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侏罗纪公园》里有这样一个场景!
科学家在琥珀里找到一只吸过恐龙血的蚊子
这个“脑洞大开”的想法如今有了依据
12月9日
中加英美等国的古生物学家在北京宣布
他们发现了
有史以来第一件琥珀中的恐龙标本
琥珀中的恐龙标本(左)和该标本所属的恐龙复原图(右,局部)
该项研究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博士邢立达与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皇家博物馆教授瑞安·麦凯勒领衔,论文已在线发表于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当代生物学》。
邢立达(右)和瑞安(左)在展示存有恐龙尾巴的琥珀标本
与恐龙骨骼化石相比,琥珀中的动物标本能提供大量的细节。
从照片来看,这次寻找到的琥珀中的恐龙标本非常小,保存完好。邢立达介绍:“这段尾巴展开后长约6厘米,是一只非鸟恐龙尾巴。”
他们推测,这只恐龙的全身长度也只有18.5厘米。标本背面有着栗棕色的羽毛,腹面则是接近白色的羽毛。”这截毛茸茸的尾巴包含了至少九个尾椎,它们被三维的、具有微观细节的羽毛所包围——和生前并无二致。”研究人员将其起名为“伊娃”。从“伊娃”的尾巴骨骼形态来看,它与典型的非鸟虚骨龙类恐龙类似,区别于典型的古鸟类;从羽毛来看,标本可归属于基干手盗龙类。
一小截尾巴戳出了琥珀表面(左下)
“由于琥珀的特殊性,我们眼前的恐龙尾巴与生前的形态非常接近。”邢立达说,这件标本发现于缅甸北部克钦邦胡康河谷,来自白垩纪中期诺曼森阶,距今约万年。今年6月,其团队已宣布在琥珀中首次发现古鸟类标本,此后又开始在同批琥珀中寻找类似尺寸的非鸟小恐龙。
利用3D重建图像,研究者们得以通过尾巴推测这条小恐龙的身份。“这只非鸟恐龙的尾部长且灵活,羽毛沿着椎体有规律地分布。”邢立达指出,从骨骼形态上看,它与典型的虚骨龙类恐龙类似。而根据羽毛的提示,研究者推断伊娃属于虚骨龙类下的一个演化支——手盗龙类。
琥珀中恐龙尾巴的主体恐龙生前可能长这样
这类恐龙有着细长的手臂、半月形的腕骨和三指形的手掌。从大小上看,伊娃标本尺寸与一种1.6亿前生活在中国华北地区的手盗龙类——近鸟龙相近。近鸟龙的体长仅约34厘米,重约克,属于一种非常小的个体,也是一种拥有飞羽的小型恐龙。
“羽毛形态是本次研究的重点之一。”瑞安·麦凯勒表示,“伊娃”标本保存了非常精致的羽毛形态学细节,为研究羽毛的早期演化提供了依据。“从羽毛角度,伊娃标本要更原始一些,介于似鸟龙类与尾羽龙类之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徐星表示。
“更重要的是,这些羽毛并没有发达的中轴(羽轴),却具有许多羽小枝。”邢立达介绍说,这为羽毛演化发展模式中一个悬而不决的问题——羽小枝和羽轴谁先演化出来——提供了一点线索。“羽毛的分支结构表明,现代羽毛分枝中最细小的两层——羽支和羽小枝——是在鸟类演化出羽轴之前就已经出现了的。”他说。
恐龙尾巴羽毛上可见许多羽小枝
既然恐龙标本如此“新鲜”,能否提取DNA用来克隆?研究人员表示,由于“伊娃”的“年龄”近1亿岁,远超过DNA半衰期,以目前技术条件尚无可能获得有价值的DNA片段,科幻电影中复活恐龙的场景,短期内还无法实现。
来源|综合新华社、果壳网
编辑|Happy
长按北京医院白癜风治疗白癜风是由于什么引起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xidushibao.com/hxdsbnr/57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