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光树隔代亲的修炼场

北京医院看白癜风多少钱 http://m.39.net/pf/a_4647304.html

隔代亲的修炼场

蒲光树

隔代亲是什么?

是血脉传承生命延续那一声啼哭带给的漫过心坎的无与伦比的人生至乐;

是拈一根一根的鱼刺,像绣花,像织锦,像画工笔画,又像排雷,认真,仔细,谨慎,哪怕头发丝那么细,也不能漏网;

是把土鲫鱼放到锅里,添上猪油煎,煎得喷喷香,再加水慢慢熬,边熬边搅拌,鱼肉与水水乳交融,香喷喷的鱼汤熬成的肉末饭;

是跟在一双踉踉跄跄的小脚后面,曲背弓腰、上气不接下气、腰酸背疼的快乐奔跑;

是“两只老虎跑得快,跑得快,一只没有耳朵,一只没有尾巴……”的童谣;

是“摇啊摇,摇啊摇,宝宝快睡觉……”那一遍一遍一声一声不厌其烦不绝于耳的催眠曲;

是晾衣架上洗得干干净净以及衣柜里叠得整整齐齐的童装;

是小勺在苹果上面轻轻摩擦反复刮动做成的一勺一勺的苹果汁;

是孙女感冒发热,爷爷奶奶外婆着急焦虑那紧蹙的眉头、眼眶里满布的血丝和滚烫的热泪;

是送进校门时孙女挥挥小手回头一笑心里泛起的丝丝缕缕的甜美与欣慰;

是放学时面对校门一次一次的深情翘望和一分一秒的耐心等候;

是老鹰捉小鸡的嘻嘻哈哈,是秋千上荡来荡去的童趣,是滑滑梯旁一丝不苟的安保,是蓝天白云间随风摇曳的风筝,是蹦蹦床上的跳跃,是碰碰车上的惊喜,是充气城堡上的摇摇晃晃,是花样翻新变幻多端的积木,是陀螺,是塑料飞机,是游戏币,是摇摇椅,是车模,是斯迪克儿贴画,是AR涂涂秀,是贴纸书,是识字卡片,是《快退的早餐》,是《张开大嘴打哈欠》,是沙漏,是铅笔,是毛笔,是彩笔,是圆珠笔,是墨囊,是直尺,是圆规,是三角板,是量角器,是宣纸,是作文本,是数学本,是英语本,是书皮,是字典,是词典,是笔袋,是文具盒,是盲盒,是古筝,是童话故事,是酸奶,是薯片,是老面馒头,是卤兔头,是手抓饼,是热糍粑,是棉花糖,是冰糖葫芦,是炸薯条,是炸鸡腿,是肉松辣面包,是黑椒牛排,是开边虾,是香酥乳鸽,是麻婆豆腐,是方便面,是烤红薯,是矿泉水,是冰激凌,是巧克力,是苹果,是香蕉,是桂圆,是荔枝,是奇异果……

是一张张抄着唐诗宋词的卡片;

是一句句满含期望的叮咛;

是一天天的深情陪伴;

是开开心心快快乐乐甜甜蜜蜜心甘情愿回味无穷永永远远要啥给啥都无怨无悔不求回报的隔代亲!

隔代亲让太阳更温暖,让负氧离子更饱满,让春风更柔顺,让日子把苦辣酸甜调制成了年糕、粽子和月饼。

隔代亲是人生晚景的修炼场。

本来我还幻想着走进戴望舒那朦胧恍惚的雨巷,邂逅那把油纸伞和那伞下惆怅的梦幻,可是,走着走着,我却走进了小区里那一串一串童车组成的队伍,走进了这一串一串童车组成的隔代亲的修炼场,在这里,我听到了日月星辰的对话,听到了风和朝露的和鸣,听到了种子的叶芽蹦出沃土的声音——那是多么的美妙!

5点50分,夏日清晨,我还听到的第一声鸟鸣和着暖风挤进我家窗缝。不用闹钟,我循着鸟鸣,披衣起床,不用管每一根头发应有的最佳位置,也不用站在穿衣镜前左瞧右看衣服的款式颜色是否搭配,刮胡、刷牙、洗脸、梳头,简单快捷走完所有流程。

沐着晨曦,我打开天然气,给孙女做早餐。或煮饺子或煮抄手或炒五彩虾仁饭,热牛奶,烤火腿肠,鸡杂米粉,交替变换,让味觉不因饭菜的单调重复变老。火苗红红的,笑开了花,快乐着,欢呼着,舔舐着锅底,我站在绵远柔软的时光里,看抄手在汤里起起伏伏,看蒸蛋的馨香溶解在热气里升腾,看曦光里的清凉从炉火上滑过。幸福就像炉火,温暖的人生从飘香的灶台起步,愿意在厨房多呆一分钟,幸福就会像火苗开出红红的花,每一粒空气都是彩色的,都是暖暖的,都洋溢着生活的馨香。

孙女吃得有滋有味,我默默地看着,一丝喜悦在心里轻轻升起。

我背着书包,孙女牵着我的手,牵着李白的杯中明月苏轼的竹杖芒鞋郑燮的萧萧竹声,走在充满希望的上学路上。太阳从云缝里挤出来,一半掉到了新修的湖里,在湖面上撒着欢,上下辉映着,天地都跟着朗润了起来,脚步也仿佛很轻快,孙女走成了一抹恬美的朝霞,我跟在后面聆听着诗和远方的回响。

从学校回来,小孙女已经吃饱喝足,站在围栏里冲着我笑。

我草草吃了早饭,小跑着到菜市场,没功夫讨价还价,也不管是不是短斤少两,葱葱蒜苗买了就小跑着往回走。

接着洗孙女们前一天换下的衣服,淘菜切菜准备午饭,给小孙女喂水果,轻声哼着催眠曲匡着睡觉,剁肉末,舂核桃花生,熬粥,做午饭,一个上午就过去了;陪着孙女玩耍,做游戏,牵着小手学步,在时起时落的咿咿呀呀声中,一个下午就过去了。

下午六点过,推着童车走进小区对面的公园;

晚上七点半,去学校接大孙女放学;

接着做加餐;

接着给小孙女洗澡;

九点过给小孙女冲奶粉……

时间老人很健壮,脚步儿走得很顺溜,没停下来歇歇脚,一天就这样过去了,一个月也就这样过去了。

一天一天忙碌着,快乐着,一天一天在快乐的心境中过去。孙女带给我的亲情和慰籍,让我能够健康地活着,推迟成为一种负累给人添堵的人生末站的到来。

人生晚景里,没有多少人能想起你,但是进入隔代亲的修炼场,陪着孙女,感觉每天24小时总在发芽生长,无限延长。

有隔代亲的陪伴是幸运的。

没有隔代亲的陪伴,我那时像沙漠上的神仙棒,只能孤独地生长。怎么长大的,稀里糊涂就长大了。

稀里糊涂长大后,结婚生子,懵懵懂懂的,常常以工作忙为托词,让大把的宝贵时间浸泡在酒桌牌桌和庸俗的社交里,总是把儿子装进篾背篓,让他奶奶背着到左邻右舍,一天一天就过去了。不听话就捉来跪着,抽出腰带打。没给儿子买过巧克力(那时我都没见过),没跟儿子讲过《丑小鸭》的故事(那时我也没读过),也没好好吻过儿子的额头(那时好像还不流行),儿子是怎么长大的?我仿佛没什么印象,只觉得那时空气里好像堆满了氨基酸蛋白质碳水化合物,风一吹,吹着吹着,儿子就长大了。

带儿子很简单,我对儿子拥有产权,高兴了,捧着,疼着,不高兴了,可以拿来骂,拿来吼,拿来打。

孙女是心头肉,那是拿来疼的。

孙女现在九岁多了,我只吼了一次。就这一次,至今让我深深自责。

那是一个夏日晚上,夜已经很深了,孙女想看动画片,老是不睡觉,爬上沙发再跳下来,既危险又烦人。奶奶责备了两句,孙女就哭闹不止。实在是烦死了,我举手往茶几上一拍,站起身大吼一声:“再哭,把你丢到门外去!”

孙女不哭了,怔怔地看着我,仅仅一两秒钟,突然哇哇大哭,哭声更高,撕心裂肺一般。在孙女眼里,平日里慈眉善目和颜悦色的爷爷,突然怒气冲天凶神恶煞。我的吼声吓坏了孙女。我感到我错了,转身紧紧抱住孙女,用尽所有办法安慰,孙女依然大哭大闹。

我的心仿佛被孙女的哭声撕裂着,我陷入深深自责,孙女才四岁多,我为什么要吼她?哭哑了嗓子怎么办?哭感冒了怎么办?

孙女大哭不止。

我一时间毫无办法。

还是奶奶机灵,急中生智打开了电视机,熊大熊二光头强让孙女渐渐停止了哭闹。

自那以后,我再也不大声说话了,只是拼命把我曾经缺失的和我亏欠儿子的亲情,酿成一壶琼浆玉液和一片精神奶酪,陪伴着孙女的每一天。

徐志摩说:“无论你遇见谁,他都是你生命该出现的人,绝非偶然,他一定会教会你一些什么。”在我看来,我遇见了两个孙女,不是我带给了孙女多少亲情,而是隔代亲让我明白,带孙子,要学会装孙子,只要俯下身子,像孙子一样,就会重新拥有孩提的快乐。

这种快乐,就是隔代亲的快乐,是家的感觉。

我好想这样的隔代亲——哪怕用一把一把柴火烘焙,烟熏火燎,落满一串串烟尘……

可是,我小时候没有遇见隔代亲。

是隔代亲的风筝断了线?

还是我错过了季节?

我想,我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隔代亲也是柔软并能自然散发芬芳的,他们可能讲不来有趣的故事,但他们会带我去稻田边捉蜻蜓,去红苕地里感受泥土的温度和柔软,会扶我骑上牛背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可是,他们走在清朝民国颠簸的世上,早早地把隔代亲带向了远方。我不知道他们的肩膀有多厚实,怀抱有多温暖,也不知道他们的目光有多么的慈祥,隔代亲的芬芳没能照进我的世界。没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换尿片,爸爸早逝,妈妈在寒风中苦苦挣扎,在生产队长的吆喝声中早出晚归,任由我在泥地里乱爬,爬着爬着就学会了直立行走。我纯粹是散养的原生态,至今还带着泥土的气息和乡野的烟火味。

若干年后,我学会了读书,我读鲁迅的《狗.鼠.猫》,那时没读懂鲁迅先生说了一些什么,倒让我心生羡慕,又生嫉妒。大桂树,小板桌,慈祥的祖母,摇动的芭蕉扇,芭蕉扇上面流动的暖意融融的夏风,还有有趣的谜语,有些古怪的诙谐有趣的蕴含人生哲理的故事……多么温暖的隔代亲,那是亲情的关爱,还有文学的启蒙。鲁迅为什么就那么幸运?

又过了若干年,我去了阿尔卑斯山,置身童话一样美妙的自然风光,可我不知道阿尔卑斯山下有个幸运的小姑娘海蒂。直到今天,电影《海蒂和爷爷》让我认识了海蒂。手机屏幕虽然小,画面却十分的震撼。海蒂的天真善良改变了爷爷的古怪与孤僻,爷爷的慈爱和悉心关照温暖了海蒂,爱的相互给予,爷孙俩的善良与真诚,让人感到生活原来就是这么的美好,美好的生活还让多病残疾的克劳拉在最为纯真的大自然里找到了失落已久的自我。《海蒂和爷爷》让世界感知到了隔代亲的温暖。

鲁迅是幸运的,有祖母的隔代亲;海蒂是幸运的,有爷爷的隔代亲;我没那么幸运,我不知道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隔代亲长什么模样,但儿子还算幸运,没有爷爷宽厚的臂膀,却有一位菩萨一样的奶奶,奶奶的隔代亲犹如《心经》,至今护佑在儿子的人生路上;孙女更是幸运的,每时每刻都浸泡在隔代亲的亲情里。

隔代亲是人间亲情,它流动在阿尔卑斯山,也氤氲在成都平原,不断更新,演绎成一代一代的精神修炼。

人生就是一趟单程,没有左转右转,不能倒车,也不能调头,只有一个个站点,每一个站点都有不同的风景。误过其中一个站点,亏欠了给孩子的亲情陪伴,再怎么也找不回那逝去的迷人风景。

进入隔代亲的修炼场,孙儿孙女站在生命的浅滩,以其天真清纯,还原了我们曾经的自己,那一颗童心溶化了我们的寂寞孤独,让我们走进了还不曾老去的旧时光,看到了自己曾经为人疼惜为人宠爱的温情场景;孙儿孙女依偎在我们怀里,把小脸蛋儿轻轻贴在我们脸颊上,把头轻轻靠在我们的肩上,伸出小手拉个勾勾,阳光下雨后春笋拔节生长的韵律便伴着亲情迎面而来。爱就这样在相互给予中长出了营养,开出了花,明媚了春夏和秋冬。

陪着孙辈成长的过程,刷新为我们再次成长的风景。

小区里游走着一串一串的童车。

童车推走了一个个黎明,推进了一个个黄昏。

黄昏时分,朦胧的路灯下,老人们推着一辆一辆童车走进一扇一扇单元门,走进一个一个家。

门外的风睡了,天上的星星睡了,孙儿孙女也睡了,老人们还守着满怀牵挂,等着儿女们带着满身疲惫回家。

夜色里,儿女们还在加班给老板计算一天下来有多少毛利,还挑着凉粉担子烧烤炉子水果筐子游走在大街小巷的十字路口,还趁着下班的间隙又在街边的某个拐角处摆起了地摊,房贷、车贷、房租、尿不湿、奶粉、学费、培训费、医药费、水电费、燃气费……填满了那奔忙的脚印,生活的内卷让他们顾不上家里的小孩有没有尿湿了裤子,他们都在想奋力甩掉身后那长长的负重的影子。

每天,小区里的童车一辆跟着一辆。隔三差五,就有新的童车加入。一辆童车就载着一个家,家家的日子都在童车上推着。

童车后面的老人,大多年过花甲,他们蹒跚的脚步、佝偻的身影、满头的华发,还有满脸的沧桑,吵醒了渐渐远去的岁月:那是孩提时缺吃少穿忍饥挨饿的苦难记忆,那是放下课本扛起锄头开荒种地办农场流淌的汗滴,那是上山下乡懵懂无知浪掷青春的惋惜,那是国企改制下岗再就业的茫然无措,那是南下广州东进苏南的踉踉跄跄。他们挣扎了一辈子,风里来雨里去劳累了一生,不少人还没有社保,没有医保,银行里也没有账户,夕阳下,刚把自己从黄泥地里连根拔起,就又紧跟着儿女走入扎不下根的城市水泥地,住进儿女按揭在空中的屋子,围着孙儿孙女闻鸡起舞,有时还去垃圾桶翻一翻,看看有什么能够贴补家用的,一样一样捡回去,再一捆一捆推出来变成油盐和醋。

隔代亲不断把昨天的故事移植在了明天的记事本上。

没有隔代亲的移植与翻新,许多孙儿孙女将在肉眼看不见的时候就被装进了套子,扔进了袋子(垃圾袋),运进了滚烫的炉子(垃圾发电站焚烧炉),避孕产业增长了,丁克却多了,香火也断了,谁去放卫星上天?谁去扛枪戍边?谁又去跑腿送外卖?隔代亲断了线,隔代亲的修炼场又怎能长出缕缕炊烟?

时光在悄无声息变老,有那么一天,孙儿孙女长大了,人生晚景里,他们或许不知情归何处?或许再也走不进那回不去的乡愁?或许正拄着拐杖坐着轮椅排着长队,等着去接受血与火的淬炼,去带走人世间最后的温度,但他们仍然是“双水村”里走出来的一个一个“孙少平”。

“当我们爱世界时,我们才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一串一串童车涌向小区大门,涌入晨风柔美生机盎然的公园。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走到了一起,你瞧瞧我家的乖孙,我看看你家的宝贝,脸上挂满的喜悦洗去了岁月的沧桑。童车里成长着一代一代的希望,童车里有多少快乐,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脸上就弥漫着多少爱。

隔代亲的快乐和爱在一天一天上演。

当黄昏即将落入凤舞湖……

夕阳下,我正走在童车的后面……

.10.2初稿.11.19修改

作者介绍

蒲光树,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散文学会理事、副秘书长,四川省文艺传播促进会会员,成都市作家协会会员,散文作品发表于《人民日报》、《四川文学》、《四川作家》、《四川散文》、《西南作家》、《中国乡土文学》、《四川经济日报》、《重庆晚报》、《华西都市报》、《西南商报》、《企业家日报》等报刊。著有散文集《凌霄木棉及其它》。

四川省散文学会入会须知

成立30周年的四川省散文学会,是全国第一批省级散文学会。旨在团结、培养全国散文作家,建设散文作家队伍,推出散文精品力作,提升四川省散文学会会员在全国的影响力。与散文人携手并肩,为繁荣中国散文事业而不懈努力。入会原则是自愿申请,学会审批,无地域限制,其有关事宜如下:

一、入会条件

1.在市级报刊以上发表4至6篇以上散文。

2.热心于散文事业的报刊编辑、网络版主(散文网版主有优先入会的权利)。

3.有创作潜力、培养前途的散文作者,且经两名正式会员推荐,并附已发表或原创作品2至4篇。

4.承认学会《章程》,履行会员义务,参加学会活动,积极为学会建设服务。

以上四个条件,凡符合其中之二者,均可申请入会。

二、会员待遇

1.同等条件下,会员的散文作品优先发表于学会《四川散文》杂志、“当代四川散文大观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xidushibao.com/hxdsbfz/1174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