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地笔记成都笔记编辑日志

年12月20日,成都的天气晴朗,暖阳高照,寒冬时节,这么好的天气,让所有的成都人都会有欢欣之意,悠闲之心,我也不例外,这又是美好的一天。早上到办公室,就见到印刷厂送来的样书:《蜀地笔记》和《成都笔记》,只是样书上还盖了“印制部样书”鲜章,我只能先检查后欣赏。

第一眼,书名闪亮,封面雅致。第二眼,翻阅视觉效果好,页面灵动,内文疏朗。艺术性和整体性完美结合的图书会使阅读更加温馨、舒服。马上送社长、营销总监也看看,分享图书刚出版的喜悦,再传给办公室同事翻看,请他们提建议,最后自己再检查,然后很不舍的退还印制部,开始期待新书全面上市。

小编们的工作,没有诗和远方,只有日复一日的辛劳。在天天面对各种不同内容的文字堆里,蒋蓝的《蜀地笔记》《成都笔记》书稿,让小编读来与其他书稿不同,有耳目一新之感:《蜀地笔记》是蒋蓝二十年考察四川历史风物的集大成之作;《成都笔记》犹如欣赏三千年来成都的历史文化导游图(详细内容在此不做剧透,请朋友们支持四川出版事业,购书阅读哦)。

小编认识蒋蓝已经十几年,想那时刚到四川人民出版社工作,在发行负责宣传,就主动常跑红星路二段,因此认识了川报、成都日报、晚报还有天府早报、蜀报副刊的多位编辑、作者,经常把社里的新书信息送去请他们免费宣传,他们也来

盐道街3号,寻我们社出书,就这样熟悉了。

十几年啦,现在一直都有联系的就只有白郎、史幼波、蒋蓝。

白郎回了云南,过上了闲适写作的日子,史幼波南上广州成立慧韬书院,蒋蓝签约东方出版社,虽然这几年很难见面一聚,但彼此之间的支持和理解,信任和友谊却一直没变。

年7月,蒋蓝与东方出版社签约期满,首先想的是把书稿给我,请我做他的责编。蒋蓝相约几位圈内好友见面,华西都市报总编赵晓梦、川商杂志盛红、文联的马力贤和做出版的我。十几年磨砺,蒋蓝已经是朱自清散文奖、人民文学奖、四川文学奖等奖项获得者,成为著作等身的知名作家。十几年的朋友,既然要出版图书,对于做小编的我,一定要做好!

对于勤奋创作的作者和喜欢做好书的小编,谈到好书稿就像打了“鸡血”一样,马上就开始行动,回社里给社长汇报,社里特别支持,从编排到营销就开始协调和做一系列的市场调查、分析。年8月,邀请蒋蓝来社里签好《蜀地笔记》《成都笔记》合同。随及督促他交稿,一般情况作者交稿都得催,唯蒋蓝不用催稿,就是他想起了又补充两三篇给我,拿到两本笔记的全部定稿,就已经是9月下旬啦,待内文设计敲定,排出纸样就放国庆大假,只好背着稿子回家,又背着稿子回老人家,幸好有老人帮忙照顾两个孩子,就有时间静下心来好好审读书稿。

编辑审读书稿,不同文章体例,不同作者写作文风,却都要严谨细致,严查细核。但也有趣事感悟,尤如这两本笔记:属于作者因事因物有感而发,例如作者读一则旧闻典故,叙述自己的感想,写到最后,可能难忍气愤之情,忍不住留下一句骂人俗语“搞个锤子”。尤如“蒋公的‘娘希匹’”。这可以是作者心情的表达,却是多余,诸如此类,责编只能删掉。涉及政治、宗教、民族,国家重要人物,重大事件不妥的叙述,定要严格执行国家新闻出版规定,认真核实修改;对于历史人物、事情,时间、地点必须核查处理;记得多页36万字的《成都笔记》提请复审严把政治关的也有好几处,因为作者有他的见解,而我们也不能乱使“刀斧”,只能请复审、终审酌定。常见的编辑加工错漏,如五笔输入法会经常出现错字,如“歃血”错成“锸血”;拼音输入法就会经常生成别字,如“蒲熙园”变成“蒲西圆”,“陈竹隐”变成“陈竹影”,幸好“陈竹隐”是哪位,大家一看就明了,不用再翻辞海、现汉7等工具书查证啦;而“凡·高”写成“梵高”却让人疑惑,目前满天飞的自媒体使用“梵高”,好像是约定俗成,在印付前夜,又看到华西都市报电子版竟然用“梵高”,使得我睡意全无,第二天一大早跑到印制部重新检查签字蓝样,悬起的心终于安稳了,辞海页可查,正规出版应为“凡·高”。在此赘述一二,调侃一下小编的日常工作。

一本普通图书的出版发行,至少要经过10个人的团队合作才能完成。如排版、设计(内文、封面)、编辑(初审、复审、终审)、校对(一校、二校、责校)、编务、印制、营销、发行。

一本好书,是否体现完美整体性,撩起读者阅读的冲动,形成购买行为。必须得经过装帧设计。戴老师是业界内文设计的行家,书稿内文设计请她是非常正确的,只是她太忙,一定要随时盯着,不然又去设计其他作品啦,《蜀地笔记》内文书口是白描蜀山,可翻出连绵起伏的山脉,有峰回路转之感;《成都笔记》是线描九眼桥,翻页时的灵动,让读者对九眼桥的历史渊源产生遥远的遐想。

一本图书是否能第一时间吸引读者,特别考验设计师在封面设计时,对书稿内容的感受、创作元素、设计的风格和工艺技术、素材的选择。《蜀地笔记》《成都笔记》开始请了社外设计师,设计费要求高却又迟迟不见设计效果图,为了赶出版时间,只好放弃社外设计。又请社内设计师,在社里设计任务重,设计师特别忙的情况下,还临时插队的行为,设计师完全可以拒绝我,只是设计室的张妮妹妹太好了,加班加点为我们设计不同风格的封面效果图,但是一次二次三次都没被我们认可,第五次、六次都没被领导完全认可,反复推翻,修改、调整,在我们不断催促设计师,希望她产生完美的创作灵感,最后经过N次的修改,发行和领导才确定。这两本看似简单的封面设计,却有着复杂的印制工艺和文化、艺术内涵,书名和作者名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让读者一目了然。

有了完美的装帧设计,还需要保证内容质量,三审三校是保证内容质量的必然要求,初审就是责任编辑,每个程序都必须随时跟进。两本书稿内容丰富,引经据典,如:从古蜀最早的蚕丛、柏濩、鱼凫王国到现代的陈子庄、李劼人、流沙河的故事,从历史名人扬雄、陈子昂到乱世枭雄张献忠、石达开的典故,从动物、植物的描述和矿山、石头,奇花异草辩证,初审、复审、终审都严格把关。感谢校对每个校次认真对待,对这两本开本小、字数多的书稿,用最快的时间完成校对工作。

一本书稿三审三校结束,跑完各种流程单,印制员帮忙招标印厂,12月初下厂付印,感谢印厂工人们不分昼夜的奋战,12月20日,值得记住的日子,拿到了油墨浸香的新书,在此分享给朋友们,两本精装图书,内容图文并茂,通俗易懂,雅俗共赏,而且价优书美,值得阅读收藏。

《蜀地笔记》《成都笔记》责任编辑

石云

女,中国致公党党员,四川人民出版社副编审,地方文化编辑中心副主任。致公党四川省委省直工委副主委,四川省政协文史委特约成员,四川省中华职业教育社黄炎培理论研究委员会委员。

近几年策划编辑的图书有:“商界传奇马云、马化腾、雷军等系列”、四川省公务员考试用书系列、中华文化精粹国学典藏书系,《百年南充人文学术名人文选(万字)》《敬哉,土地(万字)》《大学生艾滋病防控手册》《童年无小事》《华阳国志故事新解》《毛泽东转战陕北的日子》《决战中原(90万字)》《成都无障碍手册》《成都笔记》《蜀地笔记》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xidushibao.com/hxdsbls/1084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