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成都市召开新经济发展大会,
勾勒出新经济发展蓝图。
成都新经济发展战略目标
到年:
●新经济产值达亿元以上,新经济总量指数排名进入全国第一方阵基本形成。
●力争全市新经济企业达到10万家以上,其中独角兽企业7家以上。
●独角兽企业7家以上,潜在独角兽企业60家以上,科技创业者规模突破28万人。
成为新经济的话语引领者、场景培育地、要素集聚地和生态创新区,建成最适宜新经济发育成长的新型城市。
产业体系
成都将坚持以新技术为驱动、以新组织为主体、以新产业为支撑、以新业态为引擎、以新模式为突破,重点发展数字经济、智能经济、绿色经济、创意经济、流量经济、共享经济“六大新经济形态”,构建具有成都特色的新经济产业体系。
为建成最适宜新经济发育成长的新型城市,成都将走一条明确的路径,即:
以新技术为驱动
以新组织为主体
以新产业为支撑
以新业态为引擎
以新模式为突破
其中,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是表现形式,新技术、新组织是驱动力量,共同构成集成、协调、系统的新经济发展路径。
数字经济
着力发展数字经济。要加快发展资源型数字产业、技术型数字产业、服务型数字产业。
发展数字经济不仅要实施大数据应用示范工程,还要建设全市大数据共享开放平台。同时,加快发展技术型数字产业,率先开展5G网络试点,推进信息终端、下一代互联网IPv6芯片和系统设备等关键产品的研制和产业化。
成都天府软件园▲
此外,成都还要加快发展服务型数字产业,重点发展电子商务、数字金融、智慧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建设全球软件制造基地和世界软件名城。
智能经济
着力发展智能经济。要加快推进智能制造、要大力推动智能服务、大力研发智能产品。
成都将大力推动智能制造,积极引导企业用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同时,推动智能服务,促进人工智能与物流、金融、商务、医疗、旅游等重点行业和领域融合发展,大力发展智慧物流、智慧金融、互联网医疗和智慧办公。
成都天府软件园▲
成都还要大力研发智能产品,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加快发展脑科学、生物识别、虚拟现实、工业互联网等产业。
绿色经济
要着力发展绿色经济。推动绿色资源的转化利用,大力发展绿色产业,积极推动绿色生活。
都将推动绿色资源的转化利用,积极构建城市能源互联网,建设清洁能源受端城市和市场化示范基地。持续推动全域增绿,推动绿色资源转化为绿色产业,不断把绿色资源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和综合竞争力。
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
同时,着力发展生物材料、石墨及碳素材料等新材料,打造国家级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分布式新能源、光伏能源等产业。聚焦节能环保领域,围绕治霾、治污、治土等领域,发展技术研发和装备制造产业。 在绿色生活上,成都将大力培育绿色消费文化,建设绿色消费体系,在城市建设中加大新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产品开发利用,积极发展绿色交通、绿色休闲、绿色餐饮等绿色业态,建设宜居生活城市。
创意经济
要着力发展创意经济。通过大力促进知识创造、推动创意设计、发展创意体验,建设西部文创中心。
成都将着重培育具有“蜀”味的原创IP经济,重点推进手游电竞、历史文学、音乐制作、影视动漫及网络视听等领域产业发展。同时,大力推动创意设计,办好国际非遗节、创意设计周、音乐产业博览会等精品活动,建设中国数字创意之都和国际音乐名城。
腾讯众创空间▲
此外,成都还要发展创意体验,把文化创意、深度体验和生活美学融入市民的衣食住行。结合乡村振兴战略,依托天府农业本底,促进田园文创、农耕体验等创意农业发展。
流量经济
要着力发展流量经济。要提升流量承载力、要提升流量控制力、要提升流量运作力。
成都将以内陆自贸试验区建设为重点,结合创交会、西博会等重大展会活动,充分利用中法、中德、中意、新川等国别产业合作平台,加快跨境电子商务、离岸金融结算、创新创业等国际经贸合作。
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
在提升流量控制力上,加快推进“总部成都”建设,高度重视轻资产和高能级项目招引,全力争取“六类”强企业来成都设立区域总部、研发中心、采购中心、财务管理中心和结算中心等功能性机构。
同时,主动融入“一带一路”,高水平建设国际空港枢纽、国际铁路枢纽、国家级高速公路枢纽,打造全国重要的信息通信节点、数据中心和国际信息港。
共享经济
要着力发展共享经济。大力发展生产性、生活性和公共性服务共享经济。
未来,成都要通过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多种方式,推动办公空间、生产线、研发中心等创新资源共享,提高资源有效利用率和生产服务供给能力。
菁蓉国际广场▲
同时,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共享经济,精准把握分众化需求,垂直细分衣食住行生活服务领域,开发面向商贸流通、教育、医疗等领域的新型共享应用软件和平台,努力建设共享经济发展的策源地和领先城市。 不仅如此,成都还要进一步打破信息壁垒、制度障碍,重点推动政府闲置资源和能源、交通等领域公共设施资源共享。
七大应用场景
成都提出要大力构建与新经济发展高度契合的多元应用场景,促进新技术推广应用、新业态衍生发展和新模式融合创新。
构建“七大应用场景”,培厚新经济发展市场沃土:
要大力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要大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要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创业。
要大力推进人力资本协同。
要大力推进消费提档升级。
要大力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要大力推进现代供应链创新应用。
人才培育
推进“蜀才归蓉”,除瞄准国家“千人计划”“万人计划”专家,引进有影响力带动力的人才和团队外,还将培育一批“猎头”公司,建立对企业和创新团队引进使用新经济人才的奖励制度。
成都将加强新经济人才培育,鼓励新经济平台企业与在蓉高校联合办学和深度合作。建立年收入50万元以上的新经济人才库,推行人才绿卡制度。同时,在全市范围内选派一批优秀干部到新经济领域知名企业嵌入式学习。
成都服务
成都将大力推进消费提档升级,紧盯消费新需求、新热点、新模式,打造互联网时代的“成都服务”和“成都消费”品牌。
具体来看,成都鼓励发展个性消费、定制服务、定制消费,以满足不同群体的多样化消费需求。 同时,培育和引进更多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知名品牌,推动“成都消费”向品牌化、高端化、国际化方向发展,打造国际时尚之都。
信息来源:成都日报、华西都市报
编辑:严沁珂
新浪微博:
成都高新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xidushibao.com/hxdsbyx/109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