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回家顺手翻翻报纸

“妈妈,又有17元钱啦!”卖报纸存“私房钱”,成了7岁的丫丫最快乐的事情,从丫丫出生开始,廖女士一家就开始订阅华西都市报,至今虽然仍订报,但是注意力早就转移到了华西都市报客户端上

不过,从今年开始,廖女士不再多看报纸了,她在自己的平板电脑上下了华西都市报的客户端“上厕所时也能翻一翻新闻了”她发现客户端的新闻虽然没有报纸有深度,但是更新比报纸要快得多,而且常常独家发布信息

11月22日,成都读者,在一家三甲医院做护士的廖女士卖完报纸,女儿丫丫的笑脸和窗外的阳光一样灿烂“用手机和平板电脑看新闻更方便”不过,丫丫对华西都市报的爱没有变,尽管还不太识字,每晚仍旧会翻一翻而对于88岁的老律师彭正华来说,看华西都市报、做剪报是他华西都市报财经版的日常工作“华西的法制报道很出彩,对律师的指导意义强”

剪报成习惯法制报道有公信力

现在,尽管戴着老花镜看东西很费劲,彭正华每天依然要戴着老花镜看2小时以上的华西都市报他至今已经攒了50多本剪报本,基本全是涉及法律的相关报道“华西都市报好就好在全面,各个阶层各个行业的新闻都会有所侧重”由于从事律师工作,所以他特别关注法律的相关报道,认为可读性强,普通律师也可以从中取经“普法咋个普?就是像华西这样子做”最近华西都市报他尤其关注两类报道,一是华西20周年,他想写信祝贺;二是“让法治之光照耀每个人”的专题,紧跟法治进展,有指导意义,很对他的口味

88岁老人彭正华,84岁还在帮人打官司,是全省最老的律师;后来他“隐退”了,又华西都市报报料热线是全省最老法律义务服务者虽然多次被华西都市报报道,但是老律师彭正华还有一个身份:华西都市报资深读者,从创刊开始就是华西都市报的订户“那时市场上报纸少,只有华西、蜀报等几种,因为单位上每种报纸都订了,我每天都看完所有报纸,喜欢的报道就剪下来那时的报纸跟现在不一样,文字多、图片少,没有彩版”

华西都市报记者王浩野

读报变刷屏app抢了报纸风头

尽管翻报纸变少了,她却已经续订了2015年的华西都市报,原因就是丫丫丫丫和华西都市报几乎是同时到了这个家,小时候,丫丫也会学着爷爷奶奶翻报纸,有时撕报纸弄得一团乱后来长大了一点,保管报纸的工作就由丫丫肩负起来,卖报纸所得的钱,也充入她的“小金库”“对我来说,华西是和我的女华西都市报订报电话儿共同成长的,希望他们都能够茁壮成才”

在一家医院做护士的廖女士工作总是很忙,7年前生了丫丫后,她和老公的父母常常到家里来照顾孙女,怕老人无聊,他们就订阅了华西都市报没想到,她和丈夫也成了华西都市报的“粉丝”“选择华西都市报的时候,只是觉得排版不错,看起来很清新”

(原标题:一家三代华西粉丝 手机看华西现在更方便了)

“这些剪报本是我一辈子的财富,搬家几次,丢了很多东西,贴报本却一直带着”他笑着说“希望华西都市报办得更好”

后来,清新这个词换成了“深度”、“大气”每天回家顺手翻翻报纸,已经成为了她的习惯由于自己是护士,她常常关注健康版的话题去年,华西都市报健康版记者到医院来采访,让她小激动了一把“经常在报纸华西都市报电子版上看到的名字,突然变成了真人”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权威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xidushibao.com/hxdsbsj/12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