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积山女导游想聊麦积山石窟可以加微信说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李逢春吴柳锋摄影刘陈平

秦岭西,陇东天水。

多年前开始,一群匠人对一座山凿窟造佛,叮当锤声回响千年,“崛起一块石,高百万寻,望之团团,如民间积麦之状。”(五代王仁裕《玉堂闲话》)。麦积山石窟,中国四大石窟之一,属于佛入中原从西域向汉地的枢纽地。

27岁的李欢,正踩着历史尘土,把游客带进多年前的麦积山石窟。随着“丝路之魂”高调闯入成都,这个地道的甘肃天水妹子,跟着麦积山的艺术瑰宝,一起来传播厚重的历史文化。

元旦期间,“丝路之魂·敦煌艺术大展暨天府之国与丝绸之路文物特展”迎来观展高峰。成都博物馆前排队等候参观的队伍,成为天府广场一道独特的风景。

丝路之魂丨你在成都,心向西域

敦煌,麦积。

沿壁画闭目而行

一个佛入中原的奇妙旅程

《从克孜尔到麦积山》是“丝路之魂”的一部分,从公元前1世纪起,佛教始传西域,西域重镇疏勒、龟兹、高昌等地开始开凿佛教石窟,其中龟兹石窟以克孜尔石窟最为典型,带有明显的中亚风格。

李欢代言的麦积山石窟,始建于公元年五胡十六国后秦时,是中国四大石窟中唯一十二朝无断代呈现作品的石窟,现存泥塑、石刻造像多尊和千余平方米的壁画。多年前,记者曾在甘肃天水一睹麦积山石窟,地势险峻,栈道狭窄,作品精雕细镂。正如杜甫诗云:“乱水通人过,悬崖置屋牢。上方重阁晚,百里见秋毫。”

成都博物馆的展厅里,从克孜尔入口走进去,三三两两的观摩者在壁画和佛雕前驻足,像在沉思。沿着每幅壁画往前走,如果闭目而行,可以想象成在丝路上由西向东,从五胡十六国走到南北朝、隋唐,甚至再到宋元,路过敦煌,再到麦积山,走完一个佛入中原的奇妙旅程。

1月1日中午,成都博物馆,人潮涌动。身高1.75米的李欢,在昏暗展区很容易就被发现。这几天,第一次来成都的李欢,每天都从克孜尔的入口走进去,一直走到里面的麦积山展区。以前只在麦积山险峻栈道上讲解的她,来到成都博物馆,幻化的历史走廊把几大石窟艺术串联在数百米的通道里,让这次室内讲解有了完全不同的美妙感。

“你们看,麦积山的佛像就不像前面龟兹的,龟兹的人物是西域风格的,是开放自由化的,男性上身裸露,体现的是线条和腹肌,下身穿着长裙。但到了我们麦积山,就不一样了,男身女像,慈眉善目,面容柔软亲切,石窟艺术呈现中原汉风了。”李欢指着佛身一处处微小细节说。

“姐姐,麦积山有没得飞天?”沉浸于讲解的李欢被稚嫩的女童声问住。对于女童这样类似的问题,李欢说,这是难以回避的比较,敦煌的知名度确实要比麦积山要大。但她遇到这样的问题,会马上从讲解中暂时跳出来,然后告诉所问的人:飞天是跳舞的伎乐师,敦煌有飞天,麦积山也有,有5幅《薄肉塑飞天壁画》;敦煌彩绘灵动感强,而麦积山的飞天则立体感强,五官、手、脚等都用浅浮雕塑造。

非诚勿扰丨只谈石窟,不谈火锅

石窟,火锅。

遭遇世俗的骚扰

只谈麦积山石窟不闲聊

作为和文物历史打交道的人,刚见面时,李欢指着胸前的铭牌,大嗓门地说:“我是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讲解员李欢。”作为丝路之魂的最东端文化瑰宝,麦积山这次派来4名讲解员,她们都对麦积山宗教历史知识精通,建于什么朝代,哪个窟有几尊佛,都倒背如流。

李欢在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工作4年多,每天的工作就是站在悬空一般的栈道上、开放式的石窟前,给大家介绍每一尊佛像。年,她还上了一次央视《远方的家》,那次出镜让她特别高兴。这次到成都,“也跟出镜一样高兴”。

这几天,大多成都参观者给李欢留下深刻的印象。除了追问有没有飞天的小孩,还有很多对文物历史痴迷的“真爱粉”。李欢记得有一名30多岁的男子,中午不吃饭,一整天都呆在《从克孜尔到麦积山》区域,会在一尊佛像面前盯很久,遇到她,会问一些专业的问题:为什么龟兹壁画会偏向自由化风格?地处秦岭西的麦积山石窟为什么是中原风格?为什么多年前的匠人,把麦积山的佛塑成内含笑的模样?凡此种种,让李欢觉得,文化是穿越的,完全没有地域感。

不过,李欢可不只遇到这样的“真爱粉”。

前两天,她在讲解的时候,有一个大学生模样的年轻男子一直跟着听,讲解结束后又问一些佛像方面的问题。她解答的时候,年轻男子说,我对麦积山的石窟很感兴趣,你这么忙,能不能加一下







































中国白癜风医院排名
北京看白癜风疗效最好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xidushibao.com/hxdsbsj/690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