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明庆院坝

院坝

杨明庆图

网络

-当代文学微刊-

院坝是几家人共用,张家、杨家、王家,分居院坝的左中右,清一色小瓦房,木门木墙木格窗,房檐滴水落在院坝里,砸出一排小坑。院坝正前,是3家人的自留地,一年四季,种着新鲜的蔬果。岁月流转、时代变迁,这方寸之地,上演着几户人家几代人的喜怒哀乐。

院坝是孩子们的游乐场,凹凸不平的地面上依然能滚出流畅的铁环,女孩子们的皮筋和沙包也花样百出。即便是在地上画个棋盘,用小树枝和小石子当棋子,也能下得有滋有味。玩弹珠、过家家,院坝上的童年无忧无虑。

院坝也是晒场,新收的谷物,需要趁着晴好的天气晒一晒,才不会在仓库里发霉变质。四四方方的大晒席在院坝铺开,麦子、谷子,从箩筐里倾泻而下,堆成一座座金黄的小山。母亲拿起竹耙,把它们均匀地抹开,最后平顺得像一张崭新的奖状,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山雨欲来时,三家人的麦子都还齐齐地躺在院坝里。王家婆婆见势不妙一声大喊,要下雨了,快收麦子。另外两家却无人应答,全都没在家。

婆婆赶忙招呼只有七八岁的孙儿,一起帮忙收麦子。孙儿不解,为什么婆婆不收自己家的,偏要先收杨家和张家的。眼看大雨就要落下,婆婆来不及解释,好在这套活计几十年来已经炉火纯青,三下两下,便将两家人的麦子收进筐里,搬进了屋。再回头来收自家的,雨却下了下来。

孙儿抱怨,婆婆糊涂,要不是先去收别人家的,自己家的麦子怎会淋雨。爷爷却笑着说,婆婆做得对,爸爸、妈妈也说,婆婆做得对。

夏夜的院坝是三家人纳凉的地方,各自搬一把椅子,一把把蒲扇轻轻摇动,细数着十里八乡的鸡毛蒜皮、家长里短。不知谁提议,把院坝改造一下,虽时间久远,但院坝终归是泥土夯实的院坝,一到下雨天,就变得湿滑泥泞,走路容易摔跤。把院坝打成三合土,下雨天不用再踩泥水了,打扫起来也方便。

大家一致同意,第二天,老老少少全体出动,拉石头、运沙砾、捣砂浆,很快把院坝改造成一块四四方方光滑如新的镜子,仿佛能照出几家人幸福的模样。几天后,三合土干了,小伙伴们在新的院坝里撒开了花,铁环滚得更溜,陀螺转得更欢。

张家的小儿子考上省城的大学,十几桌的宴席在院坝里铺张开来,张灯结彩、鞭炮齐鸣,谁知竟成院坝最后的辉煌。年轻人终究要走出院坝,去更广阔的天地,找寻所谓的出息。一只只羽翼渐丰的小鸟,陆陆续续地飞走,打工的打工,求学的求学,远方——成了有出息的代名词。

后来,院坝就变得越来越沉默,越来越空旷。

(年7月24日发表于《华西都市报》)

End.

如果你喜欢这篇内容,欢迎转发朋友圈

杨明庆,80后,四川成都人,爱好广泛,尤其喜欢历史和文学,以文字为乐。目前从事艺术培训机构经营管理工作,愿以文会友,广交天下朋友。

招生在线

有九年历史的陈清贫写作培训网校常年招生报名咨询,网校分为基础班、提高班和特训班,培训内容涵盖所有写作文体,时间一年。我们零基础起步,滚动授课,随到随学,欢迎报名加入!

平台投稿须知

由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xidushibao.com/hxdsbsj/1308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