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做共和国的好战士
文
张文成
八十年代最后一个春天,17岁的我以我家三代当兵第六人的身份走入军营,“军营是沃土,是成才的地方,是锻炼人的地方,也是延续爷爷报国志的地方。”爷爷奶奶噙满泪水看着我从故乡的核桃园穿过小路,告别故乡的亲人走向向往已久的军营。
故乡的梧桐树、杏树、苹果树、洋槐树、奶奶烙的油饼、我的玩伴小狗黑豹离我越来越远,唯有在窑洞里、门前梧桐树下给爷爷奶奶读书读报读家信的场景时常浮现在我的梦境里,塬疙瘩这个美丽的小山村令我魂牵梦绕。
“五公里越野、四百米障碍、手榴弹投远、五十公里负重拉练……”在高强度的训练中从来没有落后过,作为汽车兵,时常有战友说道:“我们是汽车步兵,身体倍儿棒”。
读书时放学给爷爷奶奶读报让我迷上了读书、读报,连队里的报纸、书籍让我入迷,我如饥似渴地从中汲取营养弥补自身的薄弱文化功底。
记得年大年初一,我和战友们相约到部队门口吃面条,美丽的老板娘笑脸相迎,等到面条煮到锅里以后老板娘说:“兵哥哥:不好意思,我今天只有素面,没有肉臊子也没有炒鸡蛋。”请客的战友觉得好没有面子,老班长赶紧打趣道:“没有事,过年哒,只要有吃的就行。”回连队的路上老班长说:“过年呢!人家也不容易,就是换一家吃早餐也要给钱,而且影响军人形象,浪费粮食可耻。”这恐怕是我最难忘的新年食物,比食物匮乏的童年时代还要难以忘怀。
每到新年来临之际,我都会在战友们午睡后独自趴在桌子上写信,每个班只有一张桌子,那可是班长和副班长才能享用的。我写信的认真连我自己都难以置信,右手握笔,左手翻阅字典,一笔一划的写好以后用胶水粘好交给通讯员。眼前浮现出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收到信以后的开心笑脸。
给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写信成为了和故乡亲人联系的唯一纽带,不论走到哪里长时间执行任务或者实弹演习,我的家书都会通过星期天的邮车,穿越万水千山给老红军爷爷分享我当兵的快乐时光。从列兵-上等兵-下士-中士-上士-志愿兵-三期士官直到脱下心爱的军装。
转业后当上了一名环卫车司机,大年三十、大年初一在万家灯火于烟花爆竹中穿梭,爷爷奶奶的言传身教让我变得坚强,在“脏苦累”的岗位上默默无闻地坚守了14载直到身体不适轮换岗位。
大年三十,大年初一都在岗位上坚守,在狭小的驾驶室里欣赏日出日落,在路上是一种美丽的生活,休息时读书和爬格子是一种美丽的痛苦。用相机、手机随手拍练就了我的摄影水平在不断地提高,有多幅摄影作品被报纸采用,还有作品在市级摄影作品中入选展览。
最难忘记那年暑假回家,奶奶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再苦再难都要挺直脊梁,做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为家族争光,为下一代树立榜样,永远不忘黄土地的养育之恩,给老红军爷爷平凡的中国梦续写辉煌”。
身在异乡随时随地牵挂着故乡的亲人、朋友,默默地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xidushibao.com/bbfz/132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