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我国高等教育步入“”和“”工程之后,地方高校为了提高综合实力,纷纷“抱团取暖”,一大批由多所高校“合并组建”而成的“综合性”大学应运而生。
一大批“医学院”转身成为综合性高校的“医学院”或“医学部”,比如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院、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等。
多年之后,这一大批曾经的“医学院”已经走上了不同的发展轨迹,有的发展较好,已经成为“医学新贵”,比如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有的坚持“独立办学”,至今无缘“国家队”,比如中国医科大学;有的坚持“小而精”,学科真正做到全国“顶尖”,比如协和医学院;有的在并入“综合性”高校后发展低于预期,渐渐“掉队”,比如湘雅医学院。
在我国江浙地区、有一所底蕴深厚的医学院--苏州医学院,在并入苏州大学二十年后,为破解发展“瓶颈”,苏州大学提出7项举措,助力其发展!
七大举措助力苏州医学院发展苏州大学正式发布了《关于深化苏州医学院体制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以“权力应授尽授、经费统一核拨、指标综合下达”为工作原则,在七个方面推出创新举措,助力苏州医学院的发展。
纵观苏州大学推出的七大举措,比较重要的包括:“招生指标单列、财务独立核算、组织人事管理权限下放、资源保障充足。”。今后,苏州大学医学院将成为具备“自主办学”权限的办学机构,拥有比较充分的办学权限,充分释放发展潜力。
苏州医学院是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拥有百余年办学底蕴,虽比不上“五大医学院”,在我国医学界仍享有不错声誉,在全国各大“双一流”高校争相发展医学学科的背景下,苏州大学释放医学院发展活力,引领国内潮流。
医学院“自主办学”将成潮流?客观来看,在上次“合并潮”中,医学院并入“综合性”高校是符合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客观规律的。但对于学科底蕴深厚的“顶级医学院”来说,如何探索出一条真正符合其办学需要的管理模式,确实值得思考,山东大学在这方面就走在前列。
首轮“双一流”周期,山东大学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帮助齐鲁医学院释放发展活力:“为推进山大医学学科建设,齐鲁医学部正式更名为齐鲁医学院,医院也将加挂相关名称,齐鲁医学院将拥有相对独立的办学权。”
令人欣喜的是,山大的这一创新举措在不久后迎来“硕果”,齐鲁医学院临床医学入围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名单,齐鲁医学院终于为自己“正名”!
由此引发人们的思考,顶级医学院“自主办学”将成潮流?
湘雅医学院将何去何从?湘雅医学院是我国医学界“五大天团”之一,在学术界享有盛誉,也一直是中南大学的骄傲和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在次轮“双一流”名单公布后,曾经的“五大天团”早已拉开差距,湘雅医学院成为唯一“挂零”的顶级医学院。湘雅医学院其实拥有顶级学科,护理学就位列A+等级,可惜学科评级并非唯一入选指标。
多年来,有不少校友曾呼吁:“湘雅自主办学”,但客观来看这一思路并不现实;在山东大学和苏州大学相继推出医学院“自主办学”创新举措之后,湘雅医学院如何结合自身情况,破解发展困境,迎头赶上,重回“顶级医学院”之列?
凭借湘雅医学院的办学底蕴,只要措施得当,很快就能重新站上医学之巅!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