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诗歌访谈崔友我是一个把乐于把诗

308仪器 http://baidianfeng.39.net/a_zzzl/190321/6983152.html

崔友——我是一个把乐于把诗歌当做情人的人

采访人:敬笃(诗人、批评人)

被采访人:崔友、(笔名山中友人),网名山中友人。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全国检察官文联作家协会理事,内蒙古赤峰市元宝山区作家协会副主席,正义网新媒体特约主笔,八十年代写诗,至今乐此不疲,偶有小奖,并在《诗选刊》《诗探索》等刊物上发过一些诗歌。

采访时间:(年7月30日)

1.很高兴你可以接受我的访谈,谢谢!请介绍一下你的诗歌创作概况。

年,我和几位朋友还在赤峰成立了最早的红山诗社,我的诗歌作品大都在《赤峰日报》的“青纱版”发表,那是赤峰文学家摇篮,培养了袁凯军、麦沙、独乔木、梦日边、张蜀恒等一批诗人,后来我成为一名小学教师,诗歌大都围绕教育主题写作的,其中一首诗歌《班主任》在教育杂志上发表,自己觉得还可以。教育之外,我也不断尝试诗歌探索之路,在全国第二届“屈原杯”诗歌竞赛中,我写的《屈原,我写与不写的理由》获得优秀奖。后来,我开始在红袖添香文学网站做诗歌版主,也曾经获得过几个小奖,但是不值得一提了。

我认为,一个人的经历就是宝贵财富,人一生只能在一条道路上行走,但是,有一个好平台很重要。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与检察工作结缘,深深爱上这个岗位,就写了几百首相关题材的诗歌,在《检察日报》发表。其中《一篇风景这边独好》在《检察日报》获了奖。还有一首在全国检察官文联“以竹喻检”征文活动中还获得诗歌一等奖。值得一提的是,我曾多次参加了全国检察文学笔会,两次参加全国检察作家高级研修班,亲耳聆听了叶延滨、林莽、龚学敏等诗人的讲座,对自己的创作水平提升起了很大作用。后来,结识了邰筐老师和徐俊国,徐亚东、轩辕轼轲等一些诗人,参加了许多诗歌研讨会,为自己的创作提供了很多营养,诗歌和散文作品多次在全国诗歌竞赛中获奖,与著名诗人出版合集《朗诵爱情》《蓝:检察诗人十四家》《重回延安》等,有诗歌作品发表在《诗探索》《诗选刊》《天津文学》《华西都市报》《草原》等文学刊物。

2.你为什么会写诗,诗歌创作的动机是什么?(可以讲讲您的创作初衷、机缘、写作取向等方面详细聊一下)

崔友:也许你想不到,我爱上诗歌竟然从一本《少年周恩来诗抄》开始。上中学时候,我拿了家里的两个鸡蛋,路过供销社时候卖掉,想买本小人书看,不料却发现柜台里有一本《少年周恩来诗抄》,就买下来了。那是一本格律诗,那首“大江欲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十分喜欢,至今还记得。从此,我喜欢诗歌。上高中的时候,我开始学着写诗歌,每次交作文时候,都在后面附上一首小诗。老师很高兴,多次表扬我,我也有意识开始写诗了。一次,我在考场上写了一首即兴小诗《考场之音》,还记得前面几句:“沙沙沙……沙沙沙……/像春蚕吐丝/像风吹春花/那是考场上的墨笔/在倾诉着心灵的浪花……”诗歌十分稚嫩,但是却是当时的真情流露。后来这首诗被老师推荐到《作文报》上发表,老师还加了评语,我第一次得了3块钱稿费。

年,我高中毕业。由于偏科,我没有考上大学,心里记得毛泽东主席的一句话:“农村天地,大有作为”,于是,我毫不犹豫回到家乡。当时农村体制改革已经开始,已经打破大锅饭,农民积极性空前高涨,商品经济也有了一些端倪。为了生存,我从最小的事情做起,摊煎饼卖,在那个铁质的同心圆上,我和母亲起早贪黑,含辛茹苦,累是累,但是让全家人吃饱还是不成问题。后来,我国乡镇企业兴起,我成了村煤矿里的一名工人,每天三班倒。这是一个危险而又拼力气的活,我由一个文弱的书生转变成一个剽悍的男子,经历了无数的苦和痛,但是令我欣慰的是,我因此赢来了许多读书和写诗的时间。当时,为了弥补文革带来的知识损失,全国兴起了一股教育和函授热潮,我一口气参加了好几个函授班,最有名的是《山西青年》刊授大学和《当代诗歌》的函授班。“小时候,我是父亲锄头下的一块泥土,生长快乐也生长期望,我是母亲手里的一根银针,缝补日月也缝补忧伤。”——这首诗歌真实再现了我当时生活情况。

由于热衷于写诗,我当时与全国众多网友建立联系,每天,村里都会转给我一大摞书信。诗歌不仅给了我很好的精神享受,更重要的是让我们开始把自己的命运与祖国紧紧联系在一起,在一个月夜里,我一个人跑到小树林里,写下来这样的诗句:“……是的,我还穷/穷使我早熟,使我坚强,使我饱满/但是我想,祖国不也很穷/为什么有些人,还要装模作样/一旁偷懒?”

我觉得好诗标准有很多,因人而异。就我而言,觉得好诗是自己对隐秘世界的诉说。是一种情绪的真实;是憋在心里的情感在发芽;是经历的沉淀与花开;是思想发酵后的甘醇。好诗是美的化身,形式的美、气质的美、乐律的美、情感的美。好诗让你见之怦然心动,掩卷不忍猝读,回味如之甘饴,久久留有余香。好诗不是包装后的说教,不是浑身酒气鬼话,好诗一定有疼痛感,能引起那些懂你的人共鸣——“我难受了,要让你掉泪。”林莽的话在理,但是要做到,谈何容易?

3.你眼中的内蒙古(汉语)诗歌历史与现状,是怎么样的?

我认识的诗人大多数在赤峰,对全区的诗人不是很了解,除了赤峰的诗人,只是知道敕勒川(《草原》诗歌编辑)刘汀(赤峰人,《人民文学》诗歌编辑),安然(赤峰人)的诗歌写得很好。

4.你创作的动力和支撑点在哪里?

我一直以为,自己就是一个农民,生活简单而快乐,丰富而深情。每天,我的工作都很繁忙,有人说每日都在忙,多累呀?我却不以为然,我是一个“累并快乐着”的一个人。

诗歌创作上,我是一个典型“双面人”,创作的动力一个是应景而做,为他人做一些嫁衣裳,比如朗诵诗歌,副刊创作等,有很多诗人告诫我“崔友,我看好你,但是如果你再写“副刊”诗歌,就废了。”今年,我为北京卫视的扶贫题材电视连续剧《遍地书香》的写了一首主题歌词《读书好》,很多朋友都很喜欢,但是冻土却将我痛斥了一通,他认为我作为诗人,不该去为那样的电视剧写歌词,我也知道,他们说的这些话是对的,但是为了生计,为了面子,我没有办法不去写。

我的另一面也想做一个纯粹的诗人。我觉得,真正的诗歌是一种寂寞中的花开,是心灵的栖息地,也是灵魂的寄居所。有了诗歌,就有了超度;有了诗歌,就有了夜半钟声。也许,我永远只是在诗歌的海浪中瞎扑腾,但是我是一个把乐于把诗歌当做情人的人,“情人”,多好!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以和她说一说,她不一定能帮得了自己,但是,自己的心却有了一个安放的地方。我认为有一种爱,是无法挣脱的爱;有一种爱,也不一定就非得拥有,但是去愿意终生坚守,有了这种心态,还有什么烦恼呢?

5.你有特别喜欢的诗人或作家吗?是谁?为什么?

很遗憾,中小学时期赶上文化大革命和贫困,错过了最佳读书时期,参加工作后,又兢兢业业,忽略了读书,成为终身遗憾。国外的诗人,知道的不多,国内的几位诗人,都是这几年才读到的。我个人还是喜欢读诗歌年选,有一本书叫《丁零编诗》,(丁零曾是《人民文学诗歌编辑》)很喜欢,里面诗人的作品很好。个人的诗歌更喜欢舒婷的抒情,沈浩波活跃,雷平阳的大气,汤养宗的灵动,邰筐的内敛……

6.你觉得爱好、梦想、谋生,哪一种态度是作者写好诗歌必备的要素?

爱好,是诗歌的最好的动力。想想折磨多年,没有什么比“我爱”更有动力,更有魅力。没有爱,梦想兴许是噩梦,而谋生是杀死诗歌的最好理由,比如我,就常常为了谋生而杀死许多诗歌理想,好在,我在人生路上,预留了一条逃生小路,并常常而感到幸运不已。

7.你写诗歌,对你的未来有什么憧憬吗?对内蒙古诗歌有什么样的期待?

写诗歌的人是没有未来的,诚如海子卧轨。诗歌最高境界不是“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自足,而是“独倚西楼”“今夜酒醒何处”的无奈。如果说有期待,那就是期待自己能“情到深处不自知,回头已然是痴人”的

8.“新草原写作”有没有听说过?你觉得它对于内蒙古(汉语)诗歌写作来说会不会是一种新的突破?会给内蒙古(汉语)诗歌带来什么?

我认为,随着信息时代发展,碎片化阅读和碎片化写作已经越来越成为一种不可遏制的风气,加之诗歌渗透力很强,基本上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既有排斥,又有吸收,所以诗歌流派的存在也越来越成为一种提法而已,很难真正成为品牌。尽管目前新名词不断,但是,都是空中楼阁,基本上没啥大价值。

9.内蒙古这片土地对你的创作意味着什么?

我觉得,诗人不要好高骛远,要煞下身子,好好写好属于自己的东西。内蒙古这片热土是诗歌的宝库,我们应该立足于这块风水宝地,好好写诗,诗歌写好了,地域特色自然就有了,好的作家,不用刻意贴上标签,也不用特别加以强调和说明,读者就会从他的作品中读出“地域性”的东西。名作家更是如此,比如莫言笔下的“高密”;贾平凹作品中的“西安”;雷平阳的云南等,都不是刻意的地域之作,但是读过后,却对笔下的那片热土念念不忘。因此,我觉得自己创作,应该立足于自己这块土地,踏踏实实写一写自己心灵的独白。

10.你认为当下内蒙古(汉语)诗歌研究处于什么样的阶段?译介方面怎么样?有哪些比较熟悉的研究者、翻译家?

不太了解,不敢妄言

11.自由谈一谈,你对内蒙古诗歌创作、研究、翻译的具体看法或者意见建议?(开放式的题目,可自由发挥。)

因为内蒙古地域狭长,文化差异的缘故,我觉得,内蒙古的诗歌东西方各自为战,始终没有很好地融合在一起。这是一个遗憾。今后,在东西方诗歌交流和诗歌活动中上,应该加强相互交流。

内蒙古诗歌崛起,需要有好的媒体推介,目前,内蒙古诗歌创作在全国名气不大。一是因为我们推介平台过于孱弱,二是我们缺少在全国知名的诗歌评论家助力,三是我们喜欢自娱自乐,要不戾气十足,要不自娱自乐,再或者自高自大,缺少一种谦恭的学习态度,久而久之,诗歌很难融入全国诗歌主流。四是我们缺少自信,很多诗人很有底蕴,但是遇到一些挫折就放弃了。

12.请写下你最满意的几首诗?诗歌附在正文结束之后,若发表请注明发表时间、刊物名;若出版请附诗集名称、出版社、出版日期;若未发表,无需注明。

搁浅的爱恨,藏在谁的云端(组诗)

崔友

1、寻瓷

那个烧瓷的人

为啥要逃到细小碎片里

千里追寻,搁浅的爱恨,藏在谁的云端

碎玉冷,多情棱,割开谁的无眠

懂火的人,风尘厌倦二十芳龄,打坐在小小的尼姑庵

一层淡釉封锁了前世的恩怨捻动佛珠,度九峰,慰蟒河

小镇的桃花,多少次,哭红泪眼

静僻处,爱瓷之人,沽一杯老酒

念你的月白、豆绿、天青、天蓝

看色泽里的风骨。蝉翼纹、晨星稀

叹两座庙宇,再也回不到从前

2、涮锅

乡亲们,习惯把肉和青菜,一次次

放进沸水里,再一次次捞上来

一口矿井,是大地的嗓子眼

许多命被钢丝绳吊着,来来回回地涮

煤,是夹在矸石里的肉

有人加火,有人加盐

日子越挖越窄

口味却越来越咸

3、木匠李彦民

他爱上落塘里废弃的木材

那些白松,水曲柳,楸子木

刨出来的美丽花纹,胜过妻子的笑脸

为了得到这些废弃的木头

他没少与工友们争执

两个工友不幸被瓦斯吞噬

他用这些木料为工友

打了两副上好的棺材

4、杀驴

年前,杀驴的人毫不避讳

就在市场边,支好家伙式

昨晚驴还竖着耳朵,在车厢上站着

早晨,现杀现卖

目睹杀驴,是一个残忍的事情

大家还是喜欢围观

血水淌进在树坑里

树早已经替驴死了

人渐渐散了,我凑过去

买了二斤新鲜的驴肉,包饺子吃

5、煤的命

从小煤窑挖出来的煤

把灶膛看做自己的庙宇

农民却不敢请这位神仙

煤很贵,农民喜欢

把庄稼秸秆塞进灶膛里

秸秆的血肉都是自己给的,烧了不心疼

真正的好煤是用来换命的

李二狗的死换来一叠子钞票

一半为妻子交了保险

一半为自己,在西山置了一块上好的墓地

6、卖毛豆的女人

湿漉漉的早晨,她抱来一捆的豆秧

坐在摊位上。将毛豆一个一个摘下来

又一秤秤地卖出去

她每摘一个毛豆,我就心疼一次

秤上的指针,指向不同方向

而那些毛豆像极了,在外奔波的孩子

7、摇头

因为一次摇头

风来了,稗草更来劲了

因为一次摇头

河水断流,卵石们挠着秃顶,念念有词

因为一次摇头

老鹰钻进我的烟斗里,宁肯烧死

妻子怪我

没啥事,你老是摇头干什么?

8、在汝州

夜晚,近处的磷火,闪着诡异的光芒

靠近时,呼唤我的乳名

于是,我相信到了汝州

磷火是汝瓷最近的亲戚

放下符节,吐出辰砂

我练习了一下行走,让煞风

从关节里溢出一些罪来

师傅说,每一片瓷都对应一个名字

我并不知,大街小巷的铺子里

哪一个瓷是我

甚至不相信,我是一件成品

我想找到那个胚子

或者那团火,告诉他一块好瓷的命有多苦

让他八分熟即可,留下两分

作为劫数,或者卜骨

成与不成,全靠他人评说

9、壶口瀑布

因为是壶,就可以拼命装下

愤怒,隐忍,破损,一缕缕被胁迫的泥巴

就可以,让那么多的荒芜一起挤,一起跳

两省近在咫尺,已经没有回旋的余地

把急脾气,口语,不干净的词,统统抛在脑后

从壶口回来的人,从此不再会抱怨,不会哭

都能,老老实实做一个好人

10、在壶口

去壶口,我是想大吼一声的

像某个时间

某些人,被压榨太久

像几匹狼,掉进陷阱里,最后一纵

像所有的仇恨

从喉咙里逼出惊雷

——此时,站在壶口

我被镇住了。那么多

说了错话的浊浪,义无反顾向下跳

而我,哽咽了一下,然后

默默地,把喉咙里那块烧红了的铁

狠心地咽回去

11、标点符号

累了,就写一个破折号

黄河里的撑船的汉子

总能把前面的句式过渡一下

把寓意解释好

醒了,就画一个省略号

黄土高坡上唱歌的女子

总能让长长的音符,转折一下

流出一滴滴汗花

返程,就打开一个书名号

那个会整理石头的陕北诗人

竟让一个男人和女人,拉着我

这个野蛮的叹号奔跑

罪人般的荒地上,狼烟四起

那里适合放置一个括号

12、夜宿枣园宾馆

应该想起谁

应该记住谁

这个地名,有星星一样的光芒

譬如,谁家的羊,谁家的枣,谁家白毛巾

戴在那片云朵上

说书的,听痴了谁家外来汉

旧纺车里,织出谁的泪涟涟

怀揣“应该”这个词,折腾了一夜

推开窗子,发现

远处的小草,又替我矮了几分

此组诗歌发表于年6月27日的《华西都市报》。之前,登载在《封面新闻》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xidushibao.com/hxdsbnr/1255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