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总编:刘元兵
专栏主编:夏祥林梦梅若兮杨霞
/文:河清
/图:堆塘
1
一九八三年,毗邻成都天府新区南片,一个偏僻贫瘠的山村一一莲花山,这个山村由几座小山组成,远望酷似一朵盛开的莲花,故而得名。山谷底有一条长流不息的小溪河,它的源头是岷江河。
三月的一天,天空布满了乌云,风呼呼地吹着,山雨欲来风满楼不就是这样的情景?此时,莲花山的村民们正匆匆向赵家汇聚,今天赵家闺女出嫁,按照风俗,谁家有红白喜事,大家都要去"赶礼"。
近亲,七大姑八大姨则要去帮忙办酒席,为新娘梳妆打扮了。
“他婶,你见过没,新郎是个瘦小的跛脚哒嘛?”
“人家有钱,老子在城边边上开了个五金店呢!要不然,我们咋看得到这个复古的花轿迎亲。”叫婶的人说。
“婶子!姑姑!快来帮忙哦!尽在那摆啥子嘛!”
“来了,来了,催催催……”
因为是喜事,尽管大家私下里议论纷纷,不看僧面看佛面,也不能拂了赵家大伯大婶的薄面汕!
修长的身材,瓜子脸上有一双会说话的大眼睛,秀气的鼻子,是个文静而美丽的山村姑娘哈。看我们的新娘好漂亮哟。
虽说是违心的,人们还是竭力地渲染着喜气洋溢的气氛:村民们闹着、笑着、祝愿着,好不热闹哟。
树上的喜鹊也好像懂人们的心思,在树上,在天空中尽情地欢唱着。
唢呐声声,送亲的队伍启程了,这时已在轿内的新娘赵晓兰,她再无法掩饰内心的渴望,她想出嫁前再看看她的翔哥,尽管她晓得他的翔哥是不可能走到这里来看她的,但她还是撩开轿帘,探出头来,用那期盼的双眼四处张望,又摇着头失望地放下轿帘。
纯朴的村民们见晓兰这样的举动,晓得晓兰的心思,也跟着不约而同地四下张望,又看一眼那跛脚新郎。
"啧啧啧……"
那个被人叫婶子的不断地咂着嘴,悄悄向旁边的女人指着那新郎。
瘦小的身材,相貌还算俊朗,一双眼睛虽然小点,但还是很精神,只是他的左脚稍微有点跛,哎!
……
“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有个小伙子长叹一声。
人们赶快向他递眼色,有人小声招呼:"别乱说哈!只要善良、心好、对我们姑娘好就行汕。”
“你看天空越来越暗了,风也大了起来,快走吧,别误了我们姑娘的好时辰!”
于是继续送他们疼爱的姑娘出村,转眼就到了莲花山的尽头一一村口。
笛声悠悠,啊!哪来的笛声,那优美的旋律远远超过那呆板生硬的唢呐声。
人们寻声望去,在莲花山村口的山顶上站着一位英俊的青年,那青年正吹着笛子。
哦,原来他是林宇翔一一他才是赵晓兰的恋人。几个村民遗憾地摇摇头。
那曲调催人泪下,饱含着对新娘一往情深的眷恋和自己失去恋人的痛苦。
天空乌云向西,跑得更快了,风也更大了,但宇翔在山顶的身影显得那么坚实,他向着晓兰出嫁的队伍吹着他对晓兰的爱。
原来今天早上,宇翔强忍内心的悲痛,打起精神,拿着他心爱的竹笛跌跌撞撞早早地来到村口山顶,他痛苦地坐在山顶石头上,他想,他一定要送他心爱的人走出村口,因为他要晓兰幸福,尽管自己是多么地伤心欲绝。
他听到送亲队伍的唢呐声,晓得晓兰到了村口,他努力让自已站起来,吹起了他和晓兰在一起时常吹的曲子。
赵晓兰在轿内听着宇翔为她吹奏的曲子,她悲伤心碎,眼泪哗哗地流着,她晓得是她心爱的翔哥在向她倾诉他对自己深深的爱,不舍和祝福。此刻她多想看看她的翔哥,但她却极力压抑住内心的渴望。她晓得,如果自己冲出轿子,就会不顾一切地奔上山顶投进他的怀抱,死也不再分开。
然而今天她却只能强压内心的悲痛,因为她不想让又爱又可怜的父母悲痛欲绝,尽管父母把她像商品一样卖掉;她也不想让她憨厚老实的哥娶不上媳妇,她只有在心里默默地向她心爱的人诉说着:“别了翔哥,你的天使就要飞了,可她却不是飞向天堂,而是飞向地狱,你对我的情和爱,早已铭心刻骨,我的心永远属于你,请原谅我吧。衷心祝你幸福,希望你振作起来把家乡建设得富饶美丽,不再让我们这样的悲剧重演,也实现了你的理想和莲花山人千年的梦想,我也无遗憾了。”
……
夜深了,天上的几颗寒星也躲进了黑压压的云层,雨开始稀疏地下起来了,风像魔鬼一样撕着晓兰的心。新房中的赵晓兰,过度悲伤而无力地和衣而卧,她不愿看跛脚新郎一眼,被新郎的粗鲁吓坏了,她的眼泪像泉水般涌了出来。
“翔哥,别了!……”此刻,她心里念叨的只有这一句话。
2
林宇翔,这个倔强的知识青年送走他心爱的姑娘出嫁后,整个人的精神就垮了,他卧床不起,不吃不喝。
老支书看在眼里,疼在心头。他威严而慈祥的面容,紧锁眉头,他的家和宇翔的家只一院之隔。春天的夜晚,柔和的风带着一些不知名的花草的气息从窗户吹进房间,老支书心里挂念着宇翔,无心像以前一样睡之前一定要在窗户前站立闻闻这大自然的气息,今晚他早早地上床睡觉,但是他想着宇翔受的打击,在床上辗转反侧无法入睡,多好的孩子,我是看着他长大的,哎!这孩子,可不能因此沉沦下去哦,虽说心病还得心药医,但无论如何,我得给他请个医生来看看,家里还有一只老母鸡,逮来给宇翔补补身子吧……
众多青年,他就看上了宇翔。
这天,阴湿的天气放晴了,风轻爽地吹着,桃花、李花、梨花竞相绽放,老支书没心情欣赏这美好的早晨哟,虽然上次把家里那只母鸡捉去让宇翔妈杀了给宇翔补身体,请了医生给他看了。但他还是不放心宇翔一家,他急急地到宇翔家。
“这孩子不像其他年轻人,眼高手低,成天咋咋呼呼要出去挣大钱,也没见谁发了财哈!”老支书在宇翔家堂屋里,坐在宇翔妈妈对面,吸着叶子烟,良久,他把叶子烟拿在手里,吐出烟雾,又用手弹了弹烟灰,用赞许的目光对四十八九岁的宇翔妈妈说。
“只有宇翔有志向,要在莲花山扎下根来,做一番事业,我们党支部开会决定培养这孩子接班。"
“他叔,谢谢你哈,谢谢你们看得起翔儿,培养他。”宇翔的妈妈用满是裂纹的手撩起围裙擦着脸上的泪水,感激地对老支书说。
“他叔,”宇翔妈妈指了指宇翔房间,“不吃不喝的,这孩子整天就睡着,这可咋办啊。这都两三天了,我咋和他说话,他都不应一句,他爸除了使劲做活就是把叶子烟吸着,蹲在外面洗衣板下面的石凳上,也不说一句话,我……”宇翔的妈妈哽咽得说不出话来了
是的,宇翔的爸爸,俊朗的中年汉子,仿佛一下子也苍老了好多哟,来时就看见了。老支书想说,他在院门前那棵枣树下蹲着,我给他打招呼,他仿佛没听到,也没看见似的,嘴上叼着他的叶子烟,面无表情,似吸非吸地望着远方,像个石头一样,蹲在那里一动也不动。那棵对春风的亲吻不很敏感的枣树也发了嫩芽。但他看到宇翔妈妈伤心的样子,话到嘴边,又吞了回去。
“别难过哈,放心吧!他婶,我去看看这小子,我相信他会坚强,振作起来的。“老支书把叶子烟在桌子上按熄,起身边安慰着,边朝宇翔房间走去……
宇翔在老支书的开导下,父母的关爱下,终于站起来了,傍晚,他摸索着从床上爬起来,走到窗前,推开窗子,望着那灰蒙蒙的天空,历历往事浮现在眼前……
三年前,也就是一九八零年九月,林宇翔、林宇霞、赵晓兰一起长大,一起考入高中的三个青年毕业了。这一年是生产责任制大规模席卷农村,土地责任到户。宇翔他们毕业时,莲花山的责任制全部落实。
公共汽车在绿树如荫的回乡公路上飞驰着。车上,他们和其他同学笑着,唱着,畅谈着今后的人生和理想。“翔哥,晓兰你们回乡准备做啥呢?”聪明,活泼而不失山里妹子特有的俊美的林宇霞,若有所思地向他们问道。”你呢?”林宇翔和文静的赵晓兰不约而同地反问。
林宇翔,高高的个子,帅气英俊,如果换上一身城里小伙穿的衣服,看不出是农村青年。
“我嘛,我在家乡暂住几天后就出去摆摊挣钱啰!”宇霞思索了一下,拉长声音调皮地说道。
“摆啥子摊,修理电视机,录音机,还是做衣服哦?”晓兰迫不急待地问道。
“随便!”宇霞随口回答,她想,哎!摆啥子摊哟,这些技术我还都不会呢!不过,逗逗晓兰这傻丫头吧,宇霞禁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宇霞,你笑啥子嘛……”晓兰让宇霞笑得莫名其妙,又说:“宇霞,我和你合伙,把翔哥拉进来要的不?”晓兰用征求的眼神看着宇霞说。
宇霞见晓兰当真了,笑得前仆后仰,“哎,不逗她了,那么实在的小妹妹,一直对啥事都那么认真。”良久,她才说:“好!我双手赞成,翔哥,我们给未来的店取个名叫,叫……”宇霞思索着说,”依我们三个人的名字来取就叫’蓝天’咋样?”
“好啊!”赵晓兰拍手称好。
可她看见宇翔毫无反应,若有所思地望着远方。“翔哥,你咋了,咋不说话呢?”
“是的,宇霞,你说的或许是正确的,但前人没有开创的事业,总得有人去开创、总得有人去牺牲,即使没有成功,至少也会给后人留下一些经验教训吧!正所谓失败是成功之母嘛。”宇翔也不晓得自己咋就说出了这些话,他继续对她们说。
“霞妹,晓兰,在我们这个贫瘠的小山村,父老乡亲们有的连饭都吃不饱,因为贫穷,为了让儿子能娶上媳妇,就把自己女儿用来换婚或者像商品一样卖掉。我们都是有知识的青年,难道忍心看着家乡的父老乡亲受穷,一个个姐妹被迫嫁给不喜欢的人吗?
我们都是山的儿女,莲花山的儿女,难道忍心看着我们的母亲穿着破烂的衣服,悄悄地哭泣吗?……"
“你说的也许是对的,那你让我们咋做啊?"宇霞问道。
“来!让我们一起试试吧!”
宇翔听到宇霞这一句,瞬间有了支持的力量,虽然宇霞比他小三,四岁,但是宇霞很有主见和独特的办事能力,人又聪明,所以不到上学年纪就上学了,自己是降班到宇霞班上的,宇霞又是幺爸的女儿,有她的参与,宇翔更有信心了,于是他自信地伸出了他大而有力的手。
“唉,真是个大傻瓜,晓兰,就让我们也跟着当一次大傻瓜吧!”
于是三双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
3
那一年,林宇翔、林宇霞、赵晓兰,他们毕业回乡,把他们的想法一一他们要扎根山村,改变家乡的贫穷,让乡亲们有饭吃,富裕起来,不让那些姑娘因为家乡的贫穷而做了婚姻的牺牲品——告诉了老支书,老支书称赞他们为建设家乡奋斗的精神,但是要咋实施,他还要和村委会讨论,他认真思考后,认为他们的想法好,如果实施有效,不说富裕,至少可以让莲花山的村民们吃得饱饭哈,他赞成他们的想法,在村委会上提出来,经支部开会研究讨论,同意!支持振兴莲花山,挖掉穷根,让村民们过上幸福的生活。
就这样层层上报到县上,经各级领导研究讨论,把莲花山当作治穷致富村,一致认为,首先解决粮食问题,让村民们解决温饱,推广杂交水稻,一步步踏实走,并破例让宇翔参与会议。
就这样在党的领导支持下,宇翔把村里有知识,积极先进的青年组成农科队,到县农技站运回杂交水稻种子,取代了山民们因信息不通而常年种植的常规稻。
但是要在这贫瘠落后的小山村,推广新品种,新技术,谈何容易,何况现在已实现农田承包责任制,农田分别承包给各农户,各种各的,谁也不干涉谁。庄稼也不再像往年一样大片大片都是同一种庄稼,现在各种农作物一块田一块田互相连接而又各自独成一家。村民们历来都是一片散沙……
首先,村民们落后的思想就需要改进。
你听,村民会上,宇翔刚把杂水稻的品质,米质和产量等等介绍完,村民们就像炸了锅以的,大声嚷嚷着……
村民们常年种植的常规稻虽然产量不高,煮出的饭不好吃,但它涨饭,这对饭都吃不饱的村民来说最重要,很多村民不接受杂交水稻,认为它虽然产量高,米质好,但不涨饭,好吃,要多吃饭。
因为那个年代,一个人只有那么点包产田,交公粮,算下来粮食也所剩无几,有的人家连饭都吃不饱,还要交双提款(农村集体经济的村提留加乡提留),若不出去打工,家里是很困难的。
县农业局派农技师来给村民讲解农技知识,带领村代表到其它先进县村参观杂交水稻示范田,把种由技术交给相信科学种田的村民,就这样宇翔带着农科队和村民们一起种植杂交水稻。
在他们的努力下,这一年风调雨顺,多数村民粮食亩产首次上千斤。
你看山谷里那一大片稻田,全是丰收的景象哟,黄澄澄的谷穗儿在微风中时起时伏,好像翻滚的金色波浪,令人陶醉。
仔细一看,那谷穗的长短和饱满度还是有区别的哈,一边是谷穗长而饱满的杂交水稻;一边是谷穗短而干瘪的常规稻。
相比之下,常规稻不知要逊色多少哟,然而只是逊色吗?那是实实在在的粮食,产量自然不及杂交水稻,低很多的。
那些顽固得不接受科学种田的村民在事实面前,不得不折服,后悔不已哟。
收割后,宇翔他们又给村民们推广免耕技术,种田再也不用牛耕,既省力又省时,这下新的技术就好推广了。
但是还是有极少数的人反对,嗤之以鼻,说,你们那叫种田,种庄稼吗?几千年老祖宗的种田技术都丢了哈,不耕田,不犁田……
一群嫩娃,不知天高地厚,你们都像要吃饭的样子吗?哼!
虽然这样,宇翔他们还是尽力做工作,耐心宣传。是的,当一项新的技术,要得以推广,是要付出常人难以付出的努力和心血,这就是生产力的进步哈!
可喜的是杂交水稻种子得以推广了,因为村民看到了它实实在在的产量和米质。
当稻田还散发着稻草特有的香味,村民们就迫不及待地要宇翔他们到种子站去定下年的种子。
在外做工的青年人听说家乡丰收了,也陆续回了村。
宇翔就把他们组织起来成立了一支农科队,分成几个分队,各管几个生产队,这样,农技得到很好的推广,村民们很快就吃得饱饭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宇翔和赵晓兰深深地相爱了。
林宇霞这个姑娘,见宇翔的农科队有了起色,放心多了,她还是愿意到外面的世界去闯一下,于是在熟人的介绍下去城里打工了。
这天,风和日丽,农科队的青年们在一片油菜田里检查他们的孩子一一油菜,小麦是否生病遭虫害。
他们徜徉在花的海洋里,金灿灿的黄花花在绿油油的叶片衬托下,花香浓郁,令人心醉,微风拂过,油菜花便扭动那苗条的身躯,谢了的花瓣吹落在青年们的头上,身上,像金箔一样,宛如天女在散花。
青年们见自己的孩子正健康地成长,高兴地唱着,闹着,山谷里回荡着他们的歌声,笑声。
宇翔和晓兰爱的情愫也越来越深了,所谓"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正是他们的写照。
为了增加农科队的收入,宇翔和晓兰经商量,在小镇上摆起了他们的小摊”翔兰制衣铺”。
原来,晓兰的妈妈手巧,无论是衣服还是鞋,都做得非常好,小时候,晓兰和哥哥的衣服都是妈妈买布来自己做的,或大改小穿,针脚都很好,穿着非常合身。
晓兰从前常跟妈妈学做针线,现在为了做更时尚的衣服,她又买了做衣服的书,加上晓兰心灵手巧,手艺好,生意非常地兴隆。
老支书给他们打了借条,说年底,或村上有钱时就还他们,算上利息,虽然宇翔和晓兰尽力推脱,但老村长说,这是规矩,一码归一码。
……
4
这天晚上,宇翔和晓兰又去看望他们的孩子们一一油菜、小麦。此时油菜正是繁茂季节,空气中散发着油菜花沁人心脾的芳香。
亿万只花的小手托着一轮圆圆的月亮和满天的星星,他们徜徉在花的海洋里,认真检查着他们的孩子是否健康,而后,一对恋人坐在田埂上诉说着他们的理想,追求,还有他们的爱。
宇翔用手摸着晓兰的头发,”翔哥,你看天上的月亮是那么的圆,就像一位慈祥的老人,他在看着我们笑,满天的星星也调皮地向我们眨眼睛,多美的夜……”晓兰躺在宇翔的怀里望着天空,用手指着天上的月亮对宇翔说。
宇翔紧紧地拥抱着他的兰妹,生怕失去了似的,同时用嘴唇在她如花般的脸上寻找着她的额,她的眼睛,她的唇……
啊!窗外,不知何时下起了小雨,风一阵大似一阵,天空里的黑云也越来越浓。
宇翔的思绪回到现实中,他痴痴地望着天空,突然痛心疾首,伸出双手向它们大声疾呼道:”圆圆的月亮,满天的星星,你们是我们相爱的证人,你们咋不现身,咋不告诉我,我的晓兰为啥离开了我,为啥,为啥子嘛?难道我真是一个没用的人吗?”宇翔语无伦次地喊道,痛苦地跌坐在床上,失声痛哭起来,这几天来,尽管他痛苦、悲伤,但他没流过泪,此刻,他的泪水像泉水一般涌了出来。好久,他才抬起头来,又走到窗前,望着那风雨交加的天空,历历往事又浮现在眼前……
那是他们相爱的第二年,也是杂交水稻推广的第二年,又到了端午节,俗话说,“端午看秧苗“,可那是怎样的秧苗啊!这一年是灾难的一年,自插秧后便是干旱,村民们盼雨,雨不来,那是怎样的望眼欲穿啦?眼看着自己的稻田干裂,秧苗发黄,人们怎不心急如焚呢?生产队在老村长的带领下,想方设法把水塘里的水抽去灌溉农田,可是天却持续干旱,塘里的水用干了,山谷底的小溪河又那么远,根本提不上来救急,但凡有水的地方,人们都去挑来倒进秧窝里,人们的肩磨破了,水也挑干了,却无济于事,杯水车薪,日日骄阳似火,吞噬着每一片土地上点滴的水分。秧苗唇焦口燥,稻田裂开二指宽的裂缝,秧苗终因抵挡不住干旱的折磨,竟把体内的水分吐了出来。秧苗枯黄了,叶片变薄了,村民们烧香敬神乞求老天爷下雨……
宇翔看着这一切,心如刀割……
终于乞来了一片乌云,可那可恶的风又把那片云吹到另一片土地上去了。
宇翔在田埂上边跑,边揪着自己的头发,希望自已升上天空,抓着那可恶的乌云,求它给一点施舍,哪怕只有一点点……
干旱过后,接着便是倾盆大雨,狂风呼啸,山洪暴发……
宇翔和农科队员们看着,那刚刚灌浆的谷穗,在细弱的稻秆上摇摇摆摆地挣扎着,它们远没想到,刚摆脱干旱的折磨,却又遭受如此的袭击。
祸不单行,病魔象瘟神一样缠着它们,稻瘟病,穗颈瘟,纹枯病,倒伏,甚至颗粒无收,
不用不懂科学的山民责怪哟,宇翔和农科队员们已痛不欲生了,他们疯狂地爬上山顶大声呼唤,捶胸顿足,他们张开双臂向着蓝天,疾呼:“苍天啊!快将我们的身躯变成一张偌大的魔方,为我们的孩子们一一水稻遮风挡雨,避凶驱难吧……”
满腹怨气的李长久看着自家包产田里的水稻在泥浆里埋没,只现出零星的翠绿。他的包产田在水洼处,常年都不缺水,每年的粮食都丰收,如今成这样,孩子们咋过啊,一家上有老,下有小,长这么大,上天还没如此对待过我们哈。他想。
他回到家里,长吁短叹,面无表情,背着手在屋里踱来踱去,这老天爷是咋的啦,谁得罪了你,他越想越想不开,他突然想到了林宇翔,想到了以林宇翔为首的啥子农科队,搞啥子鬼免耕技术嘛,得罪了上苍,于是上天要惩罚他们,才有了这样的灾难,对!就是这样,一定是这样的,想到这里,他有了一个决定……
他到几个贫穷而不懂科学的村民家里,用他的歪理鼓动着村民,村民们经他这一鼓动,纷纷要求和他一起跑到宇翔家,骂宇翔是扫帚星,种啥子免耕技术,破坏了莲花山的风水,所以上天惩罚他们,颗粒无收,纷纷要求宇翔赔他们的损失,若宇翔不给答复就赖着不走。
李长久,瘦高瘦高的,长相就是一个脾气急躁的人,在村里是出了名的混人,但他对老婆孩子和老人却很好,有了两个女儿,已经超生了,可他硬要他老婆再生一儿子,东藏西躲,终于生了一个儿子。两个孩子没户口,分不了田地,今年粮食又这样,一家人的口粮没了着落,他把全部的恨转移到宇翔头上。
宇翔爸面对一群村民在家门口闹事,说啥也不要宇翔出来,让她妈看着。他出门相劝,却咋也劝不动。
宇翔咋能让父亲遭受群攻呢,村民们这是无理取闹,但是他理解村民们的苦,推广农业技术,不就是让村民们有饱饭吃吗?不就是改变乡村贫穷的面貌吗?他想,他必须承担这一切,他说服妈妈,快步出家门,站在门口的一块大青石上,双手向大家示意,让大家静下来。他大声地对村民们承诺道:”乡亲们,有我林宇翔一口吃的,就有乡亲们一口饭吃,我决定把我家里的那头牛和我们家那头母羊卖了,买粮食回来分发给你们,特别是李长久一家哈,饿不着你那几个孩子和老人的嘛……”
正当这危急关头,老支书来了,他站在门旁边另一块大青石上招手示意,村民们见老村长来了,都安静下来,听老支书要说啥子!
老支书给村民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说一定把这事上报乡上,上面知道了这是天灾,一定会有政策下来……
村民们最怕、最敬的就是老支书,就连村上最混的李长久,也很敬佩老支书的为人。
因为老支书从来都是无私的,为村民办了很多实事,听了老支书的话,村民们才纷纷散去……
后来县农技站的农技师来到乡上,给村民讲解了,这年的灾害是天灾,是自然灾害,干旱过后,肯定会降暴雨,由于山洪暴发,带来很多的细菌和虫卵,它们大量繁殖,加上水稻遭暴雨山洪的冲刷,极易使稻株形成伤口,抗逆能力下降,...
还有很多因素让水稻遭受病虫危害,使得有些田的水稻颗粒无收……
村民们这才平息了对宇翔的怨恨!
后来国家政策也给予了灾情补贴。
宇翔也真的把那头母羊卖了,买了些急需的生活用品给村上的困难户,特别是村民李长久家救急……
事业上的打击几乎使宇翔垮掉,现在唯一的精神支柱只有晓兰了,可苍天太无情,竟连这唯一的支柱也要拆掉,宇翔怎能不病倒呢?
往期作品回顾
巴蜀之地
河清:小雅
巴蜀之地
河清:晨曦中的矿山(短小说)
“中原红木杯”第二届浣花文学奖征文启事
作者简介
佘建珍,笔名,河清,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人,彭山区作协会员,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作协会员,作品散见于《眉山日报》、《四川法制报》、《华西都市报》《彭祖山》等纸媒和省内外各级电子平台,发表中篇小说《瓠子湾的儿女》及一些短篇和散文以及大量诗作。
诗歌《活着的纯净》选入《四川省白衣执甲抗疫诗精选》,《中国精神》选入中华诗歌大全网。一些作品获省、区、仓央嘉措梵音海国际华语诗歌奖。
香落尘外书斋——香落尘外平台团队
特邀顾问:乔延凤桑恒昌
名誉总编:赵丽丽
总编:湛蓝
顾问:刘向东\蒋新民\李思德\王智林\张建华\李国仁\杨秀武\骥亮
总监:徐和生
总策划:崔加荣策划:柳依依暖在北方胡迎春尾子
主编:烟花清欢
编辑:莲之爱朱爱华陈风华风碎倒影连云雷朱晓燕
美编:无兮ETA张婷儿鱼的记忆。
播音部:
主播:魏小裴自在花开眉如远山西西
投稿须知: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