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创新的方式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让儿童未来的人生更有品味
学生篆刻作品展示。
“梦想,腾飞的翅膀”首届太极文化节在红牌楼小学成功举行。
前记:三国文化蜚声中外,地处武侯区腹地的红牌楼小学,发展传统文化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教育部提出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地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引导青少年树立和坚持正确的文化观,增强荣誉感。武侯区教育局也一直十分重视学生在传统文化方面的继承和发扬。
在“诵读,书法,太极,川剧,篆刻”的熏陶下,红牌楼小学学生(简称红孩子)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呈现出“三个一”的特点。能诵一口流利的经典,能写一手漂亮的毛笔字,能打一套熟练的太极拳。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有了进一步提升;待人接物态度文雅有度;自信心得到提升;文化学习成绩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兴趣爱好广泛。
在武侯教育对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和推动下,红牌楼小学历经九年的实践和探索,初步形成了传统文化教育的五张名片。
红牌楼小学一次大队委竞选,一名四年级的学生引用岳飞的《满江红》做为结束语——待从头,收拾旧河山,朝天阙!他的豪气赢得了在场师生的热烈掌声。其实更让大家欣喜的,是他能够对古诗词信手拈来。其实这只是红孩子的一个缩影,红孩子的身上怀揣着五张名片——诵读,书法,太极,川剧,篆刻。自信,落落大方是学生们的本色。
让古代经典浸润学生的心田
一天的班会上,语文老师李荣霞问:“如果在路上见到一位美女,大家会有什么样的赞美之词?”
“哇,好漂亮的美女!”一名同学脱口而出,引来全班同学哈哈大笑。
另一位同学起身回答:“我会说‘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如果你站在茫茫戈壁滩上,你会怎样感叹?”老师继续问。“我会借用唐代诗人王维的《使至塞上》中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来形容落日。”
李荣霞说,历代大家的名句经典,很多同学都运用得如鱼得水。这是红牌楼小学诵读文化带给学生的一份大礼。刚进小学的孩子从“三字经”,“弟子规”开始背诵:“教不严,师之惰……”学校语文大组长彭玲说,对于低龄儿童来说,在规范行为方面,“弟子规”能够起到比说教明显得多的效果。“我们希望培养和雅,清秀斯文的孩子,让学生浸润在经典中,通过不断地诵读,一点一滴地内化成为学生的语文素养。”
有一次,彭玲给学生讲王安石的《元日》这首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学生在讨论中提出,作者通过元日更新的习俗来寄托推行新政的思想。还有学生提到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抒发了他眺望江南,思念家乡的深切感情,在字里行间也流露出他想要推行新政的强烈愿望。彭玲惊讶的同时十分欣喜,“要学好语文,对阅读的要求非常高,首先要有量的积累。通过不断诵读以及老师的讲解,懂得去感悟诗人写作的想法,去理解他们的创作背景,以培养学生表达情感。”
在红牌楼小学,古文对学生的浸润可谓是润物细无声。学校的公共区域,走廊上都张贴着古诗词的海报。学校每天上学放学使用的铃声就是朗读一段古诗词,从《论语》到《醉翁亭记》,从《春江花月夜》到《蜀道难》,日复一日,学生耳闻目染,有了学习古诗词的语言环境,所以很多孩子一个星期能够熟练背诵两三首诗词,而且并未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
语文老师程亚玲刚刚送走一批毕业班的学生,她曾经教过的学生反馈,进入初中之后的语文成绩在班里名列前茅,学到古文简直是驾轻就熟,这源于在小学阶段培养的良好语感。
红孩子的书法让人赏心悦目
红牌楼小学每个班每周都开设了一节书法课,所有课程进入班级课表,配备了专职或兼职教师任教。其实,老师们的创作热情也非常高,目前学校为70多名老师开办了两个书法班。书法,在红牌楼小学有了从上至下的文化根基。
邓华是六年级班主任兼语文老师。她对学生的书法要求非常高。“见字如人,漂亮的字就像长得漂亮的人,让人赏心悦目。”她说对于刚进校的学生,要培养他们正确的书写姿势,去感受汉字的美,激发对写字的兴趣;到了小学中段,主要是为了培养孩子们书写规范,端正,正确的汉字;到了高年级时,再培养孩子们对于汉字的鉴赏能力。红孩子能够写一手漂亮的字,在业内已经传为佳话。很多老师反映,红牌楼小学孩子的书写,真的能够给他们加不少印象分。
王玉玲老师曾经教过的一名学生,中途转学去了沈阳。他的硬笔书法在新学校简直是一个金字招牌,在学校收获了不少“粉丝”。他妈妈给王老师发来短信:“非常感谢学校对孩子的培养,多亏了他的一手好字,才能够在新的环境中脱颖而出。”
邓华老师还把写字融入到班级管理中。一名同学性格内向,非常自卑。老师抓住他擅长写字这个特点,经常在班里表扬他,甚至把他的字贴在教室的墙上作为装饰,逐渐地这名同学变得活跃了很多,脸上开始有了笑容。
李婧乐是四年级的学生,从进入学校就开始练习书法。行书,楷书,隶书对她来说丝毫不在话下,每年参加成都市艺术人才大赛就没有把第一名拱手让给其他人。李婧乐以前经常计算错误,事后痛心疾首,自从练习了书法之后,她克服了粗心大意的毛病。李婧乐说:“书法就是一个静心的过程。”
给学生多一个展示才华的舞台
红孩子展示的平台和机会很多。从年以来开展了“红孩子诵经典”等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动;每年五月是学校的太极文化节,“红孩子练太极”以学科融合的方式开展了与太极相关的多种活动。每年五月底六月初,会举办书法汇报展,以展示学生六年书法训练的成果。
太极,川剧和篆刻也是响当当的。学校连续多年代表武侯区参加“太极蓉城”成都市中小学太极拳比赛均获一等奖;全国“十城市”体育研讨会开幕式上,学校太极节目《太极·熊猫》进行展示,得到与会来宾好评;学校太极节目《诗韵太极》在四川省第三届少儿春晚上演出……
学校多次代表武侯区在重大活动中表演川剧变脸;校园川剧《狼来了》、把儿童喜闻乐见的故事剧与川剧的艺术形式结合起来,受到了专家们的一致认可,通过层层选拔,分别参加了武侯区、成都市、四川省的展演活动,获得了市区特等奖,省一等奖,川剧《小马过河》节目在全国农村艺术教育课题开题会上表演大获好评。
篆刻的根本在于领略方寸之美,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对汉字文化有深刻的理解,还要有书法的功底,有绘画的基础,还要有不畏惧困难的精神。负责篆刻的潘孝霓老师说,章面就是一幅画,学生如何通过汉字的线条去构图,这实际上是一个很大的考验,要求学生寻找到白色章面与朱纹之间的平衡。
班主任章颖说,很多孩子没有机会学习艺术,学校给他们提供了机会,搭建了展示才华的平台,让学生更有自信。
红牌楼小学校长邹芳:
让经典走进生活丰满儿童未来的人生
什么是面向未来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哪些传统文化能够帮助学生走向未来?在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选择上,我们首先要注意选择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以扬弃的态度来选择的。我们选取了最能够代表中国和符合儿童特点的文化符号,物象,精神或者文化。在优秀传统教育中实现三个目标,一是了解传统文化符号,当学生看到中国结时,他就能够知道这是中国的文化符号;二是体会传统文化基因,立德树人,感知到中国人的文化心理;三是修习传统文化形式,比如说唱川剧,写书法,练太极等等。国家一直在提倡做好创新性传承和创造性发展,学习优秀传统文化,首先就是要让孩子们传承,不断地创新传承方式,在传承中实现创造性地发展和转化。我们选取的经典诵读、书法教育等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我们的诵读铃声、诵读墙、诵读亭、诵读节等活动都得到孩子们的高度追捧。
大量诵读会给孩子的大脑里留下记忆,积累本身是为他未来成长提供养料的,可以滋润人的心灵,调整行为,塑造人格。我们一直在强调经典应该走进生活,这就是我们讲的一方面要传承,另一方面还要让经典回到生活中,指引儿童的生活。当儿童背诵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之后,他会懂得应该向身边人的学习;当他谈恋爱的时候,他可以背诵“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让经典走进生活,特别是要走进未来的生活,这可以提升一个人的生活品味和情趣。书法,不仅是一门艺术,同样也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为培养学生的书法艺术和技能奠定基础。六年级的孩子气定神闲地坐在书法室里的那种气质和感觉让我震撼,我们不是要培养他未来当书法家,但我相信他美好的童年时光,会在他将来的生活中留下美好的回忆。
从这几个方面考虑,作为一个中国小孩,他的身上就应该有中国人的文化烙印。尽管目前还在小学阶段,但是我们应该放眼他的未来人生。等他有一天长大成人,或者走上国际舞台的时候,他童年时候背诵过的传统经典,小学的时候学过的太极,古筝或二胡,他能够写漂亮的中国字,或者能够展示中国的传统文化形式,我想这个人一定具有文化自信,他真的能够代表一个中国人。这也是传统文化最核心的东西,包括国家推行传统文化教育最基本的出发点,就是先学会做人,再就是学会做中国人。
当一个孩子怀揣五张传统文化名片,自信走向未来生活,他的身上一定有一种特殊的气质,不管是气质的熏养还是具体的技艺和形式,或者至少我们的孩子们见识过这种东西,可能对他未来生活品位和感知都是不一样的。
希望红小的孩子通过学习传统文化,一方面能够立德树人;另外一方面是让学生有创造性,有文化品位地生活,核心就是为了让他们在迈向未来的时候,更有底气,更有自信,觉得自己是有根的。
预告
预告:5月26日,红牌楼小学将以“情义成都”为主题,举行第八届“红孩子经典诵读节”。
红小第条
长按扫码云南治疗白癜风治白癜风哪家医院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xidushibao.com/hxdsbls/7112.html