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网红了3年的火锅,才开第二家分店

今年,距离成都在年9月打败杭州、深圳、南京、西安、昆明等竞争对手,摘下继北上广之后的「第四城」名号,已经快要18年了!

我怀疑,你们中的大部分人,根本都不晓得这个名字是从哪里来的~

第一个提出成都是第四城概念的,是朱自清。

年,新周刊、华西都市报、新浪网联合举办了「再说第四城」的论坛,评出了成都是第四城名号的最佳选择。

同时,零点调查公司对各大竞争城市的高收入人群进行调研,结果是,成都是居住幸福指数最高的城市。

anyway,得了这个称号的18年,也是成都发展突飞猛进的18年。

当年的小超哥们应该都记得,蜀都大道两边的高楼是怎么一栋一栋拔地而起,年建成了宽窄巷子,年才开了太古里。

不管周边地市州有多大的意见,现实就是,成都已经踩在整个四川集中的力量之上,飞速发展起来了。

曾经觉得整个四川都是麻辣,但如今对比起来,重庆还在重口味的火锅和江湖菜里打转,而开到成都的全国网红店,是来了一拨又一波:

一杯冰淇淋¥68,一个甜品+饮料¥,一顿日料¥+……对于上面那些餐厅,这个价位似乎都是合理的。

但是说到吃火锅,现在能接受的价格大概就是¥80吧,比前两年涨了10块钱有没有?一想到人均超过的火锅,有多少人会觉得:是装X用的吧?请客才吃的吧?

↑但奇怪的是,成都人把这种叫做「重庆火锅」

也不知道为什么,成都人均超过¥的火锅店,就开始数量急剧下降。上升到¥,基本上掰着手指就能数得出来了。

成都真的容不下人均¥以上的火锅吗?

说到人均¥,当然是点爽吃够。而人均上升到这个高度之后,就很难再有「人气餐厅」,但是,有一家除外。

基本上每天一到饭点,等候区就已经排满了人。只要想到要吃一家对味道菜品环境服务有要求的火锅店,就绝对是它。

但就是这样一家餐厅,从年开店开始到现在,却还没有走出成都。

它在做什么呢?

*每周试锅,细微调整锅底的味道

不管是季节和天气对原料的影响,还是操作流程上的细小误差,都需要通过试锅来矫正。

三年来每周试锅+试菜,一共试掉上百口锅上千个菜品,才能在保持锅底味道稳定的情况下,对菜品不断优化和研发出新~

*一直在研发别的火锅店根本不可能见到的菜品

这家店的菜单,你要是点过就有直观感受:牛肉只是肉都是10种,豆腐10种,特色菜整整一页…总体菜品数量是普通火锅店的2-3倍。

作为招牌的麻辣脆,就是别家不怎么见到的荤菜。吃起来脆爽吸味,辣得很带感。

潮汕牛肉里最贵的胸口油、西餐里的王牌配菜芦笋、宜宾烧烤里最受欢迎的包浆豆腐、嫩滑牛肝、峨眉甄笋…等等等等。

每次看菜单都想说:这也能涮火锅?!

就连简单的蛋炒饭,用料的丰富程度也是令人惊叹。

除了常规的鸡蛋米饭小葱之外,还加入了折耳根、芽菜、火腿肠和贵州糊辣椒,现点现炒,上桌的时候热乎乎香喷喷~

更不用说当场剪开的鲜毛肚,每一块都是鲜脆无比,带着锅底的麻辣鲜香入口而化渣。

*把甜品和饮品做到比肩外面饮品店和甜品店的水平

大概甜品站的师傅,内心觉得这里是被火锅耽误的甜品饮品店吧…

鲜榨类、果茶类、奶盖类,每样都是好喝又有心思,完全不是复制外面的做法。

值得一提的是菜品的安全系数,店里随处可见孕妇、老人和小孩,对食物最最敏感的人群,都反映了每一个菜品的品质。

*完善服务体系,把每个服务员都训练成最标准化的样子

下面这个是我偷偷拍到的,当时服务员正在齐声朗读提供套餐的标准话术,远远一听还以为是误入了哪个学校的早读课堂…

并且一店44桌,一般火锅店的配置大概最多60人,他们配了90人。

前厅、服务员、传菜员,我觉得真不是我个人的感觉,颜值高精气神好,看起就舒服~

↑啊简直特喜欢他俩了,「我是新员工」「一星小园子」

*开了一家设计公司

咦?这…

不过,也许这才是它的细节总被人模仿却无法真正超越的原因?

所以,等到有些火爆的火锅店已经开到全国乃至全球,它的第二家店,才终于要出来了。

还记得当年一店开业的时候,一个「移步易景」不仅让业界震惊,也让吃火锅的人发现:成都还能有环境这么好的火锅店?

但这次,见到二店的总设计师,逛遍二店,我相信了她诚恳的那句话:

其实这里(新店)才是真正践行了移步易景的最佳作品。

那么,到底什么叫移步易景呢?

其实很简单,就是随着你人的走动、步子的移动,所能看到的景象,是一直在变换的。这最早是对《清明上河图》的描述,也是对苏州园林般错落景致的形容。

so,在一个火锅店里,怎么移步易景?

*在金融城CBD里开起整层的火锅店

首先要说的是,移步换景的基础,这家店的面积,有+㎡。占到了仁和春天国际广场的一整层楼。

*无敌的室内-室外感

走到里头,最让人奇怪的是,明明有蛮多包间,怎么好像超级宽敞,一点都感觉不到拥挤。

但要说桌子和桌子之间很远倒也不是,有些就挨得挺近啊~

这种空间感的来源,首先是真的很宽敞,一店+㎡,44桌;二店+㎡,61桌。

而另外的设计,简单说来就是「错落有致」。有梳有密,整体就让人觉得变化很多、非常舒服。走在室内,但给人感觉像走在露天的园林里。

*半开放的设计,既有热闹,又有距离

对于空间感的设计,我觉得最妙的,就是对「半开放式」的把握了。

比如这穿插在方形拱门之中的折角拼桌:

不停运用玻璃、木板、红砖墙、植物来隔开桌与桌,让一起吃火锅的人能看到彼此,感觉到火锅这种食物特有的热闹。但又不会觉得互相打扰。

说实话,这种设计,连用餐中途去上个洗手间,都会觉得逛起很有意思!

*我算是明白了为什么某些包间我从来没订上过了…

新店有两个包间延续了老店最受欢迎的主题:一个是星空,一个是「谜」。我吃了老店那么多次,从来就没有订到过这两个包间!

星空长这样:

而谜更有意思,是一个强度不高的单向玻璃,从外向里看隐隐约约,从里向外看清清楚楚。

而脚下的玻璃则更有艺术感:它是一块绿植景观。

除了它俩和很多半开放式的「包间」之外,也有几个极其私密,可以满足不同的需求。

*到底什么样的想法,才会给火锅店加上园林的小憩凳啊?!

新店的设计细节里,特别打动我的还有这个:

在包间的外面,设计有好几处像公园里的小憩凳一样的东西。

这个地方,是给社交压力过大、想从劝酒的酒桌上逃开一两分钟而准备的。你吃着火锅,随时可以到这里坐一坐。

不知道你,反正这个细节是瞬间戳中了我…

要论特立独行,这家店若不能算,那成都就没有什么火锅店还能算得上独一无二了。

从年到现在,好吃的、便宜的、花样繁多的、适合聚餐的…各种火锅店层出不穷。但是园里,只有一个。

只有它,会让我想到希望有一个特别好的火锅体验的时候,提前订位提前排队都要去吃。

只有它,会让我觉得多花一点钱在「吃火锅」这件事上面,是一件特别爽的事情。

并且,它是真正第一家让普通大众发现这件事的火锅店:那就是——吃火锅,也可以有格调。

每当有人说起园里就想到「贵」的时候我总会惯性反驳:它值啊。

不仅值,而且还让人欣慰,因为成都人显然是懂得欣赏它的值。才会一直排队等位都要吃它。

对我来说,反驳不仅仅是因为它本身,而是和我对所有「成都人就喜欢苍蝇馆子,贵的店就是开不起走」「只有麻辣才是群众口味,粤菜啥的不行」等等言论的反驳一样,凭什么?

第四城永远都不是只由城市自己的路边特色来决定的,而是足够的开放、包容,和有水准,才能够称得上。

我们的第四城,需要这样的火锅。

不要激动,擦亮眼睛,下面是趴体时间~

饭醉团伙局内人碰头会

园里火锅二店开业趴

包场一整天,

请你吃火锅!

园里火锅二店开业时间:

年6月25日

趴体时间:

6月24日11:30-15:00(中午场)

6月24日17:30-21:30(晚上场)

趴体地点:

园里火锅二店

高新区府城大道西段号仁和春天国际广场c座三层(唐宫楼上)

报名方式:

戳「阅读原文」,填写报名表报名~

本文系腾讯大成网饭醉团伙原创稿件。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和饭团合作,请联系何大星。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xidushibao.com/bbfz/1163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