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宏网1直播聚聚聚1德宏百事通1APP
德宏吃货群
不知道去哪吃、去哪玩,点击进群
进群梦回德宏个展简介
王小川,成都市摄影家协会会员,《镜语德宏》专栏特邀摄影师。年赴云南芒市农场当知青,73年入党,75年提干,年调回成都工作。怀着对第二故乡的热爱和眷念,数十次回德宏采风摄影,足迹遍布德宏山山水水。其以德宏为题材的摄影作品被国家地理网、云南网驴游天下、新浪七彩云南、《中国国家人文地理》《中国广播歌选》《秘境》《今日民族》《华西都市报》等网站报刊采用。公开出版个人摄影作品画册《梦回滇西》,并自筹经费在德宏举办了4次个人摄影作品展。年,作品《德昂织布》获德宏风光大赛一等奖;年2月,作品《光邦神韵》入选由州委、州人民政府主办的“德宏民族团结进步摄影展”,并在昆明长水机场金色文化长廊展出。在纪念成都知青赴滇支边五十周年之际,我将近二十年来回德宏采风摄影作品汇集成展,以此倾诉远方游子对第二故乡的深情偏爱和眷恋,原计划本月中旬在州文化馆展出,因疫情和诸多原因改为网展,让我和知青战友们观第二故乡的美景,共同梦回德宏!十四团三营六连王小川
年3月16日(离蓉赴滇纪念日)
▲号界碑渡口
▲芒市孔雀谷
▲遮放树洞温泉晨浴
▲晨浴
▲晨浴
▲晚浴
▲夜浴
▲芒市三仙洞
▲金色芒市坝
▲贡米之乡-遮放允午寨
▲贡米之乡收割忙
▲贡米之乡收割忙
▲瑞丽姐东莱榕树王
▲瑞丽姐东莱榕树王
▲界河暮渡.瑞丽南畹河
▲陇川户撒坝之春
▲陇川户撒坝之秋
▲盈江晨曦
▲俯瞰盈江坝
▲丰收在望盈江坝
▲竹茷江中游
▲晨渡
▲晨光
▲彩云尽染大盈江
▲渡
▲生态大盈江
▲江中精灵
▲七彩大盈江
▲傣乡晨曦
▲朝霞尽染大盈江
▲参加婚礼之暮归
▲牛气冲天
▲亚州榕树王,占地9亩多,位于盈江县铜壁关
▲黄草坝秋色,苏典
▲采赏建花
▲采花归来
▲采花归来
▲采花现场跳嘎秧
“嘎秧”原是流行于德宏州傣族村寨的舞蹈。主要动作再现了傣族群众春播、薅草、施肥,以及收获中割禾、收打、扬场等一系列劳动过程,表现了傣家人劳动的愉快和丰收的喜悦
▲欢庆泼水节
▲欢乐的傣乡
▲欢乐的傣乡
▲节日的喊沙
▲丢包传情
▲丢包传情
▲体育竞技
▲体育竞技
▲大青树下欢度泼水节
▲盛装过节
▲采花现场千包饭
▲泼水节如里金旺
▲泼水节浴佛
▲为佛爷洗尘
▲洗尘
▲泼水之前万人嘎秧舞
▲国家非遗-万人狂欢泼水节
▲水的祝福
▲圣水赐福
▲圣水洗礼
▲将扎好的赏建树运到大盈江江心岛上
▲大盈江中泼水节
▲大盈江中泼水节
▲祈愿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尽情狂欢
▲水花放傣家旺
▲水花放傣家旺
▲喊沙泼水节-11团邓正明摄
▲水花放傣家旺
▲国家非遗-傣族孔雀舞艳成都国际非遗节
▲国家非遗-傣族孔雀舞惊艳成都国际非遗节
▲国家非遗-象脚鼓舞
▲国家非遗-傣族民间剪纸
▲国家非遗-傣族民间剪纸
▲国家非遗-傣剧
▲国家非遗-傣剧下乡
▲光邦神韵-省级非遗光邦鼓
▲傣族堆沙塔节
▲出洼节立幡仪式
▲出洼节诵经拜佛
▲出洼节诵经拜佛
▲欢度出洼节
▲拜佛
▲欢度出洼节
▲千灯节祈求平安,来年五谷丰登
▲千灯节祈求平安,来年五谷丰登
▲千灯节祈求平安,来年五谷丰登
▲千灯节祈求平安,来年五谷丰登
▲傣族婚礼
▲傣族婚俗拜老人
▲傣族婚俗
▲接新娘(干女儿出嫁了-王小川/文)
傣家的男孩满6岁后都要到奘房出家当和尚,数月后才可还俗。傣家人认为,没出过家的男人是缺乏教育的男人
▲欢度傣历新年
▲拜佛
▲斗牛
▲樵归
▲傣族织锦
▲纺线
▲丰收喜悦
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目瑙纵歌节是景颇族盛大的传统节日,目瑙纵歌意为大家跳舞,只有身临其境才能感受这一天下最神奇壮观的万人之舞。
▲双领舞
▲领舞
▲彩扇翻飞
▲刀光闪闪
▲花伞映美
▲缅甸克钦来共欢
▲今夜无眠
▲景颇族贺新房
▲景颇婚礼走草桥
▲景颇织锦
▲绿叶宴
▲景颇银泡舞
▲景颇祭祀舞蹈-金再再
▲景颇火塘
▲景颇刀舞
浇花节是德昂族在清明节后第七天举行的传统佳节,这天德昂群众都穿上节日的盛装,上山采花扮龙亭,第二天再到山下河边取水浴佛后开始泼水狂欢。现已列入国家级非遗。
▲下山取水
▲争相浴佛
▲泼水狂欢
▲德昂族水鼓舞已列入国家级非遗
▲德昂族水鼓舞已列入国家级非遗
▲德昂族水鼓舞已列入国家级非遗
▲德昂族水鼓舞已列入国家级非遗
▲德昂族传统织布荣获德宏08年摄赛一等奖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李腊翁在诵读德昂族创世史诗-达古达楞格莱标
▲德昂族火塘
▲德昂族烧白柴节
▲神秘的徳昂族婚礼是在晚上举行,这是新郎家的长辈唱德昂古歌为新人祝福
▲晚上十二时新娘被接走时的哭嫁
▲德昂婚俗-哭嫁
▲第二天新娘和新郎回娘家,新郎须洗碗挣表现
▲新娘加嫁妆,一起接回家
国家非遗传承人-曹明宽。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阿昌族创世史诗“遮帕麻和遮米麻”有阳传和阴传两种方式;阴传是一种神秘的传承方式。
户撒刀”因产自陇川县户撒阿昌族乡而得名。产品远销缅甸、印度、泰国。早在明朝就从戍边的汉族工匠那里学习和掌握了锻制刀剑的技艺并世代相传。其刀剑工艺精湛,削铁如泥,现已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图为该遗产传承人项老赛精心锻制户撒刀。
蹬窝罗-阿露窝罗节是阿昌族古老的传统节日,每年阳历3月20日举行,历时两天,是为纪念阿昌族祖先天公“遮帕麻”和地母“遮米麻”战胜危害人类的妖魔“腊訇”而举行的。
▲阿昌族祭谷魂
▲阿昌族传统织布
▲阿昌族过手米线
▲阿昌美女
上刀山-“阔时节”又称“刀杆节”。是傈僳族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每年农历初七晚开始举行。届时在长老的带领下祭奠祖先,人们要盛装举行惊心动魄,扣人心弦的“上刀山,下火海”等表演活动,展现傈僳人刀山敢上,火海敢闯的大无畏民族精神。
▲下火海
▲傈僳族排球赛
▲傈僳族乐队
▲欢度阔时节
▲傈僳族火塘
▲居住在芒市江东山上的汉族人,至今还保留着织土布,穿汉衣的中原文化。
▲汉族服饰只有在重大节日,活动才穿戴
▲居住在芒市江东山上汉族老人的三寸金莲-图说中原文化与南亚文化和谐共处
▲陇川汉族大包头
▲胞波节中方的牛车选美
▲胞波节缅方的牛车选美美
▲中缅友谊
▲中缅藤球友谊赛.瑞丽
来源:忆程旅游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视为侵权
编辑丨杨晓玲审核丨李武周朱边勇
注意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