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敢批皇帝的明朝斗士谭启

谭启是从山清水秀的大宁河畔走出去的李贵平摄

谭启当年的考试成绩单

谭启画像

多年前,从四川走出去一位著名的清官

  明朝应该是中国历史上故事最丰富的朝代,在这段风云变幻的政治生活中,原四川大宁县出了一位著名的清官,他就是一代名宦谭启。

  谭启最辉煌的时候,是他后来成了明朝嘉靖、隆庆和万历年间的朝廷命官,更是张居正任内阁首辅10年时期的重要官员,他官至福建按察司副使,四品文官,和同朝为官的海瑞一样以铁面无私、清正廉洁著称于世,他也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反腐斗士。

  厦门大学历史系博士、谭启研究专家江柳青博士评价说,“谭启为官一向清廉自守,每任一官,都能忠于职守,官评优等。为人尚义,为士林所道。”

支援戚家军平倭乱

  明朝嘉靖年间,位于四川省东部边沿的大宁县(今重庆市巫溪县)马莲溪,住着一户谭姓的农家,家里有一位发奋读书的童子。他名叫谭启,字继之,生于公元年(嘉靖七年)。

  嘉靖四十一年(年),寒窗苦读数十载的谭启金榜题名,高中进士。次年,35岁的谭启参加吏部的铨选,受封为福建省晋江县知县。

  福建省《福建通志》《晋江县志》记载:谭启甫一上任,面对当时倭寇入侵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所幸民族英雄谭纶、戚继光、俞大猷大显神威,平剿倭乱,为谭启治理晋江提供了坚强的后盾。

  当时的晋江县和邻近的惠安县、南安县,处于战时状态。在谭启的组织动员下,军民齐奉号令,日夜辛劳,共筑新城。谭启命人收埋灾民尸体,召集役夫,用土筐、铁锹、竹席等工具,掩埋了一万六千余具尸体和上万具骷髅,堆成一个个小坟堆,还为之书写祭文,还死者以尊严。

  面对米价飞涨,谭启严厉打击不法奸商。分巡岭东的晋江人张冕则命米商从海上运来上千船大米,平价出售,泉州府“七邑之人多赖全活”。另外,除了倭寇为乱,一些当地的海盗和歹徒也假扮倭寇,趁火打劫,为害一方。谭启一边主持救灾工作,一边发展农业生产,一边保境安民,组织地方团练武装,组织粮饷辎重,有力支援了“戚家军”,助其平灭倭乱。谭启赈灾恤民有功,受到晋江百姓的爱戴和拥护。《大宁县志》载:“谭启受福建晋江知县有异政”,说的就是这些事。

上书批评隆庆皇帝

  隆庆元年(年),谭启在福建晋江任知县4年,调离福建后,被行取为“浙江道监察御史兼侍经筵”,巡按浙、直等处。隆庆元年()十二月,谭启在福建曾经配合抗倭的福建总兵官戚继光调离福建,他奉命北上,总理蓟州、昌平、辽东、保定之军务,负责蓟州防务,镇守蓟州、永平、山海关等处。《大宁县志》载,谭启“中外咸称忠节”。

  隆庆帝登基后,首下求言之诏,臣子们抱着试一试的态度,纷纷上疏进言,对朝政提出了许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然而,被采纳的只有建修翔凤殿这一奢靡建议。此之都被束之高阁。见朝廷无意真心求言,隆庆元年四月,御史谭启上《乞采群言疏》,此疏洋洋洒洒两千余言,深刻阐述了“言路开则治,言路塞则乱”的道理。

  谭启上疏中,几乎是直接批评圣上“虽喜于听言而未尝有用言之实”,担心出现“敢言之臣将卷舌不言,天下从而解体”的后果,直谏圣上“用言者人君之事,言可用而人君不行,则非从谏之圣”。

  《福建通志》载,当时,隆庆皇帝听到谭启的批评,有些不高兴,但由于谭启赤胆忠心、忠君为民声名远播,他不敢对谭启妄加之罪。之前,嘉靖皇帝把敢言直谏的海瑞打入大牢,隆庆皇帝比他老爸嘉靖皇帝宽容一些,隆庆三年,他升御史谭启为云南按察司佥事。隆庆四年三月,吏部又让谭启去陕西省静宁州任判官。

接连反腐反遭贬谪

  隆庆元年六月,谭启奉命清查浙直积剩,力乞以充边饷。十二月,他被拜为巡按浙直,为节省开支,他先是命令减少道教管理机构,复纠兵部侍郎迟凤翔托病规避,并总督蓟辽都御使刘焘涉案贪腐而失守边防一事。

  隆庆二年(年)四月,谭启巡查凤阳,查办了五河知县张宪翔居官侵渔的大贪污案,弹劾其知县职位。

  六月,谭启查办了扬州知府卫东楚、武进知县谢师严贪污案,弹劾了卫东楚、谢师严二人之职。随即妥善处理了内侍许义等殴打御吏李学道的案件。

  谭启根据自己所见所闻上书《乞念民穷疏》,向圣上反映了畿辅、山东、山西、、河南等地严重旱灾情况,上疏请恤民困。

  十二月,这位反腐斗士又据实举报了布按参议、佥事以及提学、道府等重要官员的贪污、腐败等不法行为,弹劾有关人员数十人。

  谭启这一系列马不停蹄的反腐行为,弄得官场颇不宁静。不久,以前被他弹劾奉命革职的卫东楚、谢师严贿赂了朝廷要员,被吏部重新启用。谭启对此不服,又持疏以争之,力告卫、谢二人罪行严重,请求将东楚、师严革职以正法。为此事前后他上疏共14篇。然而,卫、谢仍被重用。

  吏部当事者深恶谭启的正直,视他为眼中钉,将其调任到云南。

  谭启深知当朝不能举直,坦坦荡荡去了云南赴任。

一青二白为人尚义

  谭启去云南途中,念及一老友,也就是他的同科进士、川蜀老乡来知德。

  来知德,四川梁山(今重庆市梁平县)人氏,科考成名以后,辞官不做,隐居于万县苎溪,设馆授教,著书立说。来知德对谭启的正直为官,早有耳闻。两友相见,亲如同胞。

  来知德虽为一代名儒,但一世清贫,饮食起居极为简朴,不抽烟,不饮酒,粗茶淡饭以终日。相会时,来知德全身心注读《易经》,并不为谭启刻意办招待。进餐时,小米饭为主食,两盘白菜一盘青菜,以白开水代酒。席间,两位老友谈笑风生。来知德说:“你为官清正,我以‘一青二白’招待老友。”谭启勉励来知德多著书立说。

  后来,他们往来赠答诗词甚多,集为《子日录》。可惜那只是手抄本,终未付梓成卷,失传了。所幸的是,来进士终有旷世杰作《易经集注》传世,谭启和来知德的交往一时传为佳话。

  《明神宗实录》记载:万历八年十二月庚申日,升户部郎中谭启为福建副使查勘田营。谭启作为福建按察司副使,具体职责是清查丈量田地,兴修水利。谭启任职期间,在福建严格执行和推进张居正的改革政策“一条鞭法”的落实,勤政爱民,政绩卓著。

  万历十年三月,在福建老家居住的原刑部左侍郎洪朝选,被福建巡抚劳堪逮捕。谭启和洪朝选有师徒关系,却不能拯救洪朝选,他愤然托病辞职,宁愿解官归田。不久,他回到老家四川大宁县,也继续为乡里做了很多好事。

(谭学军李训炼刘朝敏)

来源:华西都市报

联系人:谭文研

联系

-









































治疗白癜风的口服药
头部白癜风怎么办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xidushibao.com/hxdsbnr/163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