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我的国:凉山深处“绣花”人
9月18日,凉山州布拖县安乐乡火灯村。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老乡们,排好队,我们一个一个的发钱。
耿福能,好医生药业集团董事长,土生土长的大凉山人。眼下,火灯村的多亩附子成熟了,耿福能也把今年收购附子的现金带到了村里。
火灯村的附子产业,曾经得到过总书记的亲自关心——年全国两会,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四川代表团参加审议,耿福能围绕中医药产业参与精准扶贫,和总书记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
好医生药业集团董事长耿福能:总书记他问,(附子)有没有市场,他还问稳不稳定,不稳定,你今年种了,明年怎么办,他心里装着老百姓(这让我坚信)种附子或者中药材搞精准扶贫这个路是能走通的。
火灯村没有让总书记的牵挂落空——靠着种植附子,今年乡亲们户均增收元以上。时间回到几年前,这里却是另外一番光景。
好医生药业集团董事长耿福能:有一次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冬天下雪,学校里面的小朋友出来,(没有鞋)光脚跑在雪地里面,全部是血印,他的脚裂开了,当时很难受啊。
火灯村是凉山典型的贫困村,海拔米,以前村里人只能靠种植土豆、荞麦维持生计,贫困发生率曾经高达36%。家乡的贫穷,深深刺痛着耿福能的心。搞了多年中医药产业的他,决定带着乡亲们种植中药材——附子。然而要在这片大山的深处开辟出全新的产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好医生药业集团董事长耿福能:三年都拿到冠军,冠军我就亲自发钱。
布拖县安乐乡火灯村村民马查尼尔:我一年比一年好的。
今年,马查尼尔家附子的收成又是全村第一,卖了3万多块钱,而当初他却是村里最反对种附子的人。
布拖县安乐乡火灯村村民马查尼尔:以前种的是土豆,荞子,燕麦,种出来,一家人有吃的,担心种了这个附子,种的技术没有,卖不出去,什么都没有了。
矛盾最激烈的时候,马查尼尔甚至在村里放话——“种附子自己不会出一分钱、一份力”。面对不理解,耿福能和公司坚持了下来——乡亲们没有钱,公司就提供免费种苗;不懂技术,就请来专家手把手的培训;有顾虑,就实行保底价收购。慢慢地,火灯村种附子的乡亲们多了,看着产业发展越来越红火,马查尼尔也加入了进去,第一年,就挣了多块钱。
布拖县安乐乡火灯村村民马查尼尔:我们是没有见过那么多的钱,很高兴,一百一百的可多了。
今年,火灯村就将脱贫出列,乡亲们都说,要给家乡人耿福能记一功。不仅是精准发展脱贫产业,这两年,落实总书记要求,在这片大山里下脱贫“绣花”功夫的“家乡人”也越来越多。
好医生药业集团董事长耿福能:从县城到村里面30公里路,但是我们已经走了一个多小时,你看,显然很费劲。
这次过来收购附子,耿福能发现到村里的路不好走,他找到了第一书记陈祥君。年,四川向个贫困村派出了驻村第一书记,陈祥君也在那时来到了火灯村,几年来,村里大小事情,都会找到陈书记。
布拖县安乐乡火灯村第一书记陈祥君:解没解决好,要给这些村民一个满意的答复,最迟4个工作日,全部必须解决好。
所有问题按时解决,是陈祥君的工作信条,来村里四年,他的工作笔记写满了整整10本。而在火灯村,远道而来以此为家的脱贫干部不止他一人。、
省政府副秘书长省脱贫攻坚办主任省扶贫开发局局长降初:按照总书记要求,我们四川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始终牢牢把握了两不愁三保障的标准,把凉山彝区和高原藏区43个县作为我们攻克贫困的重中之重,投入各项各类扶贫资金是近亿,严格了考核评估,四川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决定性的进展。
正如总书记强调的——“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在脱贫全过程中,正是对精准的孜孜以求,才换来了经受得起考验的脱贫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累计有万贫困人口依靠产业和就地产业务工脱贫,万贫困人口实施了易地扶贫搬迁,贫困人口从年底的万减少到年底的71万。
“家是最小的国,国是千万的家”。每一位家乡人的携手努力,逐渐改换了家乡贫穷的面貌,而一个国家为了人民幸福,为了民族复兴的奋斗梦想,也在每一个人的努力中逐渐清晰,逐渐靠近。(来源:四川新闻)
长春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长了白癜风怎么办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nfhwj.com/bbfz/103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