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医院通行证的背后是

长沙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zjdy/171025/5789675.html

7月6日,《华西都市报》报道:医院通行证的背后是四川志愿者在武汉日日夜夜的坚守。

(图:《华西都市报》报道内容)

 医院通行证、武汉市疫情防控车辆中心城区专用通行证、岷江西路号生活小区车辆出入卡……看到这样几张特别的通行证,关于疫情防控的回忆似乎轻易地就被唤醒了。   “战疫——四川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专题展”目前仍在四川博物院展出,余件展品以实物、图片、视频、艺术作品等形式再现四川抗击新冠疫情的壮丽篇章。   疫情发生后,川人喊着“雄起”口号,千里驰援武汉,两张“医院通行证”就是见证——这是武汉医院发给“流动智能应急中药房”的车辆通行证,在疫情防控中以最便捷的方式为医生提供医药补充。   这些见证过战疫的实物背后,是四川志愿者在武汉日日夜夜的坚守,那些年轻的、逆行的面孔,成为一代人的缩影,诠释出他们的勇敢、责任和情怀。

医院通行证

记录在武汉的志愿者力量

(战疫展上展出的通行证)

  药品是医生抗疫战场上的重要“武器”。一辆看似普通的“救护车”搭载近味中药,诊疗后30秒就能拿到一服中药颗粒,用开水冲服方便快捷……“流动智能应急中药房”不仅简化了中药的取用过程,也便捷了救治病患的医生。   1月26日晚,在获批四川省交通厅核发的编号为“”的四川省第一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应急物资及人员运输车辆通行证”后,28台“流动智能应急中药房”开始陆续出发,前往武汉开展医疗援助。   战疫展上,展厅“同舟共济,众志成城”中,有两张“医院通行证”十分醒目。这是武汉医院发给“流动智能应急中药房”的车辆通行证,成为四川志愿者在武汉日日夜夜的见证。   “1月27日,第一台流动智能应急中药房抵达武汉,开始救助工作。”2月初,医院旁,总能看到一辆流动智能应急中药房。抗疫前线的医生在志愿者的协助下,迅速取出已经煎好的中药,而后返回工作岗位。   这辆“流动智能应急中药房”来自四川企业新绿色药业,志愿者告诉记者,在武汉期间,先后有三批志愿者抵达武汉,协助流动中药车服医院、医院医院。

95后志愿者

独自用一根撬棍组装起六百斤的机器

(夏利坤(左一)和其他志愿者在一起)

  95后的夏利坤,是驰援武汉的志愿者,也是“流动智能应急中药房”的设备维护工程师。“流动智能应急中药房”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作用的背后,正是如他一般的志愿者在武汉日日夜夜的坚守。   作为设备维护的工程师,夏利坤的工作便是安装、调试,保证设备能够向医护人员发放药剂,“早上8点上班,如果顺利的话晚上8点左右可以下班。”在武汉期间,他的脚步走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医院。   医院医院,集中收治新冠肺炎患者,实行军事化管理。医院内部如此,对支援的第三方团队亦是如此,“医院的特殊性,这里不允许太多的外来人员驻留,这也要求设备运抵之际完成安装调试。”   夏利坤告诉记者,流动智能应急中药房”的发药机裸机重达多公斤,加上设备和灯组,两台机器加起来差不多五六百斤。眼瞧着周围都是忙碌的医生,他只好自己想办法组装,找不到叉车,靠着一根撬棍便动起手来。忙碌了两个小时后,机器总算组装完成,夏利坤的口罩耳绳上,也弹出来一把汗水。   “那是一段难忘的记忆。”如今,已经重新回到工作岗位的夏利坤仍然从事着本职工作,他说在武汉的那段记忆已经刻进了生命中,“就像有一种力量牵引着,应该走什么样的路,做什么样的事。”夏利坤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xidushibao.com/hxdsbnr/1084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