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新闻新传媒时代的报业竞争ldquo

核心阅读:随着微博的异军突起,“微”字大热,“微时代”、“微传播”、“微电影”、“微评论”、“微情书”、“微投诉”……一时间,似乎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微”不了。“微新闻”也成了一个新锐词语,并经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审定,入选年度新词语,收录到《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中。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传播时代,微新闻是报纸满足读者的浅阅读需要,增加报纸信息量,再造报纸在新形势下的新魅力、新优势的竞争“利器”。

从报纸在新传播时代的实践出发,可以把短小灵巧的新闻称作微新闻,它一般不超过字。与报纸传统的短新闻相比,当下的微新闻在篇幅上更加短小,在内容上更加广泛,在文本上更加灵活。华西都市报、北京晚报是较早开设“微新闻”栏目的报纸,现在,微新闻栏目在国内报纸已经四处开花,省内就有今日早报、每日商报、温州都市报等多家报纸。台州商报从年1月开始,陆续开设了《微台州》、《热辣跟帖》、《声音》等多个微新闻栏目,刊发在“要闻”、“天下”、“商议”等不同版面。历次读者调查统计表明,微新闻栏目是最受读者欢迎的栏目。

一、在有限的版面中呈现更丰富的内容

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极大地推进了传播资源的全民化,带来了传播业的革命性转变,同时,也造成了报纸等传统媒体的危机。危机也激发了报业变革,报纸的内容、生产标准、新闻呈现方式和报业经营模式都发生了多方面的转变。在迎接挑战中,一部分优秀报纸和报人、投资人也重新积聚起信心。其中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就是曾在9年宣布“不会以任何价位”收购报纸的巴菲特,在最近一年投资了家报纸。

近年来,国内一批报人形成了共识——在网络时代,报纸依然在深度报道上具有优势。广州日报、新京报近年强化深度报道的实践,也取得了喜人的成功,深度报道已然成为报纸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另一方面,新闻实战同样显现,微新闻是报纸的另一件战略性武器。一张优秀的报纸,应该是“深”、“微”并举,相得益彰,共同构成报纸的优质内容。

去年8月20日台州商报第二版的“微台州”栏目刊登了5篇微新闻,分别是“中关村牵手三门湾”、“温岭农民领取全省第一张私人飞机营业执照”、“一公安局副局长受贿落网”等。每篇微新闻都具有一定的新闻价值,能够吸引读者眼球,都不超过字。精悍的篇幅,有时反而增强了新闻的张力。相对于网站的海量信息,任何报纸的版面都是有限的,只能精选一部分新闻线索做深做透,这就需要报纸更多地采用微新闻,增加新闻和资讯的数量,在有限的版面中呈现更丰富的内容。

二、满足新传播时代的“浅阅读”需要

从读者的阅读兴趣角度来看,即使报纸的版面能够更厚,也同样需要微新闻。年第8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国民平均每天读报时间为23.69分钟。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中国受众媒介“接触-使用”状态定量研究》显示,读者阅读报纸的时间,分散在上午、下午上班时间和晚间,时段分布呈现相对平缓的三波形态。这些调查结果,都证实了读者阅读报纸的快餐式、跳跃性、碎片化的“浅阅读”特征。

在信息爆炸的现今,读者确实希望对一部分特别关切的新闻穷根究底,甚至不厌其详。但对于每天发生的大部分新闻,读者并不想知道所以然,更乐意于在碎片化的短暂的时间里获取更多的信息,更在意获取信息的便捷性和趣味性。所以,报纸固然应该提供高品质的深度报道,同样为了满足读者的“浅阅读”需要,报纸作为内容生产者,必须供应简洁明快、轻松有趣的新闻和资讯,微新闻就是一种比较理想的载体。台州商报把微新闻作为一种标准配置,灵活运用在时政、社会、财经、娱乐等各大新闻领域,争奇斗艳,活色生香,给读者在轻松的阅读中带来精神的愉悦,潜移默化地培养读者的阅读期待。

报纸作为一般只有一天生命周期的产品,把微新闻做得异彩纷呈,更能贴近读者的浅阅读习惯。台州商报总编辑在去年末拜访发行大户的时候,惊喜地发现多家大户单位的负责人最喜欢看的是《声音》等微新闻栏目,有的把它们剪贴起来,有的把它们发到手机上,群发给朋友。在做强做透深度报道的同时,报纸大规模、系统性地运用微新闻,并做精做活,增加报纸的信息量,增强读者阅报的便捷性和趣味性,必然会带来丰厚的市场回报。去年末,台州商报的发行量创了历史新高,广告增速也居台州报业集团所辖报纸的第一位。

三、更加重视“筛选的艺术”

现代传播学的奠基人施拉姆在他的经典著作《男人、女人、讯息和媒介——人类传播概论》中提出,大众媒介的职责“是广泛、迅速而方便地提供信息……筛选的艺术也许是它们的运转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网络时代,报纸的这一职责并没有改变。而且,随着传播格局的进一步变化,报纸也迎来新的重大机遇。传播学界认为,网络时代首先是一个去中心化的过程,但随着信息的泛滥,又会出现再中心化。所谓再中心化,“指随着信息发布门槛的降低,网络空间的信息超过了个体处理信息的能力。在浩瀚的信息浪潮中,公民开始通过‘意见领袖’筛选信息、研判事实、进行新一轮的中心构建。”

从这个角度而言,记者和编辑如何从一天里的海量信息中,筛选出最有新闻价值、读者最需要、最爱看的新闻,让读者省时、省力、省钱,感觉比自己上网检索、浏览更方便,是报纸能否赢得读者的信任,成为新传播时代的“意见领袖”,再造报纸的优势的关键所在。微新闻也因此对报纸在网络时代的生存与发展,具有了更加重大的战略价值。北京可瑞德市场调查公司年对成都报业市场的调查显示,八成以上的报纸零售读者是网民,说明在这场传播革命的再中心化过程中,部分优秀报纸已经占得一定程度的先机。美国报业协会的统计也表明,在9年,美国报纸发行量的跌幅出现拐点,最近两年跌幅明显趋缓。

如果说,深度报道更考验采编人员的新闻挖掘能力,那么,微新闻篇幅极短,能否吸引读者,一目了然,对“筛选的艺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选准选足微新闻,另一方面,适宜微新闻的信息,一般不是重大新闻,在文本和编排方式上要更加灵活。

作为网络时代的一种新闻形式,微新闻需要传承5个W式新闻写作的简洁、精细,但不能刻舟求剑,固执于新闻的传统文本结构,而要学习网络文本的轻松、灵巧,更加重视读者的阅读体验,把读者的喜闻乐见列为更加突出的编排标准,有必要重视以下三个方面:

——精致的角度。台州商报要闻版的“微台州”栏目,以时政新闻、民生新闻为主,基本采用概述式文体。而社会新闻和娱乐新闻领域的微新闻,则开设“声音”栏目,精选一句或者几句当事人的话,再补充简明的说明。其他报纸还常常用数字串联财经类的微新闻,用漫画或者头像串联人物类的微新闻。

——精辟的评论。报纸正在成为“观点纸”,读者不仅希望以最短的时间获取最多的新闻,还需要了解对这些新闻的解读和评价。精彩、泼辣的微评论,往往能与微新闻相映成辉。台州商报的“热辣跟帖”,每期精选4至6条过去24小时点击量最大的社会新闻,每条再配上两三句精彩点评,极受读者欢迎。

——精巧的版式。微新闻是新闻的压缩饼干,在版面编排上要疏朗开阔,留白要多,一般以专栏的形式穿插在相关版面里。如果整版呈现,必须配大图片或者漫画,否则容易给读者带来阅读上的压迫感。

刘星/台州日报报业集团新闻研究所

本文刊载于《传媒评论》10月刊

浙报集团浙江传媒研究院媒介智库矩阵

《传媒评论》杂志前身为《新闻实践》杂志,浙江省唯一公开出版的新闻专业期刊。

“传媒圈”(







































北京中科医院假
北京中科医院十二年专注白癜风医学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nfhwj.com/bbfz/1043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