,多数被北京收归囊中。
天津的经济总量,排名全国第五,但是本外币存款余额,排名低于经济总量,位居第七。
年,天津本外币存款余额为.03亿元,本外币存款余额/GDP的比值为1.68,在国家中心城市中,排名第八。
天津的劣势,是本土经济不活跃,尤其是本土民营经济乏力。
天津近年的快速发展,出力最大的是央企。上百家中央企业在天津有投资,先后投资超过1万亿以上。但是,这种模式存在隐忧,一旦中央不再对天津倾斜,央企减少投资,将影响到天津的经济,也影响到其资金的吸纳。
雄安新区对天津未来也有影响,吉凶需要进一步观察。
相关阅读:
最“吸金”城市,除了北上深,还有谁?苏清涛/文秦朔朋友圈/来源
绍兴、台州、嘉兴等城市的GDP位次并不靠前,城市规模、人口规模方面也是不折不扣的三四线城市,但这几个城市的上市公司数量却着实不少,上市公司数量排名位次远高于GDP的位次。例如绍兴上市公司数量达45家,高居第13位;台州36家,位居第18位;嘉兴28家,位居第24位。
未来城市之间的博弈,技术和资本将成争夺的主战场。中国内地城市谁最具有资本竞争力?年11月19日,《价值线》杂志联合新浪网、中国经济网、《中国改革报》,以各城市“A股上市公司数量”为依据,首次发布了“中国城市资本竞争力排行榜”。
榜单中的排名,既有一些我们早已“习以为常”的地方,也有大量“出人意料”的地方。而这些出人意料之处,恰恰反应了中国的城市格局在近几年的变化。
各城市对资本吸引力方面的差距有多大?
国内各省份上市公司数量悬殊,发达省份与欠发达省份在上市公司数量上的差距,远远大于它们在GDP方面的差距。
截至年10月31日,中国A股市场共有家上市公司,分布在全国座城市中,其中有家注册在北京,家注册在上海,深圳有家,前三城的上市公司数量占全国上市公司总数的四分之一。
位居第三的深圳相当耀眼。虽然无论是城市经济规模还是人口规模都与京沪这两个强一线城市有较大差距,但在上市公司数量方面,深圳却紧咬京沪,达到了家。此外,目前在证监会排队的家拟上市企业中,深圳最多,达到了77家,占近1/10,这也反映了未来深圳上市板块的巨大潜力。
京沪深的上市公司数量都超过了家,但其他城市没有一个超过家大关。排名第三的深圳(家)是第四的杭州(95家)2倍多。可见京沪深作为第一军团,跟第二军团甩开了遥远的距离。
如果我们把排行的标准换成“吸引天使投资的资金总量”,前三名仍然是京沪深,并且,天使资金要比A股的资金流向更加集中——一个北京所聚集的天使资金总量,超过了上海浙江和江苏四省市之和;深圳所聚集的天使资金,也超过了浙江和江苏之和。与A股的资金有所不同的是,天使资金集中流向了新经济领域。这表明,越是在新经济领域,大城市的优势就越明显。
浙江的资本化程度在全国名列前茅
“中国城市资本竞争力排行榜”上的第4-10名依次为杭州、苏州、广州、成都、南京、无锡、宁波。在前十名中,除了广州因为“没法跟北上深一起玩了”而略显“失意”外,其他几家的名次都没有多少悬念。
但第11-20名的排序(武汉、长沙、绍兴、重庆、天津、厦门、合肥、台州、烟台、西安)及之后的排名则比较“毁三观”——
一度因“京津沪”之称号而与京沪平起平坐的天津,仅排第15位;“贵为”副省级城市、计划单列市的大连和青岛,均未进前20,排名分别为第26名、36名;
相比之下,绍兴、台州、嘉兴等城市的GDP位次并不靠前,城市规模、人口规模方面也是不折不扣的三四线城市,但这几个城市的上市公司数量却着实不少,上市公司数量排名位次远高于GDP的位次。例如绍兴上市公司数量达45家,高居第13位;台州36家,位居第18家;嘉兴28家,位居第24位。
从地理分布上看,这几个三四线城市全部来自浙江。
值得注意的是,浙江无论在人口总量还是GDP总量上,均远不如江苏和山东。例如,浙江GDP仅为江苏的六成、山东的68%,经济总量排名全国第四,但浙江的上市公司数量却共达家,仅次于广东,高居全国第二,比江苏多出17家,比山东多出家。包括杭州和宁波在内,浙江共有5个城市上市公司数量高居前25名,占据1/5。
这一方面说明浙江区域经济发展更为均衡,另一方面也说明浙江板块的市场化、资本化程度都走在全国前列。
过去牛逼,不等于未来也牛逼
榜单中还有一组数据值得玩味:
烟台排名第19,是山东诸城市中排名最靠前的;而一直被认为是“山东经济第一城”的副省级城市青岛则未进前20,仅排第36名。
哈尔滨(28名)和沈阳(30)在“资本吸引力”榜单上的排名却都在青岛前面。
哈尔滨
都说东北衰落了,可这两座东北老城的排名仍在“潜力股”城市青岛的前面,这怎么解释呢?哈尔滨和沈阳的上市公司,大都是在早些年东北还很辉煌的时候诞生的,现在,你总不能因为东北开始走下坡路了,就把他们的上市公司给关掉(退市)吧?反言之,一个城市的上市公司数量,反映的主要是该城市“过去牛逼”,并不能代表它在未来的竞争力。
能反映未来趋势的,主要是拟上市公司的数量、新三板上市公司的数量及天使投资的数量等。
像哈尔滨和沈阳,上市公司数量分布为25家和24家,位次均在前30名,但拟上市公司则只有4家、2家,只能排在40名之后;而青岛,上市公司数量(22家),少于烟台(33家),但拟上市公司数量(10家)则多于烟台(6家)。
青岛这种榜单上排名并不靠前的城市,未来的竞争潜力其实远超过哈尔滨、沈阳等,也超过烟台。
另一方面,从拟上市公司数量,还可以看出长沙、武汉、合肥等中部城市崛起的征兆。尤其是“新贵”城市合肥,一直不甘心被当成“中部城市”,这些年来,它积极努力融入华东片区,争做“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因有中国科技大学做“坚强后盾”,在发展新经济、吸引风险资本方面要比其他中部城市更有竞争力。
榜单中,温州也是一个很能吸引眼球的城市。
温州共有16家上市公司,排在第46名,这个名次似乎与它作为改革开放标杆的“声望”并不相匹配。然而,“温州人有钱”跟“温州有钱”本就不是同一个概念。过去的很多年里,温州籍企业家都是在外创业,赚到钱后回家乡投资的比例也不高。这就导致“温州人牛逼”并没有带来“温州牛逼”的结果。从温州拟上市企业仅4家,已经与哈尔滨落在同一个档次来看,经过地下金融和“炒房团”的几番折腾后,温州似乎很难再夺回往日的荣光了。
附:中国城市资本竞争力排行TOP50
(《价值线》发布)
这里没有上清寺的繁华与喧嚣
但有着从南山俯瞰重庆的视角
社长城市
财经
社会
人文
赞赏
长按济南白癜风医院济南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xidushibao.com/hxdsbnr/85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