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腊月八华西都市报宽窄巷

又是一年腊月八

 

文/何民

  

不知不觉又到了腊月初八,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就“腊八粥”。

小时候一听到大人说要煮腊八粥了,心里特高兴,吃了腊八稀饭,过年的脚步就越来越近了。川西坝子的小孩都会唱:青头萝卜咪咪甜,看到看到要过年,不想穿你的新衣服,只想要你的压岁钱。

嘴里吃着腊八稀饭,心里想着压岁钱,小孩子的梦想就这么简单和现实。

第一次自己煮腊八稀饭,那是插队下乡的第一个腊月初八。打了半斤米下锅,弄了些萝卜、白菜煮起,倒了点生清油,放了一勺盐,煮得酽糊糊的,舀了一大斗碗,一边吹一边喝,真应了那句老话:一粑二滚三有盐,好吃。

我问队上的老农,为啥要在腊月初八吃腊八稀饭?有的说,吃了腊八粥肚皮不痛;有的说吃了腊八粥消灾祛病;还有的说,皇帝要给叫花子过年,要各家各户有米出米,有肉出肉,合在一起煮成稀饭,就成了“腊八粥”。如此种种,说法很多,无一定论。此后又吃了多年的腊八稀饭,还是不知道这腊八粥的来历,真是孤陋寡闻。

我相信,端着碗喝腊八稀饭的人大多和我一样,其实并不知道这腊月初八为什么要煮腊八稀饭和吃腊八稀饭,只是这种民俗影响广远,大家随俗就是了。

又到腊月初八了,家里人早早的就提醒要煮腊八稀饭了。现在煮腊八稀饭当然和以前不可同日而语了,光是米就有好多种,外加腊肉、香肠、红白萝卜、花生、核桃仁、松子仁、芡实、莲子、红枣、桂圆肉、荔枝肉等,如今还讲究粗粮搭配,得加上玉米渣、小米、红苕等,要多丰富有多丰富。可我觉得有几样就行了,再多,也吃不出个特别的味道来。

腊八稀饭煮好了,端着碗又想到这“腊八粥”的来历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啊。

打开“百度”一看,我的天呢,有关“腊八粥”的由来,“腊八粥”的传说,“腊八粥”的故事铺天盖地而来,远至先秦,近至民国,上至皇帝朱元璋,下至叫花子,都有故事,但一个比较多而又集中的说法是“腊八粥”来源于印度。

据说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初无收获,后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腊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

原来我们年年煮腊八粥,吃腊八粥竟然和佛祖有关。阿弥陀佛!

想想也不足为怪了,自隋唐佛教大规模传入中国后,不光是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诸多方面产生了重大影响,对民俗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如今“腊八粥”已褪去佛家的色彩,已成为中国老百姓日常生活中一件喜悦的民俗节气。一到腊月初八,家家都在煮腊八稀饭,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喝着热乎乎的腊八稀饭,讨论着春节的话题,别有一番情趣。

吃过腊八稀饭,新年就越来越近了。

投稿说明

《合江亭》:市井生活、非常琐事,皆可入文;身边故事、温情有趣,都是妙作;语言优美、文学性强,优先采用。字数原则上不超字,标题注明“合江亭”。

《少年派》:字数不超字,写明学校、家庭详细地址,标题注明“少年派”。QQ交流群“华西都市报少年派”(群号,验证信息“少年派”)中有详细投稿须知。

总要求:原创首发,杜绝抄袭,禁用附件,切勿一稿多投,四川省内作者为主。

投稿信箱:huaxifukan

qq.







































白癜风的治疗药物
治疗白癜风偏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xidushibao.com/hxdsbls/725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