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家资产千万的“天下第一村”濒临破产?负债亿,股份遭挤兑
股份突遭挤兑、负债亿、破产……
这三个关键词一登上热搜,我还以为是哪家知名企业经营不善倒闭了,结果看完内容才知道,原来主角是素有“天下第一村”之称的华西村。
它何德何能敢冠以“天下第一”?
不因为别的,就因为村子有钱,家家户户都住大别墅,卡里随便也是几千万存款。
但事实上我查了一下资料,华西村的祖上那是穷出了名,穷成了洼地,落魄程度堪比种不出粮食的天津大邱庄。
后来的华西村有多富裕?
夸张点说那是全国皆知的富,90年代华西村就实现了人均十万的年收入,就算放到现在都不少了。
现在当地村民的最低配置,家家都得有套四百平以上的别墅,千万以上的存款,不然你都不好意思说是华西村人。
有钱了以后华西村也是敲锣打鼓,到处奔走相告,据说巅峰时期村里的富豪旗下控股多家公司,随手就掏30亿建了一座超五星级酒店(华西龙希国际大酒店)。
酒店高端到什么程度?我来给你科普下,龙希国际大酒店外形参照“三足鼎立,明珠置顶”,总高约米,共有74层余套客房,是集餐饮、娱乐、休闲、文化等等于一身的多功能酒店,可提供个就业岗位,是国内最大的单体酒店之一。
华西村到底是如何发家的呢?有人说是靠什么华西模式、华西精神,甚至就连五行风水都开始冒出来蹭热度。
60年代华西村是典型的“人穷村破”,全村集体欠债1.5万,村里但凡是有力气的年轻人都曾想外出谋生。
它之所以能变成后来的“天下第一村”,完全是因为时年33岁的村支书吴仁宝。
吴仁宝是地道的“华西村”人(江阴县华墅乡吴家基),年仅14岁家里就断了粮,不得不自己去捕鱼捞虾,24岁时好不容易有了工作,结果干了不到3年又因为全国经济困难而“被迫下岗”。
年华西大队成立,吴仁宝出任大队党支部书记,面对全村贫困的窘境,他咬牙发誓一定要让村子富起来。
他先是定下“15年发展规划”,身先士卒带领村民改造华西村环境,年就把多块零星的田地改造为块高产的优质田,让村民们全都住进了新盖的瓦房。
后来吴仁宝冒险带着村民办了个五金厂,专门做国营工厂不做的螺旋丝锥、高硬度螺母等小产品,到手了村里的第一桶金。
70年代吴仁宝就帮华西村上了一个新台阶,他坚持集体经济不分家,靠着集体资本开始做起了“建材生意”。
有传言91年吴仁宝就为华西村赚来了一个亿,于是后来便有了在深圳挂牌上市的华西村股份公司,而华西村也渐渐走向我国的第一个“电话村”、“汽车村”、“别墅村”……
在这几十年间,华西村着手布局了三大支柱产业,它们分别是钢铁业、纺织业和旅游业。
就以钢铁为例,华西村曾一度做到了垄断日本50%的进口额,英美等国每年也有1/5的进口额,光钢铁行业华西村每年就能赚数百亿,纺织行业也丝毫不弱于钢铁。
旅游业华西村(景区)早在年就正式对外开放,经多年发展如今已有了华西都市农业示范园、华西幸福园、信仰大观园、华西邨博物馆、金塔、华西民族宫、空中花鸟园等80多个景点,4年还被评为首批“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
只可惜“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华西村引以为傲的三大支柱产业也为如今的衰败埋下了伏笔,自年经济进入新常态开始,以往需求量极大的钢材开始走向低增长、低价格。
纺织业和旅游业同样遭遇重创,前者由于人力成本上涨,本土竞争太过于激烈,许多纺织企业开始向东南亚外迁。
后者自不必多说,不管是受疫情影响还是由于大量的乡村品牌崛起,都给华西村旅游业发展带来了巨大冲击。
有人说华西村就在机缘巧合下打造出来的“人间天堂”,然后通过大肆渲染来吸引人们对天堂的好奇,通过发展旅游业来完成收割,最后再用赚来的钱去吸引更多人……
但我始终认为,华西村成功的原因是因为超前的眼光,衰败则是没有打造出核心竞争力,最终被人赶超泯然于众。
想了解更多的精彩内容,那就请你动动小手点个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xidushibao.com/hxdsbnr/153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