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5,《温州都市报》第22版“开学周刊”报道我校年亲子嘉年华运动会,原文如下:
文化学习很重要,强壮体魄也很重要。温州市籀园小学年亲子嘉年华运动会日前举行,亲子跳绳、往返接力……运动场上弥漫着“全家总动员”式的运动氛围,一个从学校到班级再到家庭的梯队式,面向人人的运动体系日渐成形。
学校搭台,体育课有特色
功课表上,市籀园小学的体育课显得与众不同:一二年级有国际象棋课、形体课;三四年级有游泳课;五年级有足球课;六年级有篮球课。这些特色课程都有一定的技能指导性,面向全体,人人参与。除了普及型体育课程,学校的拓展性课程中还有健美操、武术等供学生选修。“这样的课程设置旨在尊重学生个性,挖掘他们的兴趣。”校长金子翔说。
学校的具体教学也处处体现对学生的尊重。游泳课实行分层教学,一个班配备2名以上体育老师,不会游泳和有一定游泳基础的学生区别教学。从五年级开始,男生女生体育课还实行分班教学,男生由男老师上课,女生由女老师上课。“男生和女生在体质测试中的成绩要求不一样,兴趣爱好也不一样。这样的授课方式更贴近学生的需求。”体育老师郑小真说。
少年体学院和亲子运动会则为学生和家长提供了展示的平台。体学院院长梅万利介绍,“少年体学院几乎每个月都有体育主题,如足球月、篮球月、跳绳月、游泳月等”。一年一次的运动会,更是孩子和家长们期待的盛会。
班级自发,集体锻炼兴趣高
在学校氛围的熏陶下,不少班级的学生和家长开始自发组织亲子运动项目。五(9)班有个“一二三”行动:一是指一个月组织一次科考探险、文化苦旅之类的主题活动;二是组建了女子篮球队和男子足球队;三是每月三次“大手拉小手,亲子走全城”夜行。
夜行安排在每周二晚上7点到8点之间,为了配合夜行,老师会减少当天的作业量。“因为是集体行动,孩子们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夜行是分组的,锻炼的不止是运动力,还让孩子们学会团队的概念,学习互相协调和迁就,家长也能相互交流教育心得,班级凝聚力提高了很多。”班主任张清宇说。在今年的亲子嘉年华运动会中,该班两个集体项目分获第一第二名。
全家动员,亲子感情越来越好了
今年的亲子嘉年华运动会上还表彰了十佳亲子运动奖,六(6)班的王嘉临家庭是获奖家庭之一。“全家运动最初源于一个‘体育作业’,暑假里,学校要求完成仰卧起坐等运动项目并做记录。在孩子面前,家长总要以身作则,不能造假。我们全家都开始运动起来了。”王嘉临妈妈说。让她意外的是,暑假作业完成了,运动的习惯却被保留了下来。如今,全家人每周都会进行两三次锻炼,妈妈带着女儿一起做瑜伽,爸爸带着女儿游泳跑步。“运动不再是一个人的作业,亲子感情也变得越来越好了。”王嘉临妈妈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