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那点事
=====
说话、办事、写作,被称为是机关工作核心素质“三板斧”,而“说话”这件事又在很多时候决定了大家对一个人的第一印象、总体印象。
机关是一个讲究语言艺术的地方,有些话确实是那么回事,但不能说出来;有些话意思不错,但容易授人以柄;有些话本意是正面的,却容易产生反效果。可谓玄机多多。
01
“我的岗位(我们部门)重要/辛苦”
机关里部门职责分配不均、岗位忙闲不均是非常普遍的现象,既有单位长期以来的机制和习惯问题,也有当事人自我要求的问题,年轻公务员对此无需大惊小怪,更不宜轻易发表意见,默默地做好自己就够了。
然而,有些被安排在节奏快、压力大、任务重、领导容易“看见”的岗位上的年轻人,或是出于自己在组织中贡献相对较大的自豪感,或是出于加班加点多、负荷重的委屈感,或是两者兼而有之,言谈之间就难免会有意无意地彰显自己的“重要感”。
我曾经参加过讨论接收一名年轻同事小杨为预备党员的支部大会。
会上,小杨慷慨激昂地念着他的思想汇报:“……面对我所在岗位的特殊要求和高标准,我时刻不敢懈怠,工作之余抓紧点滴时间学习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在座很多老党员的脸色顿时一沉。
虽然最后会议通过了他的入党申请,但会后支部书记单独找他谈话,严肃地批评了他:“你的岗位特殊、要求高,别人的就不重要、要求就低了么?这话在机关里很得罪人你知道么!”
确实,每个部门、每个人都是组织这架大机器上不可或缺的螺丝钉,都觉得自己重要,至于谁更忙一点、谁做得多一点,领导和同事都看得懂,但自己宣扬出去就显得境界不高了。
02
“我明明已经……,怎么会……”
还是前面那位小杨的故事。
按照机关档案管理规定,每个部门设一名兼职档案员,负责做好本部门形成的档案资料的平时整理和预立卷工作,每年固定时间向机关档案室移交上年度的档案。小杨便是他所在部门的兼职档案员。
有一次,他向档案室的赵老师调阅一份本部门已移交的档案,对方回复说没有。小杨疑惑地说:“我当时明明整理好移交掉的,怎么会查不到呢?”赵老师一听这话就怒了,当场沉下脸来没再理会小杨。
小杨吓得不轻,想想平时工作中少不了要麻烦人家,事后又是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xidushibao.com/bbfz/124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