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眼看成信华西都市报成都商报头版报道了

小灵通小信了解到,5月10日《华西都市报》以我校大气科学学院程志刚副教授的科研课题为基础,

做了头版整版报道!

就在同一天,成都商报以《2小时内有暴雨吗?短临预报,告诉你》为题,

也在头版报道了我校大气科学学院

肖天贵教授的科研成果!

小信觉得自己真的是“网红”了呢~(*^__^*)

想不想知道华西都市报、成都商报到底说

了啥,跟着小信看看吧:

华西都市报(摘选)日前,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副教授程志刚课题《快速城市化影响下成都市城市气候特征研究》结题,他通过分析卫星遥感监测数据等手段,对比近45年(-年)大成都范围内的气候特征变化。他认为,自年后的十余年来,成都的干岛效应和热岛效应突出,导致高温天气来得更早,令赏花时间、时令蔬菜上市时间逐年提前;城区风速减弱,对空气中的污染物自然清除作用降低,空气中的污染物浓度增加;无雨日增加而总降水量没变,表现在夏天暴雨越来越集中,内涝更猛……程志刚通过卫星遥感监测,发现从年到年的十年间,成都地区城市带平均温度较非城市区域升高约1.6℃。“这是什么概念呢,有统计数据表明,杭州年到年18年时间,城郊温差为1.03℃,所以成都的温差算是很高了。”与此同时,通过近45年的台站观测资料分析,成都地区高温日数呈显著增加趋势。

在温度升高的同时,程志刚也观测到成都的高温有提前的情况。“比如以前到了5月,温度才有可能破30℃,近几年4月就会出现30℃的天气。”成都11个区市县的气象站(双流数据有缺失)初次达到35℃的日期,年为8月7日,年已经提前到了7月22日。温江上世纪70年代,只有两年出现了35℃以上的高温,且都是盛夏八月。但是-年,有5年35℃以上的情况,且6、7月就“首现”了。

......

成都商报(摘选)今年被气象专家认为是厄尔尼诺现象最严重的一年。省内多山地,暴雨易带来地质灾害隐患,能不能提前几小时、几十分钟抓住暴雨的“前奏”?不久前,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教授肖天贵主持的《西南山地强对流天气多源信息诊断识别及短临预报概念模型研究》通过专家验收。结合西南山地的特点,短临预报能预报未来2个小时以内的天气情况,抓住瞬息风雨,为应对地质灾害赢得时间。肖天贵教授介绍,短临预报通常指12小时以内的短时天气预报,以及2小时以内的临近天气预报,从预报时效上看是最短时间的天气预报。主要预判小范围,甚至是几公里范围内的天气情况,尤其是强对流天气造成的暴雨等极端天气。比如,龙泉驿区某村,2小时内有可能下大暴雨,雨量多少,导致塌方、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有多大。肖天贵说,在国家气象局短临预报体系的基础上,加入对西南山地特性的研究,目前能预报未来30分钟到6个小时的天气情况。

肖天贵主持的专题研究是在国家已有体系的基础上,结合本地特点构建的西南山地强降水天气短临预报系统。“短临预报,雷达是最重要的手段之一,雷达能探测雨云的位置、距离等信息。”肖天贵说,通过读取雷达据,定位云的坐标,与地理信息进行叠加,判断强降水可能影响的隐点。“根据降水初期、最强降水的回波强度、高度、持续时间等条件,我们能判断可能引起地质灾害的范围,以及该区域范围内的隐患点信息。”

......

以前小信觉得科研课题很高大上,离我们的生活距离太远,当我看到教授们研究的课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还能用来解释、解决大家生活中的问题,真心佩服他们!

学校的科研大牛们,将科学研究与服务社会

相结合,真是棒棒哒!

戳阅读原文,看《华西都市报》头版文章。

版面设计:钟吉

责任编辑:卞成琳









































北京哪个白癜风好
北京白癜风医院那家最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xidushibao.com/hxdsbnr/550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