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的成都
将是这般模样
注:红线范围为调整后的中心城区。制图/杨仕成
这里,属于国家区域经济“第四极”国家级城市群,龙泉山由外围生态屏障变为城市中央绿心,它一侧是延续着巴蜀文明和天府文化的中心城区,另一侧则是朝气蓬勃生机盎然的东部城市新区。自行车、公交、地铁、高铁,各种交通工具,无缝对接;森林公园、绿地、绿道、河流串联其中,一幅人与城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卷徐徐铺开……
7月5日,成都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规划建设新举措”,对当前正在加快推进的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等内容进行了亮点介绍。发布会上公布,成都城市发展总目标为“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城市布局由原来的“两山夹一城”转变为“一山连两翼”。以龙泉山为界,西边为中心城区,东边则塑造全新的东部产业新城。
这意味着,成都阔步迈向“双城时代”。
总目标
新一轮城市总规修编
成都城市发展总目标确定
年3月,成都启动了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以下简称“总规”)修编工作。
年4月,国务院正式批准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正式确定成都为国家中心城市,赋予成渝相向发展,打造国家区域经济“第四极”的历史使命。
围绕着夯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规划基础的新一轮城市总规,发布会上公布,修编的年限至年,重点包括了三个方面,提升城市目标、城市性质和城市职能,优化城市空间结构、重塑城市经济地理和优化城市环境,完善城市功能配套。
目前,该总规还在修改完善中,待修改完善报相关部门后,将再报住建部审查和国务院审批。
新布局
城市新布局“一山连两翼”
龙泉山成城市绿心
城市发展在国家城市群中战略定位的不同,决定了城市格局的调整。
新的城市总规,明确要优化城市空间结构,重塑城市经济地理。成都原来圈层式的发展格局打破,中心城区范围由原绕城高速以内区域扩大至所有的市辖区,具体包括金牛、武侯)、龙泉驿、双流等11个行政区以及高新区、天府新区直管区(为11+2的区域结构)。
而最为重要的是,整个城市布局发生了改变。原来龙泉山和龙门山夹着中心城区的“两山夹一城”转变为“一山连两翼”,龙泉山由原来的生态屏障转变为城市绿心,而两侧分别是中心城区和东部城市新区。
五分区
五大分区发展定位确定将规划城市东西轴线
城市总体发展布局确定,那各个区域该如何找准自己的位置,避免同质化,形成差异化协调发展?
“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是成都调整城镇空间布局,重塑经济地理的基本方法。发布会上正式公布了五大分区的发展定位和具体范围。
此外,在现有成都的南北城市轴线基础上,还将规划东西城市轴线。
“城市轴线对城市发展来说非常重要,基本上所有的大城市都有。以前的城市布局只需要一个南北轴线,现在新布局多了一个新的城市,因此我们在原来城市的基础上规划了东西轴线,东南西北能实现平衡发展。”发布会上,成都市规划局局长张瑛解释道。
目前,东西城市轴线的具体线路还在选择当中。
权威解读
成都市经信委主任施跃华:
优化产业布局五大分区差异化发展
产业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命脉。
城市空间布局优化后,产业发展将如何规划?
发布会上,成都市经信委主任施跃华公布了五大分区的工业产业布局,成都将优化工业产业布局,实现差异化发展。同时透露,《成都市工业空间布局规划》目前正在修编,全市将布局20个工业园区和10个工业集中区。未来5年,成都将打造2-3个具有全球影响力和国际产业竞争力的园区,争创1-2个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10个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发布会上,成都市经信委主任施跃华公布了五大分区的工业产业布局:“东进”区域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南拓”区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新经济;“西控”区域制造业向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型转型发展;“北改”区域依托国际铁路港,发展适欧、适铁先进制造和物流商贸等外向型经济;“中优”区域发展先进生产性服务业和都市型工业。
“成都制造业中心东移,龙泉山东侧将成为工业空间增量的主要拓展区域和工业经济增量的主要承载区域。”施跃华介绍,成都将促进简州新城、淮州新城、空港新城等重点区域工业加快发展,东侧成为开辟“成都制造”第二战场。
权威解读
成都市规划局局长张瑛:“中优”和中心城区概念不同
发布会上,首次公布了“中心城区”和“中优”的范围。
中心城区范围具体包括金牛、武侯、龙泉驿、双流等11个行政区以及高新区、天府新区直管区(为11+2的区域结构)。而“中优”区域则是现有中心城区五城区,还有龙泉驿区、郫都区、新都区、双流区、温江区、天府新区及高新区。对比中心城区,少了青白江区。这是为何?
“‘中优’和中心城区的概念并不相同,所以有范围不同是正常的。”成都市规划局局长张瑛解释道,中心城区范围目前是将成都所有设区的区县包括进来,而“中优”“东进”“西控”等五大分区的划定则是依据城市的发展历史和资源禀赋来划定的,因此不同。至于有些区县同时属于不同的分区,比如双流区既属于“南拓”也属于“中优”,也是因为按照城市资源来看确实符合分区的定位。
同时,张瑛透露,“东进”规划借鉴了雄安新区城市规划理念。在布局上,形成空港新城、淮州新城、简州新城、简阳(微博)城区等产城相融的功能板块。在空间上,构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多组团集约紧凑发展”的城市肌理与形态。在功能上,推动部分国家中心城市职能向东部延伸,高标准规划建设一批重点功能区、重大功能性设施,同时依托龙泉山森林公园、国际航空港等规划建设20个左右的特色小镇。
昨日下午成都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的发布会,发布了关于编制《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行动计划》的有关情况。
成都新一轮的城市建设行动计划
这些重点你都GET了吗?
▼▼
“11+2”的区域结构调整后的中心城区范围
调整中心城区范围。为打破城市圈层式发展格局,将中心城区范围由原绕城高速以内区域扩大至所有的市辖区,具体包括金牛、武侯、龙泉驿、双流等11个行政区以及高新区、天府新区直管区(为“11+2”的区域结构)。
“一山连两翼”,龙泉山成为城市绿心“一山连两翼”
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布局形态。将城市布局由原来的“两山夹一城”转变为“一山连两翼”,龙泉山由原来的生态屏障转变为城市绿心;在现有南北城市轴线基础上规划东西城市轴线,形成整个城市南北向、东西向联动发展格局,并制定了“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差异化发展策略。
图解“东进”、“中优”市域分区发展规划图
东进东进区域空间结构图
区域定位:
“东进”区域是全域发展格局中的国际门户、产业新城和城市永续发展新空间
发展战略:
“东进”规划坚持产业分区、集约开发、集群发展,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重心东移,空间上形成空港新城等产城相融的功能板块,开辟经济社会发展“第二主战场”。
中优形态格局优化示意图
区域定位:
“中优”的核心是传承巴蜀文明、发展天府文化,保持和彰显成都的历史文化特色。
空间布局:
包括现有中心城区五城区,涉及龙泉驿区、郫都区、新都区、双流区、温江区、天府新区及高新区。
发展战略:
“中优”从城市面临的最突出问题入手,通过腾笼换鸟,降低开发强度、降低建筑尺度、降低人口密度、提升产业层次、提高城市品质,进一步优化城市空间形态、强化国家中心城市的极核功能、优化提升城市业态,发展商业中心、总部中心、文创中心,形成高端服务集聚区,提升城市的宜居性和市民的归属感。
“一轴两山三环七廊”天府绿道系统天府绿道体系图
加快建设“一轴两山三环七廊”天府绿道系统,以其为抓手全面推进我市生态绿化系统建设。其中锦江轴天府绿道、环城生态区天府绿道、三环路熊猫绿道“一轴两环”将于近期启动建设,年春节前位于环城生态区34公里的一期工程将对公众开放,到年基本建成“一轴两环”天府绿道。
年新建中小学幼儿园所新川创新科技园将修建幼儿园效果图
高品质建设一批城市重大功能性设施,建设奥体中心、国际足球中心、城市音乐厅、露天音乐公园、音乐坊等一批高标准的文体功能设施。加快补齐区域功能差异短板,至年新建中小学、幼儿园所,其他各类社区服务设施处,构建城市社区服务设施体系,为建设和谐宜居生活城市提供坚实功能支撑。
构建“快慢相济”的城市路网体系一方面加快推进高、快速路系统建设,到年建成“3环15射”高速公路和“3环15射”市域快速路网;另一方面加快构建和完善慢行交通系统,构建以环加放射的干线系统与众多围绕轨道交通站点形成的片区网络相互衔接的慢行交通体系。据悉,近期将重点打造“5+N”慢行交通系统。
“8+X”条城市通风廊道在成都的最新规划中,成都确定将在东北和西北处的城市主导风向上,规划8条米宽的一级通风廊道及若干条二级通风廊道,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打造成都头顶的“新风系统”。
本文来源:华西都市报、成都高新、成都日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有侵删
赞赏
长按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地址北京哪治疗白癜风最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xidushibao.com/hxdsbsj/74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