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资本市场50人论坛
作者:K50智库
信用崩塌真恐怖,债券跌的比股票都猛!
永城煤电控股集团一只10亿元短期债券意外违约,引得市场议论纷纷。最近18天内,主体信用等级同样是“AAA”级的永煤控股和华晨汽车两家地方国企,先后爆雷。
陆续违约的方正、紫光、华晨、永煤等高评级主体,严重伤害了非银特别是资管。
观点A:
昨天一直在处理债券违约潮的问题。这轮国企主动逃废债,对市场的冲击刚刚开始。机构大规模赎回已经发生了。
这次华晨宝马、永城煤业出现的违约,只是冰山一角,底层的逻辑有这些:
1、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央行以前退出宽松的货币政策,但是企业经营和造血能力的恢复速度赶不上信用收缩的速度。上一轮(年)民企出清,这一轮国企出清。背后是经济复苏的弱势,可持续性会较差。
2、国企宁可冒着掉脑袋风险逃债,说明了什么,当然是极度的困难。实体经济、地方经济真的困难
3、信用违约事件,直接导致机构信心崩溃,直接开始大规模赎回,我知道,已经开始了。
观点B:
过去几年最赚钱的大佬可能是百亿级私募们,但是从行业平均值上说,最赚钱的细分行业,肯定是固收圈。因为国内债券走了一个年至今的超级牛市,第一个顶部是年初,第二个顶部是今年,但是即使如此,也还是一个头肩顶,而不是A股很惨烈那种倒V顶,所以大家赚的钱都是落到口袋里的。——这种造富效应哪里是牛几年熊几年的股票可以比的?在年最疯狂的时候,有一篇文章刷屏了,《职业生涯还剩bp了真是细思恐极》,里面明确说到:“申万说10年国债能到1.7%,突然发现我们的职业生涯还剩bp了,好恐怖。”一位交易员戏谑地说。此前有业内人士表示,市场收益率下的太快,迟早下无可下,“我们现在赚的每一分钱,都是透支职业生涯换来的。”此言获得不少赞同。——谁也没想到,当时这种言论出来不久,债券就马上见了一个阶段性顶部,后面是年因为疫情才再次突破。
观点C:
我以前经常在私下场合diss茅台省,今天看了HN的表现,我要向茅台省道歉,茅台省虽然穷且债务重,但是铁骨铮铮,公募债说不违约就不违约,起码现在看还是说到做到的。煤炭省领导也一直在坚持重组和优化国企,甚至为企业站台;环京省只做不说默默做着安排和协调工作。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市场从业者应该为这些勤政、有担当的领导点赞!
信用债市场就是会有信用债违约,作为市场人士都会尊重这点,我个人对刚兑和国企信仰看法也偏负面。但我们谴责的是始乱终弃的渣男行为:即ZF在需要债券投资者信任的时候帮企业做大资产,而出问题后就拒绝市场化处置资产,甚至低价划转企业核心资产的行为。
今天我和大家一样都是吃瓜群众,但如果逃废债的风气蔓延,各个省都效仿,早晚有一天,我们所有人都将是受害者,信用债市场也将崩塌。所以,号召大家一起抵制逃废债的行为,良好的市场氛围需要各方一起维护!
观点D:华西证券+江海证券
本次信用事件梳理——多起独立事件聚集引发的风险偏好及情绪异动:
1)11月10日,YM未能按时兑付本息,构成实质性违约,成为本轮信用债市场情绪突变的导火索。
2)11月11日,在财报数据改善且无明显事件冲击的情况下,联合评级将WQ集团两只债券评级由AAA下调至AA+,引发市场对经营状况的猜想;同时,同业开始讨论国企逃废债行为的学习效应,担心被其他同类型企业效仿,悲观情绪进一步发酵。
3)11月12日,在没有新的信用事件发生的情况下,市场开始进一步将近期密集发生的信用事件加以联系,风险偏好变化开始进一步向其他信用债传导,部分与YM、HC、青海模式具有相似点的信用债也开始遭到市场的抛售,恐慌情绪横向蔓延;部分债基因持有违约债券导致净值下降,遭遇份额赎回,开始通过抛售高等级及流动性较好的债券及在资金市场拆入资金的方式应对赎回压力。
江海证券屈庆分析称:
(1)信用环境一旦被破坏,要重新建立就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前几年民企违约多,所以后来它们的融资环境恶化,一直没有真正的恢复。从整体信用债融资功能角度看,16年后违约加剧后,信用债融资占社融的比例明显下降。虽然19年以后有所改善,但占比一直没有恢复到过去的高位,说明信用环境一旦破坏了,再建立就非常的难。未来中国经济依然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本身的宏观环境就不利于建立良好的信用环境,如果社会各个部分对信用的建立又不重视,并且主观上去破坏信用环境,那么信用环境只会越来越差。
一旦信用环境恶化,注入流动性是否有用?没用。流动性的注入只会缓和金融市场流动性的紧张,而无法改善企业的信用资质。实际上,企业信用资质的改善,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
(2)信用环境的恶化,最终会伤害实体经济。客观的说,实体经济的好坏决定信用环境的好坏,而信用环境的变化又反过来影响实体经济。最近违约的一些企业,既有实体经济相对低迷的客观环境(经济不行,债务压力大),也有企业不重视信用环境的原因。但如果企业主观上不重视信用,企业违约行为又会加剧信用环境的恶化,最终伤害到实体经济。不管如何,信用债融资占社融比例接近10%,而未来信用债到期压力不小,如果信用环境恶化了,企业再融资难度加大,可能引发实体经济的恶化。
(3)短期而言,投资人对信用债违约担心加剧,可能形成逆向选择。无序的,尺度较大的信用违约,最终会在损害持有人的合理利益的同时,彻底伤害投资人。极端情况下,投资者会选择一刀切的规避信用债。客观的说,现在信用债的投资价值本身就不高,还要面临违约的风险,投资者只会完全抛弃信用债,转向利率债。
观点E:财新
观点F:南财号
今天早盘三大指数集体下跌,一大早就有人问,是昨晚信用债大跌被火了一把,带崩了今天的A股吗?
国泰君安策略首席陈显顺回答,有可能。陈显顺认为,信用债的大跌可能会影响市场整体的风险偏好,虽然市场是股债交易隔离,但因为产业链传导、信用收紧预期(社融/信贷数据可见苗头),将联动权益(A股)风险偏好下降。
但是在风险偏好下降的背景下,低风险特征的股票可能会受益,即大家会为业绩确定的低风险公司买单。所以,尽管风险偏好下行但空间有限,市场仍然维持3-点震荡格局不变。
业绩确定的低风险公司指什么?陈显顺推荐可选消费+中国制造。
陈显顺认为,在当前全球经济复苏的大背景之下,低风险特征不意味着低估值的股票,而更需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xidushibao.com/hxdsbsj/139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